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由認識論框架談起
2009/07/09 01:26:14瀏覽371|回應0|推薦3
二十世紀的建築由機械隱喻所決定
把大自然視為被動與可塑的資源
大自然成為建築主體的背景
或是隨時可以捏塑雕琢的建築展演之框架

在1970年代能源危機之前
建築師的工作語彙中沒有建築物的環境負荷分析
這類分析之所以被忽視
在於建築認識論裏,建築是抽象的靜態形式
沒有內在的生機過程
沒有與大環境共生的整體思考

在建築雜誌與建築攝影流行之後
有更多比例的建築受到平面設計美學的影響
切片式二維角度顯著
三維甚至動態的建築認識論仍未受到足夠的重視

傳統建築之所以失敗
背後的關鍵之一
就是因為建築認識論的瑕疵

以北美農業的認識論框架為例
是在下列的基本假設下運作:
每單位土地要以最低的勞力來獲得最高的生產量
單一作物、機械化耕作、大量化學肥料與殺蟲劑

如果能改變其認識論框架:
小型有機農場模式,減少燃料和肥料使用
種植作物多樣性以防止雜草、農害與疾病,並保育土壤
將作物培育視為鑲嵌於文化與生態脈絡的設計問題

這樣的認識論框架
才是永續性的

自我的認識論
也是在類似的框架中運作
我們理解自己的方式
探索自己的方式
建構與詮釋自己的方式
也甚少以綠色永續為時時之所觀照

因此,每個人都自我負荷愈形沉重
每日浪費的能量足以讓地球不斷高燒
我們用大大小小不等的心魔熱焰
在煎熬這場文明歷程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quantum&aid=3116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