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9/05/09 08:37:59瀏覽216|回應0|推薦0 | ||||||||||||||||||||||||||||||||
84中亞五國06-a烏茲別克-布哈拉古城(古蹟、 市集、阿凡提像、胡旋舞、猶太教)
座標:39°46′40″N 64°24′39″E / 39.77778°N 64.41083°E 布哈拉是位於烏茲別克斯坦西南部的一座城市,也是該國第五大城市和布哈拉州的首府,人口237,900(1999年)。 布哈拉在唐代稱為捕喝、安國,王姓昭武,為昭武九姓之一。布哈拉在梵文是指[[修道院與學術中心。 與烏茲別克斯坦的另一座大城市撒馬爾罕一樣,布哈拉的塔吉克人佔多數人口,伊朗文化佔優勢。在蘇聯把布哈拉劃給烏茲別克後,塔吉克斯坦有收回布哈拉的企圖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8%83%E5%93%88%E6%8B%89
84-18j布哈拉廣場夜景
第6天2019 04 18土庫曼 阿什哈巴德~烏茲別克-布哈拉 84-18a土庫曼 阿什哈巴德早餐後搭機往關卡84-18b過關後到烏茲別克-布哈拉吃午餐、旅店分房84-18c步行逛布哈拉84-18d布哈拉景點84-18e猶太教堂84-18f阿凡提、晚餐處84-18g自逛84-18h晚餐前秀84-18i晚餐84-18j布哈拉廣場夜景
84-18a土庫曼 阿什哈巴德早餐後往關卡 清晨4點半,吃完旅社為我們準備的簡餐,即往阿什哈巴德機場,機程1小時。 下機後是土庫曼的阿穆巴尼亞機場, 這是八角形的機場。
出了土庫曼阿穆巴尼亞機場機場, 搭車1小時,經過5次的安檢、到土庫曼 與烏茲別克的邊界。
84-18b過關後到烏茲別克-布哈拉吃午餐、旅店分房。
出土庫曼關、入烏茲別克關、也是關卡重重。 須忍受他們的龜速與傲慢。(偶而會遇到有禮的官員)
84-18b過關後到烏茲別克-布哈拉吃午餐、旅店分房
在布哈拉吃午餐 旅店
84-18c步行逛布哈拉
84-18d布哈拉景點
先經過布哈拉市場
布哈拉是烏茲別克共和國的第三大城,希臘名為索特,中國古稱不花剌,新唐書中的戊地國、唐代昭武的畢國、安國,梵文布哈拉指修道院之意、布哈拉曾是大絲路中段上極為重要的商業中心。歷史上馬其頓人,波斯人、阿拉伯人及蒙古人都曾肆虐過這個地區,也留下了許多印記。
參觀▲雷吉斯坦【沙地】區之亞克城堡,波力卡龍建築群,包括12世紀之卡涼宣教塔,15世紀之卡涼清真寺,中庭的小樓紀念被成吉思汗屠殺的七百名小童、16世紀至今仍在使用的烏魯貝克伊斯蘭學院。 伊斯邁撒曼尼陵寢-歷代布哈拉統治者之陵墓,查席馬阿育伯陵墓。 以及當地昔日各類行業專屬的圓頂古市集。
84-18e猶太教堂
猶太教是公元前2000年左右產生於美索不達米亞的閃米特人中的一支創立的宗教.同時脫離閃米特人,形成希伯來民族。
基督教與猶太教同源,兩教均誕生於巴勒斯坦的耶路撒冷聖城。但先有猶太教,後有基督教(即今之天主教),後者是由前者衍生而來。猶太教是在公元前一千年代前期,在巴勒斯坦「先知運動」過程中開始產生,是在原始社會多神崇拜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一神教。崇拜耶和華(雅赫威)為猶太人的「獨一真神」,宣稱猶太人是耶和華的「特選子民」。公元前後幾百年間,又宣揚將有「救世主」(漢語音譯為彌賽亞Messiah)來拯救受苦受難的猶太人。
公元1世紀,基督教起源於巴勒斯坦,相傳為猶太的拿撒勒人耶穌所創立,在羅馬帝國後期流傳於帝國全境。基督教在1054年發生第一次分裂,分為羅馬公教(基督教)和東正教; 16世紀宗教改革運動後,羅馬公教(基督教)又分為天主教(又叫做舊教、公教、加特力教)和新教(又叫做誓反教、抗羅宗,在我們國家稱其為基督教)。新教的支派很多,又六大支派,事實上還有很多小支派。
黃管子是天然氣管。 在 烏茲別克 各地的路邊,隨處可見。
84-18f阿凡提、晚餐處84-18g自逛84-18h晚餐前秀84-18i晚餐
阿凡提的形象:頭戴一頂花帽,背朝前臉朝後地騎著一頭小毛驢,也早已深入人心。阿凡提的笑聲也富有特色:溫和而極具某種穿透力。 阿凡提是最出色的民間創作之一,阿凡提已經被列入「世界民間藝術形象」之列。
新人與阿凡提騎驢像
阿凡提即中亞、西亞傳說中的典型人物納斯爾丁在維吾爾語中的稱呼。傳說阿凡提本人出生在現在的烏茲別克斯坦布哈拉州(一說土耳其),生活年代為1208年-1284年,是當時家喻戶曉的詩人,通過自己的口才曾為百姓解難。「阿凡提」意思是老師、有知識的人,是尊稱。他的名字叫納斯爾丁,為了對他表示尊敬,大家又稱他為毛拉·納斯爾丁·阿凡提(毛拉也是稱號,意思也是「老師」)。 在人民心目中,阿凡提是智慧的化身、歡樂的化身,只要一提起他的名字,愁眉苦臉的人就會展開笑顏。他嘲笑愚蠢的世人,嘲笑投機的商人,受賄的法官、偽善的毛拉們逞威作福的萬惡的社會。一句話,他嘲笑那些假仁假義的人,這些人在自己為了欺騙而製造出的宗教法律的掩護下,吸光了窮人的血。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8%BF%E5%87%A1%E6%8F%90%E7%9A%84%E6%95%85%E4%BA%8B
高古松伊斯蘭學院舊址 待會兒觀賞表演的入口
導覽完畢,自由逛街。
也是古蹟
小鈴鼓, 其鼓面裡 彩繪人物。
想買沒買成,晚餐後再逛就找不到了。(已收攤)
布哈拉處處是古蹟
負責布哈拉城規劃的建築師夏里波夫堅持採傳統泥磚,只有在極必要的情況下, 修復人員才使用少量水泥修補穩住瀕臨崩塌的建築物。 古蹟修復計畫早在1968年就由前蘇聯政府展開,並且在1991年烏茲別克獨立後加速進行。
古代絲路旅程一般單趟約為1000公里,單趟行程時間約為一個月,6~7天的正好是補充貨源、人馬休憩的週期。位在澤拉夫尚河(Zarafshan River)三角洲上、沙赫庫德運河畔的布哈拉,不僅是商旅隊必經之地,而且距離撒馬爾罕城約270公里,絲路時代商隊需要步行6~7天,剛好是一次大休息的驛站行程。 http://www.travelers.tw/blog/3/128
我們寄宿的旅館
84-18h晚餐前秀 傳統樂器演奏
服裝秀
傳統花色
傳統+現代
舞蹈表演 胡旋舞 胡旋舞(英語:Sogdian Whirl),是唐代著名的健舞,原為中亞一帶的民間舞,出自昭武九姓地區,由康國等傳入。胡旋舞與元代的「十六天魔舞」被視為中國最負盛名的、來自西域的古典樂舞。南北朝至隋唐壁畫、石畫、胡俑有高加索人種男性跳胡旋舞,但也有西域胡人女子跳胡旋舞,《舊唐書·西域傳》、《新唐書·西域傳》和《冊府元龜》有不少西域諸國進獻「胡旋女」的記載。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3%A1%E6%97%8B%E8%88%9E 胡旋舞的伴奏以擊鼓為主。其特點是快速連續地旋轉。《通典·卷一百四十六·樂六》和《舊唐書·卷二十九·音樂二》曰:「舞急轉如風,俗謂之胡旋」。隋代及唐代的《九部樂》、《十部樂》中均有《康國樂》部的記述。唐代的詩歌一般以詩意描寫該舞旋轉的美姿猶如迴雪飄颻,蓬草飛轉,羊角旋風,奔車輪盤狀。又舞姿縱橫騰踏應弦鼓,千匝萬轉而不停歇。而急速的旋轉舞動會令觀眾難分背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8gS7KibJsY 有動態舞姿可欣賞,但與我們欣賞到的不太相同。這是經過改編的。
84-18i晚餐 晚餐處 餐廳入口處,炒飯、手抓飯的製作演示。
手抓飯
大家齊聚一桌
餐廳
84-18j布哈拉廣場夜景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