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Rachel Chen佩宣分享珠寶產業設計、經營模式現況及未來50年發展透視-東方觀點V.S.西方預測
2008/12/28 16:58:54瀏覽874|回應0|推薦1

Rachel Chen佩宣分享珠寶產業設計、經營模式現況及未來50年發展透視-東方觀點V.S.西方預測

在面對全球經濟大蕭條以及金融大海嘯襲捲之下,各產業面臨空前的危機。企業內部經營也開始重新評估檢視及整頓管理,無不希望能在這一波強浪翻滾之下,依舊能夠盤根紮實而不被摧毀。由於珠寶首飾非民生必需品,再加上台灣數以千計的珠寶銀樓店,以傳統珠寶銀樓經營模式為最多數。現階段受到國內外大環境經濟不景氣,通貨膨脹、原物料價格上漲以及消費購買力大幅下降等因素影響,是目前面臨產業經營轉型壓力最嚴峻的大多數。

儘管國際大環璄條件是如此的惡劣,就產業發展而言其創新改革的腳步依舊不能停滯不動,否則企業將於這波風暴中被汰淘進而退出其市場機制。危機即是轉機,就企業經營角度而言是如此,同理論之就個人生涯規劃也是如此;如何在逆境當中奮力一搏獨占鰲頭求新求變,即是考驗所有珠寶產業經營者的經營智慧及決策判斷力。

Rachel Chen佩宣此次非常高興分享兩篇值得大家參考研究以及深思的文章;其所闡述的內容即是珠寶產業設計、經營模式現況及未來50年產業發展的透視觀點,分別是以東方觀察觀點-即探討珠寶精品業客製化銷售與AR擴增實境技術應用初探The Year 2056西方預測未來珠寶產業下半世紀的發展為主。

兩篇精彩文章的作者及來源處分別為:

陳泰穎之前主要在學術研究與文創產業領域服務,也曾經短暫地在珠寶產業待過一陣子此篇文章珠寶精品業客製化銷售與AR擴增實境技術應用初探曾刊登於國科會電子報及寶石風珠寶設計討論區內,經過作者本人同意再轉載發佈於RachelChen佩宣的部落格。

另一篇文章為The Year 2056,這是兩年前即2006年時Rachel Chen佩宣在專業國外珠寶雜誌MJSA所看到的一篇報導,其雜誌編輯部為了慶祝MJSA雜誌50週年之際所撰寫的,每個議題在2006年當時都有精細的預測在珠寶製造業的各個層面,這些觀點及想法都將會改變珠寶製造業在下半個世紀裡的發展。由於整篇文章內容太過豐富及具專業性,因而Rachel Chen佩宣僅就關於珠寶設計與經營趨勢做重點式的編譯及分享。

最後,Rachel Chen 佩宣希望藉由這兩篇東方觀點及西方預測透視未來珠寶產業發展的文章,分享給產業的前輩們以及對珠寶金銀產業有興趣的新血們,一些新的思維及看法。也期許即將到來的2009年,台灣的珠寶金銀產業會有創新及不同的面貌呈現。

珠寶精品業客製化銷售與AR擴增實境技術應用初探 (東方觀點)

各位珠寶產業界的先進大家好

我是陳泰穎,之前主要在學術研究與文創產業領域服務,也曾經短暫地在珠寶產業待過一陣子以下謹將個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提出,請各位先進多多指導,謝謝!
****************************

  在各種時尚派對與珠寶鐘表展示會場上,明眸皓齒、身上珠光燦然的模特兒,總是鎂光燈注目的焦點,同時更是底片與記憶卡的謀殺者。對精品產業來說,透過這類型的曝光,產業品牌形象不僅得以建立,同時更能將產品意象與資訊傳遞予消費者,促成交易的成功與營業額的成長。

  不過,在當代
M型社會發展越來越明顯,金字塔頂端客戶已不再滿足大量生產之下的模組化飾品,更希望能夠避免「撞衫、撞表、撞鍊、撞戒」的情況下,珠寶精品業如何在客製化服務銷售層面,盡量滿足頂端客層的需求,將是未來臺灣精品服務型產業必須努力的目標。

  珠寶精品行業,透過客製化思維出發,替頂級客戶量身打造帶有個人美學色彩的珠寶首飾,早已有多年的歷史。傳統的客製化飾品銷售服務流程如下,客戶首先在珠寶商處挑選個人喜好的飾品主石與配件,之後客戶再與設計師討論個人化首飾的美學設計概念,接下來設計師即按照討論結果,或以手工線繪圖、或以珠寶設計電腦軟體,先出數張設計草稿給客人審閱,待客人選擇草稿並修改成設計定稿後,珠寶商再將設計圖交付金工師傅,做出成品。

    珠寶商會將成品給客戶進行鑑賞,倘若客戶滿意,即可進入交貨與付款階段。但是,倘若客戶對於成品要求甚高,或是認為原本設計理念與成品有相當的出入,就可能會有成品無法被接受、被迫重新製作,甚至重繪設計圖的窘態。也因此,儘管客製化珠寶精品能夠賦予配戴者更高的社會地位,對珠寶商而言毛利率相當可觀、遠遠超出單純的裸石買賣所能夠賺取的利潤,但是無論對頂級客戶或珠寶商兩方面,這種客製化對雙方都同時存在有一定的風險,如果一件客製化飾品的訂做過程並不順利,不僅客戶的收藏興味會被消磨殆盡,珠寶商的利潤也可能會在次次的加工修改中被侵蝕乾淨,甚至乖乖認賠,也因此客製化飾品的買賣交易糾紛也一向最多、最為嚴重。

  由於數位科技的進步,許多實體、虛擬博物館與商業性展示場合,業已引進了相當多絢麗且具有創意的展示方式。其中
AR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亦是目前相當受到注目的新展示解決方案。AR擴增實境,是指以VR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為出發的新互動技術。透過虛擬實境設備,我們可以將實際上並不存在現場的物件或景象,投影在指定的真實空間。操作者便可藉由AR擴增實境系統,進行資訊展示或取得。換言之,透過預先經過數位化資訊,並將其套進VR虛擬實境系統後,我們就可以在展示現場的人、物或是機臺上,加入我們希望能夠導入至現場展示的資訊。

Total Immersion公司的AR擴增實境介紹網頁,讀者朋友可以點選欣賞頁面中的短片連結,瞭解AR技術目前的能耐。
http://www.t-immersion.com/
http://www.t-immersion.com/en,video-gallery,36.html

愛迪斯科技對AR擴增實境技術中文介紹網頁
http://www.axis3d.com.tw/content.php?cat=news&id=350
http://www.axis3d.com.tw/product3.php?id=445

擴增實境技術在臺灣應用現況:中研院史語所與愛迪斯科技的合作成果
http://content.ndap.org.tw/index/?p=758

  

由於珠寶飾品類精品客戶,有親臨鑑賞、配戴的心理需求得要加以解決。而珠寶業在某些層面來說,也的確是一種「眼見為憑」的傳統產業,不拿出真正的寶石與具有公信力的鑑定證書,寶石商是無法取得客戶信賴的。因此在成品公關展示活動與裸石銷售方面,是否可以導入AR擴增實境技術?恐怕是產業文化、而非技術層面的問題。

  在客製化飾品的製作、設計打樣過程中,儘管已有珠寶專用電腦繪圖軟體,但其輸出仍為2D平面資訊。但是,倘若珠寶商可在客製化飾品設計階段將客戶所挑選的飾品主石、配件資訊,搭配設計師所繪製的珠寶設計圖,先期繪製出飾品的
3D虛擬實境圖資,並搭配AR擴增實境技術,在設計圖階段、鑑賞階段,就讓客戶能夠有機會「試戴」虛擬飾品,甚至依照相同的設計圖去更換不同的主石與配件,達到傳統實體飾品打樣所無法企及的自由度。如此一來,不僅能夠給予客戶新奇的珠寶飾品鑑賞體驗,亦同樣能夠減少客戶與設計師雙方面在設計理念上的溝通磨合時間,以及金工過程所可能耗費的時間及材料成本。

  不過,在客製化飾品製作階段導入
AR擴增實境,也會同樣有部分新增加的成本,與必須面對的思維衝擊問題。首先,珠寶商幾乎所有庫存主石與配件(或至少準備提供給客製化銷售之用的寶石庫存),都必須加以數位化。目前與珠寶商合作的攝影工作室,主要以平面商品攝影為主要營業項目,多半不具有3D環物攝影或VR虛擬實境製作的know how或設備,因此在寶石數位化上所增加的成本與後續AR擴增實境的種種開銷,是必須詳細加以考量的。

  而在思維層面,珠寶設計師除了是設計師之外,藝術家的敏銳度與矜持也同樣是成功珠寶設計師所不可或缺的資質。設計師用心手繪出來的設計圖,事實上就是一件設計作品、一件精心的創作,而客戶有時追求的,也就是一種人與人、美學與美學之間的溝通、交流。導入
AR擴增實境,是否會降低這種始自於人性深層需求的滿足感?而AR擴增實境對設計師來說,畢竟是一項需要學習、掌握的新技術,新技術能否協助設計師的工作、減低設計師的工作負擔?這種欠缺人味的新技術,是否會引起已經習慣拿筆繪圖的設計師們反彈?恐怕還需要更多訪談與評估工作,廠商才能得到結論。

  珠寶精品類產業,是一種結合服務業、國際貿易、傳統加工製造,並且始終源自於人性的慾望產業。如果珠寶產業能夠持續關注各類型產業的最新資訊,或許跨領域之間的專業團隊,將能夠有機會共同合作,降低珠寶飾品客製化銷售過程的成本,並且開發出不同於傳統的嶄新客製化服務模式,這或許可以替臺灣的珠寶產業與整體經濟,帶來創新與發展契機。



The Year 2056

透視2056年的設計變革

珠寶首飾設計在2056年時將產生具戲劇性的變化。由於發明了一個虛擬4 D的設計太空艙,在未來設計師將脫離物質現實世界來到第四度空間進行設計。設計者將進入一個房間內,並且在他身體的七個穴道處放置陰極電流裝置。當設計師身處在這4D設計艙內部時 ,電流能量將流通過他全身,然後再將其能量轉換到隔壁房間的電腦上。

到最後,設計太空艙將會被縮小成類似蘋果的iPod大小的一個設計工具並且被替代,將來設計者只需要輕易的將兩個陰極裝置放置在她的耳朵裡,並想像她的設計構圖,同時轉換資料數據透過大氣數據轉換機並通過傳輸到桌面PlasmaClay轉換器上。這種納米技術為基礎的設備將會持續的成長,設計師想像在將來不用到10分鐘內就可以設計出任何種類的金屬設計。 

在未來50年內的零售的遠景 

就小型及獨立型經營的珠寶商而言,在今後50年最主要兩個成功的關鍵,即是擁抱科技及側重專注於設計上。在2056年時,零售商店和他們的產品存貨將急劇縮小。在300500平方英尺的空間裡經營,零售商將不再用實際的商品做為櫥窗展示用;他們將提供虛擬的商品形式,栩栩如生及效果逼真的珠寶展示於珠寶店內牆壁上,顯示器,或電漿螢幕上。

最令人興奮的是這種新式的銷售環境,能夠讓消費客戶與這些虛擬物件珠寶首飾進行互動。透過戴上一套護目鏡和手套裝備,客戶將能在虛擬世界中實際試戴戒指,並快速轉動她的手來看看這戒指戴在她手上的感覺如何。

獨特的設計將是吸引顧客前來商店的必要條件。隨著網際網路的蓬勃發展,消費者將在網路上精挑細選數以百萬計的訂婚戒指;讓顧客進入您的商店的唯一途徑將是為他們量身訂製和設計。儘管科技技術的持續變革創新,人與人之間總是存在的直接接觸及人際關係互動的需求。當設計師設計一個只為顧客專屬的戒指時這種至高無尚一對一的互動經驗將於2056達到最高峰

在未來50年內的珠寶商店的遠景 

我保持堅定的期望在2056年,有許多現代及古老使用的技術,仍將是珠寶商工作室的組成的一部份,我們傳統的鋼製工具仍然在使用中,而且對於鐵錘及鑽孔器, 鑲嵌固定座及鐵砧、壓片機、抽線板、挫刀、雕刻工具、鑿刀及鋸子將繼續被需要及使用。大多數的工具裝備已經有數千年的使用歷程,並且我認為再過50年這些工具仍然會存在,他們不會過時被廢棄不用的。

金屬鑽孔及使用菠蘿頭為寶石切割位子它們將仍然是有其必要性的,因此我們仍然會續繼使用電動鑽孔工具,並使用功能增強的最新機種,儘管如此,這樣的工具將提供與現在相同的基本功能。

最重要的是,在2056年珠寶商主要的生產力關鍵在於其所屬的工作室,熟練的珠寶工藝師們運用手中的工具工作而且他們不會被整個機械化和電腦化過程所屈服。將來一件手工製作的珠寶與現在製作有相關聯的部份,或許就只是針對一群較小眾的顧客群,但我相信,並非所有的首飾都會被自動化生產。仍然有對具獨特性,純手工製作的珠寶首飾工藝藝術喜愛的顧客。

在未來50年內的銷售及市場行銷的遠景

2008年時,約有百分之四十電視機將提供消費者不須拿起電話而購買他們所看到的電視購物網絡商品功能。只要按下遙控器上的一個按鈕,觀眾將能夠使用信用卡付款購物。想像一下這個過程隨著未來50年將逐漸被實現...

您正在收看絕望的主婦影集而伊娃戴著綠松石耳環出現並且正在銷售它。當你正在觀看這些節目內容時,你只需要點擊你的遙控器來購買耳環。在2056年時產品介紹將賦予一個全新的意義。 除了透過電視銷售商品外,網路上的銷售將暴漲。網路將發展演變並超越目前的限制就像寛頻所支援的多媒體可提供電視風格的高畫質通訊進入到家庭,辦公室或是移動中的設備(如手機,PDA或筆記型電腦)。這種動態發展模式將簡化那些與傳統實體零售商沒關聯的品牌來與多媒體型態消費者建構起一個新的經營銷售能力過程。

在珠寶首飾產業,針對個人化的購物和生活型能不同的銷售方式將有快速成長的趨勢。例如,針對40 -5 0歲高收入獨自購買商品的女性將有專門的網站來滿足她們個人的喜好以及購物的需求。這些網站將有針對流行趨勢,顏色,季節性款式,最新流行的寶石和金屬,以及必須擁有珠寶項目提供豐富的資訊參考。影像的展示將提供對網路購物的生活經驗。

透過這種新形式的行銷方式能夠找到一群具忠誠度的客戶群,同時將銷售量提升到最大化。 M營銷人員必須讓消費者舒服的購買這些沒有被要求實際接觸的產品;他們對品牌的信賴將是最重要的關鍵因素。

毫無疑問,網際網路的功能將成為所有企業經營一個重要的因素。沒有找到一個對的方法參與或許零售商和製造者將會消極地被衝擊或被消滅。

Rachel Chen佩宣結論:

面對全球化、國際化,網路資訊及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在此2008年歲末之際,檢視過去展望未來,台灣珠寶金銀產業經營變革已是當務之急,如果多數人還是一直停留在舊思維及傳統保守觀念上,不肯改革及痛定思痛的話,將問題根本找出並且思考解決問題的策略方法;結果則會像經濟學者大前研一所言,M型社會下的消費結構變革,同理論之產業結構也是如此,將形成大者恆大的局勢,則國內金銀珠寶工藝產業將一蹶不振,面臨到無法生存的窘境,甚至在這場國際金融風暴中消失殆盡。

 

 更多關於珠寶設計與繪畫素描相關文章作品於

 http://rachelchentw.spaces.live.com/

 歡迎前往觀賞.謝謝!!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achelchentw&aid=2513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