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四無量心
2013/08/31 20:22:15瀏覽364|回應0|推薦4

四無量心

 

佛道長遠,如果沒有無量的發心

就如車子汽油不夠,無法到達目的地

所以學佛要發「四無量心」,四無量心就是菩薩普渡眾生

所應具備的四種精神。

 

《慈無量心》

「慈能與樂」

慈與悲合稱慈悲

是佛教的根本,一切佛法如果離開慈悲

則為不具足的法,慈無量心是希望眾生得到快樂的心

但是一般人常誤解慈悲,使慈悲由寬恕包容變成了姑息縱容

因此,慈悲必須有智慧,真正的慈悲是一種淨化,昇華的愛

是無私而充滿智慧的服務濟助,是不求回報的布施奉獻

是成就對方的願心,集合了愛心、智慧、願力、布施

如此就是慈悲。

 

《悲無量心》

「悲能拔苦」

悲無量心是解除眾生痛苦的心

如果菩薩看到眾生的憂苦,不能激發感同身受的悲心

進而上求下化,拔苦與樂,就無法成就菩提大道

因此悲無量心是菩薩成佛的必要條件。

 

《喜無量心》

慈心令眾生樂

喜心令眾生喜

樂是在五塵中所生的快樂

喜是在法塵中所生的喜悅,佛陀以一大事因緣故

降誕於世,此一大事因緣即是「示教利喜」因此佛經上

常見諸弟子請法時「願樂欲聞」,及聞法後「歡喜踴躍」

「歡喜讚歎」的句子,可見以法喜禪悅才是佛教的真諦寶藏。

 

《捨無量心》

慈悲固然能令眾生得到福樂

但是行慈心、喜心時,容易生貪著心

行悲心時,又容易生憂愁心,因此必須以喜捨心來去除

一切分別妄想,並令一切眾生都能以平等心進入佛道

捨無量心就是「三輪體空」的無上智慧

所謂「捨得,捨得」有捨才能得

正如開放腳步才能向前邁進一樣

因此弘法度眾時

要能捨除對慈心、悲心、喜心的執著,才能有更大的成就。

 

《華嚴經》云:

「常行柔和忍辱法,安住慈悲喜捨中」

慈悲喜捨是我們安住依止的所在,四無量心的培養

可以從日常生活中建立自他互易的觀念做起

常換個立場替他人著想

能將心比心,推己及人

自然能長養「四無量心。」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ainyoyo77&aid=8288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