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這不是跟希特勒要成為和平代言人一樣可笑
2016/03/24 16:28:54瀏覽98|回應0|推薦0

瀧林書齋傳播愛 李登輝:我想教歷史課

▲李登輝表示,廖修霖夫婦的精神是現在國家最需要的。(圖/記者陳佳雯攝)

記者陳佳雯/南投報導

前總統李登輝的11日下鄉行程第二站來到瀧林書齋,他說,台灣最需要的就是像廖先生夫婦這樣的人,即使事業有成,還是願意回來幫助鄉村建設發展, 讓弱勢孩童還是能夠有課後輔導的地方,他非常佩服廖先生夫婦,也說如果可以,希望自己可以到瀧林書齋來教「台灣歷史課」。

瀧林書齋的創辦人廖修霖在921地震後選擇定居在受重創的南投縣中寮鄉,並與妻子全心推動教育和的社區關懷工作,義務教導鄉下孩子英文,更自掏腰包獎勵小朋友,以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且完全不收費,被小朋友暱稱為「廖爺爺」、「廖奶奶」。瀧林書齋從一開始的鐵皮屋到後來的整棟建築,表示來上課的小朋友越來越多,廖修霖說最多的時候同時間有20個小朋友。

後來為了爽文國中王政忠老師提出的「爽中青年軍」構想,廖修霖夫婦甚至捐出整棟建築做為青年軍的基地,自己則搬到隔壁的小房子。而瀧林書齋的收入來源則是靠著販售手做花布包與香皂等等的藝品來當成經費。

▼李登輝送書期勉學生要更努力讀書,成為國家人才。(圖/記者陳佳雯攝)

李登輝表示,這次下鄉是為了看921災後大家過得好不好,他說活著的人需要經濟的發展才能走出苦難。他很感佩廖先生夫婦長期從事教育工作的愛心,雖然事業有成,但還是決定回來幫助鄉村,因為「孩子的教育就是國家最欠缺的東西」。他說,中國跟台灣相比,台灣多了民主跟自由,但是要如何更好,就是「發展」,像是廖先生犧牲自己為社區打拼,像這樣有愛的事情「比現在政府做的事情重要太多」。

李登輝說,中寮鄉人口外移嚴重,過去集集、國姓等地很多人種植香蕉,現在不一樣了,加上60%的孩童來自弱勢家庭,廖先生能為學生免費補習,未來這個書齋一定會出現台灣的人才。很感謝一些老師無償來幫學生上課,讓這些來瀧林書齋的孩子可以利用這麼好的環境努力學習。

李登輝也開玩笑地問廖先生現在最缺甚麼老師?一聽到是「歷史」,他說,如果時間以及自己的體力能允許,他可以來教授「台灣的歷史」。廖先生建議他可以搭高鐵來南投,李登輝笑說,「兩天時間不夠,瀧林書齋有地方可以住嗎?」 (他只住豪宅)

   

    

   

李坤儀留學瑞士, 英國政經學院, 義大利碩士 有成為國家的人才嗎

花了社會那麼多資源, 為了國家做了什麼?

一個接受菁英教育的孫女 沒辦法對人民有貢獻

卻要求貧窮長大的弱勢孩童對國家有貢獻 這公道嗎

 

 

 

 

李登輝:2004年要再鞏固政黨輪替成果 

 前總統李登輝21日發表「確立台灣的國家認同」的專題報告,主張台灣需要一部新憲法,透過新憲法的建立不僅可以破解「一中迷思」,也可以完成國家認同。同時,台灣本土政權必須在2004年再鞏固,「否則外來政黨重新掌權,將是台灣民主化的挫敗、本土化的倒退」。

 李登輝是以群策會董事長身分,在群策會舉行「台灣21世紀國家總目標」記者會時,作了以上表示。「台灣21世紀國家總目標」由群策會依據李登輝指示,集合三十多位專家學者經過半年來、二十多次會議的研擬討論所完成,內容包括緒論和確立台灣的國家認同等十章,為台灣的國家發展提出十大方向。21日在記者會發表的是其中第一章「確立台灣的國家認同」。

(http://www.southnews.com.tw)

 

 針對21日先行公佈的緒論和「確立台灣的國家認同」, 李登輝講述重點時指出,台灣是世界的一部份,台灣的國家總目標,不能離開世界的發展變化。二十一世紀的世界正走向有益於民主、自由、人權的實力平衡,全球民主自由力量的大聯合將終結一切專制與恐怖主義。

 李登輝說,台灣正處於有史以來最好的年代,「台灣人民在最後一個共產軍事霸權帝國的吞併威脅下,終結了外來政權統治」,發展成為經濟繁榮、民主自由、多元開放、對國際社會積極貢獻的現代國家。

 他說,台灣的世界歷史地位,尚未被國際上充分認識,台灣人民也未必有充分的自我認識,台灣民主改革後,台灣人民未能認知自己已經成為主人,因此認同問題也是台灣最大問題,所以認清台灣在二十一世紀世界歷史中的地位,開創台灣歷史新時代,是制定國家發展總目標的出發點。

 李登輝說,台灣人民應該要問台灣是什麼?「終結了長期外來政權統治的今日台灣」,是一個自由、民主、獨立的現代文明國家,台灣不是任何大國的一部份,台灣的政治、經濟、文化都不依附任何大國。

 他說,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這個不證自明的現實存在,卻需要經過自我認同,甚而爭取國際上的承認,正顯示台灣「國之不國」的悲哀。

 他強調,台灣的民主化過程,就是本土化的過程,透過選舉,台灣人民一步一步的建構本土政權,從他到陳水扁,台灣人民已做出了選擇。

 他說,民主改革勢必要在憲政上完成,除依靠選票,凝聚主流民意外,更重要的就是修憲工程的完成。過去六次修憲,主要著眼點在憲政權力的分配與運作,不在憲法的基型,完全沒有觸及到建構國家(nation-building)的要素,這就是今天台灣「認同」缺少憑藉的重要因素,也是「第二共和」還得要在憲法上努力的地方。

 他又說,中華民國已進入「第二共和」,中華民國名稱不變,但透過六次的修憲建構,已不再是1949 年前的中華民國,因此「台灣屬於中國的一部分」也就失去意義。

 他指出,中共對台的理論基礎在「台灣問題是中國內戰遺留下來的問題」,但中國內戰就是國共兩黨的鬥爭,現在國民黨已淪為在野黨,「國共內戰」的結構已蕩然無存。

 他主張台灣需要一部新憲法,不僅可以破解「一中迷思」,透過新憲法的建立也可以完成國家認同,更適於宣告與過去的決裂,更能適應新而主權力獨立的台灣之確立,新憲告成,台灣「第二共和」的建構才算真正安定。

 他說,國家興亡有三個因素,一是國家的領導、二是國家的目標、三是人民的國家認同,而國家的 總目標是最重要的,國家確立總目標後,政府可以提出策略和領導,人民也會有相同的國家認同,團結起來,這是群策會研擬和發表台灣二十一世紀國家總目標的目的。

(代價是犧牲人民生活上的幸福, 謀取台獨的成功. 敢說嗎)

 李登輝表示,台灣在二十一世紀的國家總目標,是從政治上、經濟上、文化上、國防上、國際關係上、環境保護上,保護、鞏固、壯大這個自由、民主、獨立的現代文明國家,把台灣建設成為東西文明文匯點上海洋國家的新典範,成為二十一世紀人類新文明的偉大創造者。

(創造了黑心食品和黑心民主)

 李登輝說,台灣正處於成長的童年而非成長的極限,有人說台灣經濟成長怎麼樣,是否已經達到極限,這是亂說的,台灣正處於成長的童年,自由台灣人的歷史使命,是在二十一世紀讓台灣成長壯大,成為現代海上文明的新典範。(事實是大陸GDP 十年成長十一倍, 人家的童年比你還大呀)

 他在聽取學者的見解時指出,2000年的政黨輪替,必須在2004年鞏固,「有人說要第二次政黨輪替是開玩笑,否則外來政黨重新掌權,將是台灣民主化的挫敗、本土化的倒退,這是不可以的」,這絕非「政黨輪替」的真締。

 

 

 

 

 

 

 

 

 

 

 

 

 

 

 

 

 

 

 

 

 

  

 

( 時事評論政治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ay3632004&aid=51286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