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4/23 10:28:12瀏覽2914|回應2|推薦38 | |
不妨告訴我!旅行中的人,要如何對「邱議瑩打李慶華巴掌」有感覺呢? 許多時事動態的意義,一旦投影在密集的旅程中,如同坐日本新幹線列車上飛速經過「輕井澤」火車站一眼瞥見某個電線桿旁有一坨屎,一樣的無比荒謬! 所以還是先預告一下此間好友們,接下來因為旅程關係,關於我書寫狀態的位置。 接下來的三週,我在四座城市之間,精衛填海般的振翅移動。 停留的地點與時間不定,且還要與「上網」的任何機會抓住交集,算算應該比「達文西密碼」的劇情場景,還更無從把握。 若還能繼續保持「每天寫一篇文章貼上」,應該就是奇蹟了! 不得不承認,年紀大了之後,才覺得旅行,容易讓身體的感官「消化不良」。 一旦身心處在大量的空間移動,眼與耳如同觸摸著無數的光束與聲波,刺激著也震動著,意識於是也開始對周遭情境變化,開始進行大量「輸入、過濾、消化與排除」的運作狀態,感覺較難負荷。 這就是為什麼旅行的人「比較會累」,人也因此比較難有系統的去深入思考任何一個問題。 在一個陌生城市中,即使在用完晚餐後,搭乘一輛出租車,到最後推開車門、走進旅館;直到洗完澡躺在床上準備放鬆入睡了,剛剛車上司機的一些神情與對話,可能還在眼前與耳邊迴響著。 這就是旅行的「殘影」,特別是大腦的反應迴路,有時甚至會各自錯搭。 眼睛看著上海西藏南路的廣告看板,會讓人口中想起非洲肯亞酸甜的百香果汁。而手中握著新宿旅館電視的遙控器,會想起幼稚園擔任升旗典禮輪值旗手時憋尿的緊張無助。 這也是為什麼旅行中,最好同時放著「一本書」與隨手的「小筆記本」。 大量陌生的聲光信息刺激,容易讓人意識失焦。 但倘若透過讀一本書,去進入故事,來轉移注意力並調整回專注,有時反倒會覺得放鬆。 不過這時候讓人驚喜的一份「禮物」,則是意識心頭因為多方刺激,時而出現「更直觀、且更跳躍的立體靈感」剎那觸發而出!若能隨手記下當時的某些觀點或心得,之後再讀來都會感覺特別到位呢! 移動的空間中,睜眼閉眼的呼吸間,萬般飛逝身旁,只剩下「不動的自己」。 這也讓旅行一路的思想狀態,更容易成為「留白」,或者某種「與自己的對話」。 留白發呆,其實也是一種對話;包括與自己的「記憶、感受、價值、信仰」有淺有深的無言對話。 因此,無論任何的公私旅行,我自己都會趁機進行「自我的『大出清、大盤整、大結算』」!「得失」之間的損益分別提出財務報表,「健康及友誼」的帳戶分別提出結算資料,不同的角色自我共同召開臨時董事會,並提列新的生涯思考專案。 在旅行的途程中,平日嚴謹且主導的「客觀的理性」往往自此變得無法「對事不對人」,而成為全然「萬般都為人」的「特別助理」角色,幾乎專門都為那自己「直觀的感性」廿四小時反應且服務著。 這也是為何旅行中,經常會出現特別「理直氣壯的勇敢」,或者特別「自我安慰的軟弱」! 因為所有「自己」的各種深層面容,都會因為原先固定「生存空間」的被破壞而解放,最終全部冒出來去面對情境所需,或進行彼此的拉鋸對話。 旅行,釋放了各種被禁錮或忌諱的「自我」。既可以因此特別慷慨,有時也可以瞬間滿心荒蕩。 但無論旅行中的行為是好是壞,最終都可以用歡喜或追悔,來丈量與原先相去甚遠的「自我」差距多少? 直到從每一段旅程中,驚覺整個人生就是無數的旅行所構成,無數的自我被解放,無數的感受被波動;最終,從睜眼到閉眼,從生到死,自己其實都還在光影聲響的場景布幕之前,原地不動。 每年搭飛機的旅行天數,大概如同我在游泳池+騎自行車的全部次數。 儘管我都是靠書寫,幫助心靈減肥,但因此,接下來的日子中,除非是迎面相撞的時事話題讓我手癢難耐且飢腸轆轆,我想在旅行中,我能繼續思索與書寫的內容,規模大概也是連自己都吃不太飽的「飛機餐」吧! 因為我打字速度與講話差距不遠,「王氏出品」的口味從來不遲疑,坦白沒忌諱也如同廚房裡裸體的烹飪達人,拿刀鏟的站姿也絕不打混。 但這位如今八十多公斤的中年壯漢,若是沿著那狹窄的網路走道,肥腰嬌嬈的推出部落格餐車;就算還是對閱讀網友是商務艙等級的服務,但那充滿著「個人自我對話」的黑胡椒口味,應該還是讓人感覺煎焦苦澀的壓迫感才對。 每天一客旅行中的「王品」飛機餐,是接下來我唯一能提供的。 倒也不算遮掩慌張,但想必入口匆忙。 如同我每次在機場看四下無人瞬間閃進「育嬰室」,並不是為了哺乳,而是偷用一下給小嬰兒的殺菌熱水,剛好泡一碗素麵那般賊溜倉促。 抱歉我吃素呢!所以我的王品飛機餐,也沒有知名的牛排口味就是。 |
|
( 時事評論|雜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