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同予者何人
2014/04/18 17:14:03瀏覽31|回應0|推薦0
 她是我的古琴老師。

  第一次被朋友引見去找她,她站在樓台南住宿下等我們,穿著淡紫色衣衫,淺淺的笑,素白的手,雅致得讓人想起絹畫中的仕女。

  她不讓我稱呼她老師,而喊她,蓮。

  蓮——輕聲喚出來,即便我這樣一個女子,也心生愛憐。

  學琴的地方在她家。房子很小,60平米的兩居室,簡樸雅致。我們在那一間小書房裡練琴。牆上一幅扇面,兩朵亭亭于碧波之上的蓮花,上面一行草隸: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她對我說,是我家先生畫的,字,也是他題的。

  該是怎樣一位才情滿腹的男子?

  一張綠綺,在琴案上靜放。她十指纖秀,手把手教我練手形,秋鶚淩風,春鶯出穀,教我吟猱綽注,在弦上徽間勾挑剔弄……

  若練完琴時間尚早,她會留我喝茶。我們坐在陽臺上喝些花草茶,三朵玫瑰,兩朵白菊,或是幾片芍藥花瓣。她撫著我的台北住宿暗花紋絲綢長裙,說,真好。而她身上的苧麻白衫,也是我極愛的有民國風範的素潔。

  學琴前,朋友曾笑說,你們倆性情相似,可以互為鏡子。可我感覺與她之間,隔了一點什麼,閒談說笑雖也隨意,心,卻在水一方。不過,這樣的疏離,也許是最合理的界限。這讓我們彼此適意,各自安心。

  她,家世良好,容貌秀雅,熟諳琴書,被許多男子傾慕,是這個小城裡的傳說。我曾耳聞過有關她的傳言:春天台北飯店的一株杏花樹下,一張琴橫臥在膝上,她低頭撫琴,花瓣似雪紛落,落在她的發上,肩上……刹那間,路過的一個男子為她癡迷了。

  那簡直是一場傾城之戀。他生於城中的富貴之家,鮮衣怒馬,她如仙如花,他為她一擲千金,買了處古宅庭院,讓她在廊下焚香奏琴;與她月下乘船,繞著城郭賞古城夜色;他領她品嘗美食,給她買華衣……所有知道她的人都認定,她天生台南日租就應該嫁到富貴人家,成為一朵錦上的花。

  可她的愛人,那位性情溫善的男子,我見過的,眉目間憨朴敦厚,儒雅倒是有幾分,怎麼看都不像是傳說中為愛癡狂的多情男子。他們的居處,可謂逼仄簡陋,也不是殷實之家。他們的飲食起居,也不過是世間夫妻的平常生活,怎能台南日租套房生出那樣的傳奇經歷?

  當我問起,我的那位朋友搖搖頭。他曾見證了當年蓮的那場傾城之戀。在男子幾乎癡狂的愛戀中,蓮也癡了心動了情,以為會就這樣天荒地老,心裡眼裡全是他,恨不得天天守在他身邊。可女人的嬌嗔嫵媚,她絲毫沒有。何況,她又患有一種慢性卻不傷及性命的病。時間久了,她的素潔安靜,倒顯得蒼白無趣。你還記得那幾句話吧?“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蓮,就是這樣的。你想那男子,身邊多少風韻女子,她怎能與他成一心人?後來那男子,只說她太清冷,就冷冷地遠離了她。

  太清冷。蓮懂得這三個字,一句話也沒有問。

  那張綠綺,琴聲泠泠,最懂她內心的寂然吧?

  朋友去找她,才知道她病重昏睡了三天三夜,滴水未進。領她去看病,遇見一位良醫,給她把脈醫治,一方一味地悉心調理,她才一天天氣色好轉。那位年輕的良醫,世家出身,也是詩書修養極好,來往多次,和她的性情十分契合。就像書中的一句話,她找到了醫她的藥。

  喝茶的時候,聽她閑閑淡淡地說起,她胃寒,他不讓她吃任何涼東西,每天回家會煲湯給她喝;她喜靜,他就把市里的房子換成這個城郊臨河的老房子;她指甲脆軟,彈琴的時候總是傷了手,他就用白術和生薑熬了水,一遍遍抹到她的十指上……平日,她在家撫琴,他行醫坐診。晚飯後,他揮毫書寫,她煮水烹茶,兩杯熱茶氤氳,三兩句零散閒話……這情境,就是他們一天天過的日子。

  是的,她的日子是這樣的閒適安好,似乎不受一絲世俗的牽扯。有時,我撫琴,她白衣長髮靜靜坐在琴前,讓我心生恍惚——這位遺世獨立的素雅女子,仿佛一株蓮,于一方池塘中,亭亭的,不憂亦不懼。

  也聽說,後來,那位富家男子找到她,他覺得曾經為她傾了多少金銀,她才愛上他的。他執拗地以為她這樣一個女子,會為了愛一往情深,會與他癡纏不休,會等待和他一起過富貴安逸的日子。不想,她早已過上了凡常的煙火生活。

  蓮看著我,眼神平靜,說,他給了我一方小池塘。也許,像我們這樣被人視為清冷的人,只適合這樣的生活,清靜,無擾,能在浮世中清修。你也一樣,找個屬於自己的小池塘吧。

  我定定地望著那幅畫著蓮花的扇面,默然無語。世間的花有千種,有人愛牡丹,有人愛菊,“宜乎眾矣”。而真正愛蓮的人,不會說她清冷,知道蓮需要的,不過是一方清靜的池塘。

  她的愛人進門,手裡掂了青綠的蔬菜,含笑朝我們點點頭,轉身去了廚房。

  我說,我該走了。道別,離去。

  我明白了朋友為我引見她學琴的緣由,那時,我正處於一場癡纏不休的愛戀中難以自拔。

  蓮,和一張綠綺,解了我的心。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lm09929&aid=12610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