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批判與辯論
2013/01/27 09:56:44瀏覽69|回應0|推薦3

文/蓮生活佛盧勝彥 著作_第100本文集

整個世界的文化,應該是一門獨特的藝術呈現。而這門藝術,須要一些文學評論家,才能從結構繁雜中,找出「細膩」、「生動」、「特色」,提出來批判與辯論,而這些工作,就落在評論家的身上。

蓮生活佛盧勝彥

  很多文友說:

  盧勝彥的觀察很清晰,解析的能力很強,不論是有形的文字,或是無形的思想,其主觀及客觀的分析,在現代的文學大家之中,似乎很難找出如此的人物。也就是說,盧勝彥已十足是一個評論家的架勢。

  我在眾多文友的激勵之下,在薰陶及自己的熱衷,逐漸的對評論文章,有很高的興趣。

  我融貫「傳記文學」。

  我匯通「比較文學」。

漸漸的寫出「批判性」的文字。

     ●

  我個人覺得--

  評判的文字不容易寫,其原因有三:

  第一、要探討其深入的意境,一定要找出其背景,這些背景一定是年代久遠的,實地考查不易。

  第二、了解評判的對象,當然不祇在表面,而是要抓住「人」的內在,評論的人要懂得心理學,逐漸採擷對象的思想。

  第三、評判的文字,是高難度的文字結構,其結果或多或少會造成一些影響,所以下筆時,完全要摒棄一切私見,對自己的主觀意見,不可採取一律接納的態度。

  在這當中,有所謂的:

  「差異。」

  「附會。」

  「不甚可信。」

  「想當然。」

     ●

  我深深覺得,從事「批判與辯論」,實在是錯綜繁雜的,在這世中,沒有絕對的好,也沒有絕對的壞,沒有絕對的善,沒有絕對的惡。這些是我多年來的體悟。

  「一定要撇開好壞善惡的觀念。」

  我發覺,一個批判者,站在公正的立場,最主要的特色是,把對象整合之後,形成另一種「特色」。

我一向的處理是,把對象辯論之後,呈現出:

  、簡單的。、嚴飾的。、孤拔的。、猛利的。、柔和的。

  完成一篇評論性(批判性)的文字,其「主題」一定要突出,我在學習過程中,也請教了很多的箇中高手,學習熟練的文字運用,由於對象的範圍,創作的自由度受到限制,唯一可運用的,是心理的描寫。

  一篇高水準的評論文章,表現的技術,在於格調的高低及其深入與精細,來判別其成功與精準。

  批判與辯論,在現今的社會上,漸漸受到重視,其應用也極為廣泛,例如:

  「政治的。」

  「經濟的。」

  「社會的。」

  「宗教的。」

  「法律的。」

  「文化的。」

  「文學的。」

  這裡面有很多對象,都可以批判與辯論,事實上也有很多這樣的文章,已成為傳世之作。

  有很多人並不知道我寫過長久的「社論」或「筆陣」、「筆壘」,我曾經是報社的採訪記者,是特派員,是主筆。(寫特稿)

  以前,我在報社當「社論」主筆,在完成一篇「批判與辯論」的文章,並不在其上署名,因為社論主要是代表社方的言論,如若署名恐令人覺得「一人之言」,所以「社論」雖由我主筆,其言論方式不同,其主筆人難以判別是何人所寫。

     ●

  我從事「批判與辯論」的文學,也不知道為了什麼原因,會走上這一條路,這條路並不好走。

  要把黑暗的,變成亮如白晝。

  要把已死的,又忽然復活了。

  評論的文字,是象徵生命躍動旋律的聲音。是一個人,握著一管筆,一直在找尋「蛛絲馬跡」。

  「批判與辯論」,是一個吃力而不一定討好的工作,往往得罪另一方,有一些人看到都會覺得很不舒服。

  我不是意氣風發不可一世。

  有時候,我會變成是個令人「噁心」的人物。

  在當「評論家」之中,我已從一般的作家,進入分析別人作品的階級,在「身經百戰」中,在「出生入死」中,我這一生也算是不知經過了多少驚濤駭浪,但最後都是有驚無險。

  報社老板的鼓勵嘉勉甚多!

  社會大眾的喝采!

  我顯得又緊張,又興奮,又熱烈。

  我「看得準」 。

  成了「大行家」 。

  寫「社論」的主筆,下筆通常都是絕對正確的。

  但是,人世間有很多很多事,都不是十分公平的,有很多「控訴信」在我的手上,但是,讀者相信不相信,原來很多「控訴信」也是捏造事實的,主要是出於洩恨瞋恨。(想毀掉對方)

  世人喜歡砍人一刀。

  大多數人,喜歡熱鬧。

  而我,手上握了一支刀,須要清楚明白時,才能下筆,我知道,我祇要一下筆,賢愚勇懦,都一樣了。

蓮生活佛盧勝彥

  我寫的「社論」。(批判與辯論)

  要把不公平變為略略公平些。


【蓮生活佛盧勝彥著作】

http://www.tbsn.org/chinese2/booklist.php

【真佛資訊網路】

http://www.tbsn.org/

【真佛世界网 】

http://tbworld.org/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ainbow0324&aid=7259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