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6/04 00:08:40瀏覽6|回應0|推薦0 | |
哪種貸款利率方案適合我又划算? 這裡填表免費諮詢:: 黃光芹/才一天,蔡英文就賣!馬英九總統2008年執政後,時任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向美國布希總統電話熱線中「中國希望和台灣在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上恢復協商」,第二度確立了一中各表的共識存在。在此基礎上,兩岸交流大步邁進,並進入兩岸「政府接觸」階段,陸委會主委登陸,復於2015年11月7日於新加坡成就了「馬習會」--1949年以來兩岸領導人首次會面,形同一紙無字的和平協議。 4月29日,筆者赴金門見證馬英九總統為「兩岸和平紀念碑」揭碑。23年前的這一天,辜汪會談開啟了兩岸制度化協商,其對話基礎正是「一中各表,九二共識」。 「兩國、一國?」今天對台灣2300萬人(包括統獨支持者)、大陸13億人,當然有其個別的重要意義;但相較下,「良制」顯然比「兩國、一國」對百姓更重要。兩岸關係「剪不斷,理還亂」,但當兩岸都成就良制之日,「兩國、一國」還是大問題嗎?因此,對臺灣來說,不僅應做好自己的良制,還必須與大陸共同切磋,讓兩岸都成就良制,才能確保兩岸的長治久安;過去朝野對這一點的重視程度都還有不小的發展空間。 林金宏/地震黃金三角根本錯誤! 文/陳長文(海基會首任秘書長) 目前世界公認大陸正面臨巨變階段。大陸正處於是否走向良制的關鍵時刻,兩岸的互信也在馬政府任內達到高峰,此時兩岸展開法治對話已出現「天時、地利」,蔡英文與民進黨接到的是一個歷史機會:追求一國良制促成長治久安?選擇兩國論,激化大陸鷹派矛盾帶來動盪? 如果說,求同存異的「九二共識」搭建兩岸交流橋樑、維持現狀安定;那麼,求同化異的「一國良制」就在促成兩岸未來福祉、為兩岸合意改變現狀(或統或獨)創造理性條件。「存異、化異」是兩岸動態發展的現實需要,目標是兩岸都成就「自由民主均富」的「良制」。 ◎放下兩國論,兩岸切磋發展良制,是臺灣最佳選擇 也就是說,當良制在兩岸成就的那天,統獨問題,就像蘇格蘭與英國之間、魁北克與加拿大之間、加泰隆尼亞與西班牙之間,可以彼此理性說服選擇。因此,臺灣只顧自己做到良制是不夠的,還必須積極與大陸切磋促進。 從1990年兩岸紅十字會以人道議題破冰,簽訂金門協議,為「擱置爭議,求同存異」的濫觴。1991年2月我國通過《國統綱領》對兩岸務實定位。1992年海基海協兩會在香港事務性會談,陸方要求協商「一中原則表述」但破局後,我方致函建議「雙方都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但賦予的涵義有所不同,可以口頭聲明的方式各自表述」,海協會也回函表示「充分尊重並接受貴會的建議」,第一度確立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誠如辜老所言,九二共識是「沒有共識的共識」。 第二,港澳方面。鄧小平1980年代正式對台灣提「一國兩制」,並在 1997年先適用於香港、澳門;相對於正摸石頭過河的大陸經濟改革,當時香港已是亞洲法治透明度極高的地區。 兩岸與其把心力虛耗於統獨的假議題,不如更多投注於「良制」、落實憲政、法治對話,也讓兩岸同時參與貢獻全球多邊公約體系,追求兩岸民眾乃至全世界的共同福祉。 由經國先生鋪陳的「一國良制」方向,在李登輝等領導人延伸、累積成就,讓臺灣在馬總統任內獲得161國免簽證待遇,這比邦交國數量更有意義,因為是國際社會對臺灣民主法治良制成果的肯定。 ▲馬英九與習近平的世紀之握。(圖/記者張一中攝) 一國良制,讓兩岸進行制度上良性競爭,讓兩岸民眾自行選擇較好的制度。在過去、現在、可見的未來,這對兩岸都是最有利的務實主張。 第一,臺灣方面。1990年代,「一國良制」幫助臺灣「擱置統獨爭議,全力發展良制」,促成臺灣高速民主化、讓2300萬人能決定臺灣未來。 長文有幸以紅十字會秘書長身份簽署金門協議,並參與創建海基會、辜汪會談的幕僚工作,見證辜振甫先生「現代墨子」哲人風範,在過程中更深知九二共識來之不易。 從1980年代末,這時的兩岸都有走向政治改革開放的良性契機。臺灣在蔣經國先生為民主化有序奠基後於1987年順利解除戒嚴,接著野百合學運、國是會議、國會全面改選、憲政改革;大陸的胡耀邦、趙紫陽先生也規劃有序的政治上改革開放,可惜1989年學運卻以六四事件流血收場,政治改革開放因此停滯。1990年代初,蘇共解體、東歐變天,國際局勢劇變。 劉宏恩/中研院不該便宜行事 然而,後續15年兩岸進展不甚順利。1996年我方首度全民直選總統後,陸方片面否認一中各表並稱九二共識的內涵是「雙方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加以李前總統提出「兩國論」,兩岸協商前景難明,辜老在2001年即呼籲回歸「一中各表,九二共識」基礎,辜老2005年1月辭世前,在病榻上與長文談的,也仍心繫兩岸和平。 但目前各種跡象顯示,蔡英文520演說接受「九二共識」的機率不容樂觀,各界憂心影響兩岸發展。筆者藉此文拋磚引玉,盼朝野能取其內涵,能活化「一國良制」在新時代的意義。 ◎扁政府曾表態一國良制,可惜後期轉向對抗 但無論如何,據媒體報導來看,全世界乃至中國內部高層都公認>青創貸款輕鬆貸計畫及青年貸款利率「大陸正面臨巨變」。 要成就良制,就要從憲法開始。筆者期望兩岸都認真研究彼此的憲法:第一,台灣方面憲法及法律對處理大陸有蠻細緻務實的定位,大陸的呢?如何尊重台灣在國際生存的需求?第二,兩岸民眾都要瞭解憲法、讓憲法融入生活。第三,希望兩岸都在社會最大公約數的基礎上改進憲法內容與設計,並以憲法檢驗每一項立法和行政舉措,認真落實法治原則,只有這麼做,「良制」才能水到渠成,在落實人民福祉過程中,自然就終局解決兩岸統獨問題。 在臺灣的關鍵轉型期,1991年的《國統綱領》可以說是當時意識形態、時空環境下對「一國良制」的具體步驟內涵。雖名之統一,實際卻為臺灣的未來選擇、或統或獨,都做了務實、安全的可能性保留。最大限度擱置了臺灣內部路線爭議、杜絕大陸對台動武的口實,讓臺灣全力專注發展「良制」,快速穩步奠定不可逆的民主化及本土化基礎,成就臺灣民主奇蹟。 此外,臺灣的民主法治也亟需升級、改革,首要得放下統獨對立、理性對話。筆者也曾公開呼籲全民及藍營支持民進黨的執政,甚至期待蔡英文在兩岸關係上比馬總統做的更好,但民進黨「在野時、執政後」諸多政策上的立場反覆,應該向全民說明交代,誠心尋求內部團結。 一國良制,包含一中各表的內涵。「一國」對台灣而言,是「中華民國憲法及增修條文下的一中各表」(對大陸而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之下的一中各表」),良制是「兩岸都實現自由民主均富」以作為「是否統合」的最基本必要條件。簡言之,「一中各表,九二共識」是交流基礎,「一國良制」是航向指南。 陸方當年以此策略性的安撫港澳民心,讓英國、葡萄牙及國際社會放心移交港澳主權,喊出「一國兩制,五十年維持不變」。等同承認「兩制的本質矛盾」,一方面暗示鄧小平期望最遲五十年內大陸體制改革成果能趨近香港,二方面香港高度自由法治的每一天,都成為「促進大陸加速成就良制的倒數時鐘」。 然而,大陸、香港兩地居民間的矛盾,所突顯「兩制下的問題」,大陸當局已無法迴避。尤其自1997年至今十多年來,香港民眾對一國兩制的信心年趨降低,除了風險高、難成就的「港獨」之外,一國良制的理念指導、臺灣的制度經驗,也給港澳人一個務實可行的選項,越來越多港人喊出「一國良制」向大陸投注改革能量。 ???掌握最新觀點,給88論壇粉絲團按個讚! 然而,兩岸和平發展,還有一項「內涵與時俱進」的核心方針「一國良制」。故總統經國先生1987年曾引此言回應陸方「一國兩制」的提案。1991年3月海基會甫成立,4月28日筆者率海基會代表團首訪北京時,亦曾當面以此回應中共時任副總理吳學謙,當時《華爾街日報》等媒體引用筆者所闡述內涵:兩岸進行制度上良性競爭,共同貢獻國際社會,讓兩岸民眾自行選擇較好的制度。 第三,大陸方面。這是進行式也是未來式,能成就多少,要看習近平與蔡英文的智慧。 習近平接班執政後推動「依憲執政、依法治國」,司法改革、反貪腐的幅度都屬空前。這不僅是習近平主觀意願,也是大陸客觀上的需要。在全球治理的趨勢下必須負責地扮演重要角色、經濟發展面臨瓶頸、內部民眾的法律維權意識已不可逆的蔓延茁壯,各層面問題的解方都指向「法治」、「制度的制度層面變革」。 對於習近平當局的權力重組,變革前路何往?有人正面認為「權力集中,是為巨大改變做過渡準備」,也有人負面憂心是「獨裁復辟」,局勢複雜、各種信號紛呈。 筆者知道,「一國」兩字在今天臺灣的時空環境看來並不討好,但「一國良制」對兩岸來說都仍是最好的主張,比一國兩制永續、能讓臺灣在安定中民主化並保留未來統獨的理性選擇空間、促進兩岸法治對話及大陸改革,是能建構終局性安定的最佳共識。 在這關鍵時刻,臺灣作為民主華人社會,可以作為兩岸良制發展的支點,以過往民主法治的經驗,與大陸切磋。然而,如果此時過於強調「台獨、兩國論」,不僅激化大陸內部鷹派及民眾的民族情緒,也在臺灣內部再度激起統獨對立而讓民主蒙塵;恐怕會對大陸改革進程帶來不必要的變數,從結果上絕對不利臺灣未來的統獨選擇。 其實,陳水扁前總統2005年2月25日接受美國《新聞週刊》專訪時,表態不排斥接受「兩岸統一談判的前提是大陸政治民主化」,明確拒絕「一國兩制」,並提出「民主台灣」對「專制大陸」的制度優勢,盼兩岸能展開制度競爭,「我們希望台灣的民主能夠對中國產生燈塔的領航作用。我們也希望大陸會民主化,甚至能超越今日的台灣。」2010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中國異議人士劉曉波當年就讚賞這是一國良制的政策體現。可惜兩岸後來轉向對抗,陳水扁也終止了《國統綱領》。 ◎兩岸專注良制發展,共同貢獻全球社會 展望未來,在全球化、超國界法治時代,各國齊力追求「世界共同福祉」的趨勢下,亦加突顯「一國良制」的價值與方向正確。 ◎九二共識是基礎,一國良制是指南 而對於臺灣的未來,《國統綱領》揭示的是「有條件的、未來的、階段式的統一」。就算從台獨支持者角度來看,除了「統一」二字在詞彙上礙眼外,也無須擔心。第一,這樣的統一絕非現在;第二,因為是有條件的(大陸達到自由民主均富、兩岸政經制度相容),如果大陸改革停滯不前,統一進程就無限期延宕;第三,倘若大陸做到了這個條件,政治民主、經濟自由了,到時候,統或獨,根本不會是問題,臺灣反對統一的理由還剩多少?換過來說大陸又何必非得堅持與台灣統一呢? 基於上述,在兩岸未成就良制前,「兩國論」的難度及風險無法排除,也因此維持現狀仍是台灣主流民意。而當良制成就,堅持兩國論理由還剩多少?因此,民進黨不如放下兩國論,追求一國良制,這是「只進不退」的雙贏政策選擇。 ●作者陳長文,理律法律事務所所長、行政院政務顧問,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88論壇歡迎更多討論與聲音,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九二共識的形成 周偉航/鄭捷案還沒結束 ▲回顧1993「辜汪會談」,開創國共對話新時代。 鄭捷就算該死,也不該是現在 唐宇新/台灣教育政策的雲端學習 為何「在」哪,要分in、at、on? ◎一國良制,對兩岸最有利而穩定的主張 沈政男/鄭捷的恨世與厭世基調 李祖舜/請別再消費鄭捷了 北市府安檢報告的8大疑點 侯立藩/WHA拆穿民進黨與黃海寧 呂秋遠/殺鄭捷可以安定人心? 葉毓蘭/不了解鄭捷為何變兇殘 劉北元/別鬧了,鄭捷
哪家銀行貸款率利最低2015及信用貸款利率比較2015哪家門檻低利息低? 私人貸款 私人貸款 請問要要辦理汽車貸款條件要多好才能過件呢 |
|
( 心情隨筆|男女話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