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9/05/03 10:02:51瀏覽469|回應0|推薦0 | |
84中亞五國02-a烏茲別克-希瓦古城(博物館、神學院、陵寢、尖塔和清真寺) 第3天 2019 04 15烏茲別克 塔什干~烏爾根奇機場-希瓦古城 84-15a早餐後往機場84-15b烏爾根奇機場84-15c希瓦古城旅店84-15d進入希瓦古城84-15e叫拜樓、穿過市街84-15f午餐、參觀84-15g星期五清真寺84-15h塔頂觀城區84-15i市街、博物館84-15j街上、另一博物館84-15K回旅社、自逛84-15l晚餐84-15m巴拉望馬哈穆德陵寢84-15n希瓦古城
84-15a早餐後往機場
烏茲別克 塔什干國內機場
用接駁車把大家在到 國際機場去上機。可能是國內機場太小了。
84-15b 烏茲別克 烏爾根奇機場 前往希瓦古城
前往希瓦古城 途中 前往希瓦古城 途中
84-15c希瓦古城旅店
先到旅社寄放行李,午後再入住。 希瓦古城旅店
84-15d進入希瓦古城
希瓦古城就像是童話故事中的城堡,曾是17世紀時希瓦汗國的首都,至今仍然保留著中世紀城鎮的異國風情。時間在此彷彿靜止了,走進希瓦古城,所有的喧囂不安都被擱在牆外,只有感動久久不散。 http://brenda0077.pixnet.net/blog/post/7251559-%E5%B8%8C%E7%93%A6%E5%8F%A4%E5%9F%8E05 照城門的左右兩邊 城牆斜坡上有墳墓
事實上整個希瓦城可分為內城與外城,內城稱為伊錢卡拉(Itchan-Kala),城牆南北長約650米,東西寬約400米,牆高10米,四面都有城門,它是通往伊朗的沙漠中商隊的最後一個驛站。隨處可見裝飾著馬賽克、大理石的重要建築遺跡,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文化遺產的部分;外城稱為Dishon-Kala,是現在希瓦人生活與工作的重心。
伊錢卡拉自古以來就是東西文化交流的要地,西元前6世紀阿契美尼波斯王朝、西元前4世紀馬其頓王朝和西元前2世紀貴霜王朝的統治,使阿姆河下游的文化融合了希臘文化和佛教文化。712年,阿拉伯人征服了這裡,又進一步促進了伊斯蘭文化和馬其頓文化的交融,不久,這裡就成為伊斯蘭文化的一大中心。1512年,烏茲別克人佔領該地,並建立了兩個著名的汗國,花喇子模汗國和布哈拉汗國,而希瓦是這片領土的首府,1643年,成為希瓦汗國首都。19世紀,在孔古拉斯的統治下,希瓦達到了發展的高峰。正是這一段時期,建造了一批令人驚艷的伊斯蘭建築。包含神學院、陵寢、尖塔和清真寺,當然也包括了19世紀初由阿拉-庫裡可汗Allah Quli Bahadur Khan *(1825
84-15e在叫拜樓旁左轉、穿過市街,去用午餐。
84-15f午餐、參觀
這是午餐的主食-馕
烤爐
馕戳 可在馕餅上蓋上花樣,再放入爐子裡烘烤。
街上賣的俄羅斯式帽子 因為他們是蘇聯時期的邦國之一蘇聯解體後才獨立。(1991)
這是另一座叫拜塔
只完成一半的叫拜塔
一座矮矮胖胖的尖塔,塔基直徑約14.2公尺,原始設計高度是70公尺,奈何在Muhamad AminKhan (1846-1855在位)去世後就中斷工程,成了實際高度只有29公尺的煙囪樣。
經過觀光警哨,大家紛紛去與裡面的美女警察合照,她也大方回應。
84-15g星期五(主麻、珠瑪)清真寺
西元10世紀創建的珠瑪清真寺曾經過多次改建,到了西元18世紀才改建為現狀。原始建築沒有拱門及屋頂,沒有畫廊與庭院。整個面積約 55x46公尺大小。它是為抵禦中亞地區惡劣的天氣設計的,由213根圓柱環繞中院,圓柱上雕有花卉、星座、幾何圖案組成的雕飾,上面搭建的木質天篷可以隔絕卡庫拉沙漠的酷熱。寺內原設計建造一座109米高的高塔,但由於統治者死去而停工,現高度為28米,塔身由藍綠彩釉磚裝飾。
爬上28米糕塔 看古城,(塔身由藍綠彩釉磚裝飾)。
84-15h塔頂觀城區
看到另一座高度相當的塔
卡他尖塔Kalta Minor Minaret (1851-1855,)。
尖塔通常有三個功能,一是通知伊斯蘭教信徒祈禱的時間,所以又稱『喚拜樓』,二是在戰爭時期作為觀察哨,三是做為一個城市的定位點。要在希瓦城內迷路很困難,只要抬頭就會看到幾個錯落有致的尖塔,像西門邊上的卡拉尖塔,矮雖矮,在城內也算是高個兒,只是胖了點。接近南門還有一個20世紀最新的尖塔,名為Islam-Hadji Minaret, 高度44公尺,基底直徑10公尺,作為瞭望台使用,現在是希瓦的地標。樓梯邊的建築物是Islam-Hadji 清真寺。 http://brenda0077.pixnet.net/blog/post/7251559-%E5%B8%8C%E7%93%A6%E5%8F%A4%E5%9F%8E05
84-15i市街、博物館
經書架
84-15j街上、另一博物館
希瓦城中有兩座宮殿、多所神學院、清真寺及尖塔。漫步其中,彷彿走入時光隧道,土黃色的城牆砌出全城的結構,格子狀的石板路有中古的fu,建築物飾以藍白相間釉磚,與藍天相呼應。城中保存的許多神學院曾培養出許多學者,其中庫圖蔔·拉德·伊奈克神學院 (Kutlug-Murad-Inak Madrassah)是少有的幾座富有花喇子模風格的建築,也是銷聲匿跡的花喇子模文明的見證。
Tash-Khovli Palace (1832-1838)位於內城東方,是阿拉-庫裡可汗所建,這是一個長方形的院子,兩旁是可汗及其妻室休息之處,每一室的天花板都不同,各飾以繁複的花紋,正中間有一個柱子,不知是何用途? 院子尾端有一口井,挺深的。
放學路上 經過我們身邊的小朋友
她們都大方接受拍照
84-15K回旅社分房,然後自由活動。 回旅社分房, 然後自由活動。
84-15l晚餐
84-15m巴拉望馬哈穆德陵寢 建於1810年【巴拉望馬哈穆德陵寢】,他是希瓦城的保護者。 白天漏看了,導遊特別通過他公司的老闆,讓守門人特地於夜間為我們開放。
夜間看墓園,可怕嗎? 還好啦! 人多氣壯,且她們的墓園氛圍 和台灣的不一樣。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