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陳總統力邀前行政院長蕭萬長召集「總統經濟顧問小組」努力為拚經濟獻策之後,建構台灣成為亞太營運中心的口號立刻又響徹雲霄。這個在國民黨主政時代主要由當時的經建會主委蕭萬長所推動的經濟發展新方向,隨著主政者心態的轉移與政權輪替,早已秋扇見捐,如今卻因緣際會,由於蕭萬長成為陳總統的座上賓,而又鹹魚翻生。只是一晃眼十年已經過去,如果當初這個方向證實不可行,今天純因政治手腕又將它挖掘出來,豈不是重蹈覆轍?如果這始終是正確方向,只因人謀不臧、領導無方,白白蹉跎了十年寶貴的時機,終於醒悟回頭,國家與人民已經蒙受的無比巨大損失,又有誰來彌補?
十年前在一些學者專家的先知先覺之下,亞太營運中心的基本理念脫穎而出,成為82年7月「振興經濟方案」中的重要目標,我們認為這可能是十年來中央政府最具前瞻性、最富想像力、氣魄也最雄大的政策突破。可惜在以後過度雕琢、模糊主軸之後,轉而以所謂製造中心、轉運中心、金融中心、媒體中心等六大中心做為主體,一方面捨本逐末,一方面則備多力分,亞太營運中心的精神竟被附會為老調常彈的「自由化」與「國際化」,其氣勢、創意與實際功效都逐漸磨滅。其後又在意識形態上與戒急用忍、兩國論等等阻絕台灣海峽的鎖國政策直接衝突,因而早在政權輪替之前已成明日黃花。新政府執政之後其政治意識形態更加強硬,對於前朝即已冷落的過時政策自是不屑一顧,乃提出諸如「全球運籌中心」、「綠色矽島」之類的新口號做為政策的新圖騰,「亞太營運中心」的舊調早已不彈了。
如今被國民黨政權拋棄的亞太營運中心,隨著被國民黨冷落的副主席一同被新政權發掘出來,臨危授命,要在剩下不到一年的任期內搶救台灣經濟,這幾乎不可能的任務有機會達成嗎?拋開一切政治聯想,也不管明年3月政權將落誰手,亞太營運中心這個當初最富創意、最有魄力的政策方向現在又從故紙堆中被翻撿出來,絕對有重新加以檢視的必要。
要看亞太營運中心,首先必須去除過去經建會重金委託麥肯錫公司給它加上的錯誤包裝,還原它的本來面目。追根究柢,發展台灣成為亞太營運中心所要達成的,就是去除政府有意的限制與無能的桎梏加諸在台灣的全體企業之上的種種障礙,使它們能夠以最高的效能、最大的自由度、最便利的基本環境,將其競爭力發揮到極致,從而協助與激勵亞太地區的鄰近國家大力發展勞力密集的加工出口業與開拓尚屬處女地的國內市場,讓台灣企業可以掌握研發、運籌、行銷管理以及製造關鍵零組件、原材料的優勢,從容出入這個無比廣大的市場,成為附加價值最高、主導力最強的營運中心。自由化與國際化不過是其必要手段之一,鼓勵國內外企業在台設營運總部也只是其中的部份環節,絕不足以概括將整個台灣化為營運中心的基本理念。
過去負責推動此政策的經建會蕭主委及其後的蕭院長未能堅持原本的正確方向而走向六大中心的細枝末節或自由化、國際化的老調,是模糊焦點使亞太營運中心失去方向的原因之一。歷經十年的沉澱與驗證,重出江湖的蕭顧問或許可以回到原點,重新發揚其元氣淋漓的真精神。
亞太營運中心受挫的另一個阻力正是強要切斷台灣海峽經貿互動的意識形態。當政府對於赴大陸投資處處設限,逼迫兩岸貨物與人員往來必須繞經第三地使其成本、時間、風險均大為升高時,台灣如何主導這個世界工廠的製造、生產、行銷、運籌而做為營運中心?
其實正因為政府處處掣肘、重重限制,不僅讓台灣的經營者優勢受損、先機流失,更使原本競爭條件遠遜於台灣的經濟對手乘虛而入,搶佔台灣政府刻意為他們保留的機會;各方面的形勢都在我之後的南韓,正在加速做為中國大陸的營運中心,毫無基礎的大陸製造業者現在也羽翼豐滿逐步坐大形成主導大陸市場之勢。我們蹉跎的十年,已經造成了許多不可逆轉的差異。目前中國大陸正在積極拉攏日本與南韓組成自由貿易區,一旦成功,台灣在亞太地區的優勢將泰半消失,甚至成為被摒諸海角的孤兒;亞太營運中心的大夢,也永遠無緣成真了。
既然因緣際會讓陳總統請出蕭顧問來重溫亞太營運中心的舊夢,由於時間已愈來愈緊迫,我們也只有奮力大聲疾呼,希望藉此機會將台灣推回正確的方向,在為時已晚之前,為台灣經濟搶救一些機會。
【2003/06/03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