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荷蘭拒絕照搬美對華禁令,歐洲多國發出類似聲音
2022/11/24 09:53:08瀏覽45|回應0|推薦0
“美國呼籲禁止向中國出售更多晶片設備,荷蘭抵制。”彭博社22日以此為題報導稱,荷蘭外貿與發展合作大臣施賴納馬赫爾當天表示,在向中國出售半導體設備的問題上,荷蘭將捍衛本國的經濟利益。這是她一周內連續兩次就該問題表達荷蘭政府的態度。施賴納馬赫爾18日接受荷蘭媒體採訪時就曾強調,該國不會“完全照搬”美國限制對華晶片出口的措施,會在與美國、日本等國家磋商後做出自己的評估。分析認為,荷蘭高級官員的上述表態表明,荷蘭不願順從華盛頓切斷中國半導體技術供應的企圖。同時,美國在圍堵中國方面所採取的措施也在遭受其盟友的質疑。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當地時間22日在歐洲議會辯論中堅稱,歐盟不會效仿美國對中國採取的強硬政策。23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的中國專家表示,在當前全球經濟面臨衰退風險以及中歐經濟高度互補的背景下,歐洲國家需要更多地以理性務實的態度看待中歐經貿關係,這符合它們的根本利益。


荷蘭不想將問題放進“歐盟的籃子”與美國談判


據彭博社報導,施賴納馬赫爾當地時間22日對荷蘭議員表示,在美國與其他盟友進行貿易規則談判的過程中,荷蘭將在阿斯麥(ASML)公司向中國出售半導體設備的問題上作出自己的決定。她強調:“重要的是我們要捍衛自己的利益——我們的國家安全,以及我們的經濟利益。”施賴納馬赫爾說,如果荷蘭將這個問題放進“歐盟的籃子”與美國談判,結果就是他們把深紫外線光刻機(DUV)送到美國人手中,“我們的情況會更糟”。



荷蘭光刻機生產企業阿斯麥(ASML)資料圖


這已非施賴納馬赫爾首次就半導體設備對華出口問題發聲,她18日接受《新鹿特丹商報》採訪時,就曾表示美國不應指望荷蘭會採納其對華出口限制措施,“荷蘭也不會毫無疑問地照搬美國(對華出口)的措施”。



總部位於荷蘭的阿斯麥公司占全球光刻機市場份額的60%以上。根據該公司財報,中國大陸是阿斯麥全球第三大市場,營業收入達27億歐元,約占其2021年全球營業額的14.7%。從特朗普政府時期,美國就一直遊說荷蘭禁止該公司向中國出售高端光刻機。在美國的強迫下,阿斯麥公司目前已無法向中國出口最先進的極紫外線光刻機(EUV),但仍可以銷售上一代的深紫外線光刻機。不過,後者正成為美國遊說荷蘭的新目標。今年7月起,美國已陸續派出官員赴荷蘭施壓,要求阿斯麥公司擴大對中國的禁售範圍。據知情人士透露,荷蘭政府認為,如果實施美方要求的措施,可能會損害荷蘭與中國的貿易關係。


美媒報導認為,施賴納馬赫爾的最新表態凸顯出,荷蘭越來越反感美國提出的“在出口管制措施方面保持一致”要求。這個歐洲國家希望能夠保有進入中國這個全球主要市場的機會。


通信行業資深專家項立剛23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荷蘭方面的表態實際上代表了眾多歐洲企業的共同聲音,未來或有更多類似表態出現。項立剛認為,中國是全球最重要的半導體消費市場,同時也是半導體產業鏈的重要組成部分,不但為全球半導體企業貢獻了重要的營收來源,也為這些企業提供了大量上下游的產業配套。從這兩個角度上來說,包括阿斯麥在內的歐洲企業不願割捨中國,也無法割捨中國,尤其是在自身利益受損的情況下,盲目追隨美國有百害而無一利。


“我們不能認為可以在拋棄中國的同時創造未來”


一些媒體注意到,雖然美國政府近期仍在加大對其盟友的施壓力度,但很多歐洲國家及歐洲領導人正呼籲與北京接觸,拒絕加入打壓中國半導體的陣營。法國總統馬克龍日前表示,要抵制將世界劃分為相互競爭的集團的做法。德國總理朔爾茨近期也表達過類似觀點。


據香港《南華早報》23日報道,博雷利22日在歐洲議會的一場辯論中稱,歐洲和中國有不同的政治制度,對一些議題存在不同的看法,但這些差異不應該、也不會阻止歐洲與中國相互接觸。他補充說:“當然,美國是我們最重要的盟友。但在某些情況下,我們的對華立場或做法不會(與美國)相同。”博雷利當天還敦促歐洲議員在歐中關係的思考上,應“考慮到生活的現實以及這一現實的複雜性,考慮到歐洲議會也需要對此作出貢獻”。他強調,中國因其體量和經濟實力理應在世界舞臺上發揮著應有的作用,“我們不能認為可以在拋開這個國家的同時創造未來”。


彭博社報導稱,博雷利的發言說明歐盟正與美“晶片禁令”保持距離。這一禁令已在歐洲國家的半導體製造商中引發恐慌。他的言論呼應了施賴納馬赫爾的觀點。


法國《回聲報》日前刊登安聯集團首席經濟學家蘇布蘭的文章稱,歐洲無法與中國“脫鉤”。中國拉動著世界經濟發展。目前,歐洲機床、建築、食品和電氣等行業大量依賴中國進口,且進口量在過去20年中持續增長。蘇布蘭認為,儘管全球經貿金融等領域競爭加劇,但歐中在新技術和環境保護等方面需要更緊密的合作。


法國達飛海運集團中國區首席執行官何律鐸近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提到,自新冠肺炎疫情以來,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展現出強大的韌性。如今中國已成為達飛海運集團在全球範圍內的最大市場。該集團是世界排名第三的集裝箱承運公司。


美國私心引發歐洲警惕


在全球化背景下,美方一再將科技和經貿問題政治化、工具化、意識形態化,對別國搞“封鎖”“技術脫鉤”的做法正引來包括其盟友在內的其他國家的警惕。項立剛23日分析認為,把歐洲視為“美國跟班”不符合現實。在經濟利益面前,所有國家都會依照自身情況來作決定。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所學者董一凡23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美國在科技領域“圍堵”中國的做法,人為地破壞了經濟和科技的全球化趨勢,給產業帶來破壞和割裂,也綁架了其他國家,使市場和創新都更趨於碎片化。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及其盟友都會出現損失,也不利於經濟復蘇。董一凡同時指出,歐洲經濟目前正陷於高通脹和能源危機的陰霾中,中國龐大的市場和齊全的產業配套能力,是歐洲走出經濟衰退風險的重要外部力量。從這個角度上看,歐美之間存在利益上的衝突,在是否要共同打壓中國的問題上,也就出現了博弈。


近期,美國與歐盟間在經濟上最顯著的分歧來源於美國總統拜登簽署的《通脹削減法案》。當地時間22日,法國財長勒梅爾在巴黎表示,法德一致同意,歐洲需要對美國政府支持部分美國行業的計畫作出強硬回應。21日,馬克龍與40多名歐企高管共進晚餐,呼籲他們留在歐洲投資。


朔爾茨22日在出席《南德意志報》主辦的經濟論壇時強調,“去全球化是一條危險的錯誤道路”,他鼓勵德企在“公平的規則下”與世界上有發展前途的地區進行更多的貿易。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23日表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形成和發展,是市場規律和企業選擇共同作用的結果。在經貿合作領域引入意識形態、價值觀劃線不僅不利於國際社會共同利益,也將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 時事評論政治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qqqwwwa07&aid=177573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