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關懷意識:張曼娟〈嗨,這麼巧〉
2013/11/01 15:34:02瀏覽860|回應0|推薦6

一、前言

      

學者吳森說:「儒家對現代世界文化的貢獻,就是一個『情』……中國的社會最具人情味,人情是我們傳統的寶貴遺產,儒家把人情發揚光大,那就是孔孟所說的『仁』。我說的人情就是人心,人與人之間所產生的同情與了解,也就是一種關懷意識。」[1]張曼娟的小說,便是具備了這樣的關懷意識。


張曼娟是目前兩岸三地、東南亞及美國各地華人地區最具知名度與最受歡迎的華人女作家。現任東吳大學中文系副教授,亦為「紫石作坊」總策劃。曾獲「全國學生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中華文學散文獎」及「中興文藝獎章」等,至今共有十四部作品問世,提起當代女性作家,首屈一指的便是張曼娟。張曼娟的第一部小說《海水正藍》在1985年出版以來,使她在文學界迅速竄起,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1990年該書獲得中國時報讀者票選四十年最具影響力好書前十名;1996年金石堂《出版情報》統計在1986年至1995年暢銷女作家排行榜中以第一名領先。故而可以肯定張曼娟在台灣小說界的重要地位及其影響。


從〈海水正藍〉開始,我們見到張曼娟透過社會問題的提示,對筆下人物賦予悲憫的關懷,在她1999年所出版的《喜歡》裡的〈嗨,這麼巧〉中,更是極度地展現了她的關懷意識。


    〈嗨,這麼巧〉說的是這樣一個故事:


若葵在男友提出分手時,知道自己懷了身孕,決心瞞著他生下小孩,讓他日後後悔,獨立扶養女兒多年後,碰上已經為人父的他,才發現後悔的是自己。


麥明傑是個小兒科醫師,四年前送妻子、兒女去美國移民,兩年前妻子提出離婚,他原想挽回,卻發生車禍瘸了腿,於是簽下了離婚協議書。


若葵與麥明傑在一場停車誤會中相識,又因若葵的女兒--楚楚生病,而有近一步的接觸。麥明傑前妻再婚的消息以及麥明傑的求婚,讓若葵誤以為自己是替代品;麥明傑在若葵和友人合開的咖啡店--「客人說故事時間」中,真誠告白對若葵的感情,終於感動了若葵。


 

二、張曼娟筆下的關懷意識

 

(一) 對失婚者的關懷

   

     張曼娟在她的《溫柔雙城記》中提及週遭友人不幸的婚姻時,曾提到:「看著這些婚姻之中的,婚姻以外的,感情不和諧圓滿的朋友,使我愈發堅定的相信,婚姻非但不是生活的救贖,極有可能還會成為不幸的詛咒。但,我也不會因此而激烈的去寫一本『不結婚才能成功』之類的書,因為我相信,一個人若能在單身生活中安適自足,便有很大的可能在婚姻中悠遊自在。」[2]


基本上麥明傑是安於婚姻的美好的,他為挽救婚姻,在一場車禍中傷殘了腿,他體認到自己條件的降低,不希望因為婚姻的束縛讓另一半不快樂,所以他簽下了離婚協議書,成全了他的妻子。我們可以確定的是麥明傑是一個心中充滿愛的人,正因為他心中的愛,所以作者讓他的愛得以永續不滅。


若葵說,她是反對婚姻的,「婚姻本來就是一種不合乎人性的制度。」麥明傑卻表示:「婚姻不見得適合每個人,但是,能在婚姻中安定下來,是一種很幸福的感覺。」[3]若奎很久沒聽到這樣的說法,她發現:「這些年交往的朋友,不是離婚的,就是不結婚的,大家把婚姻當成一個無可救藥的腐敗朝廷似的,冷潮熱諷,恨不得徹底推翻,讓所有還想結婚的人幡然醒悟。」[4]


作者採取欲露先隱、欲揚先抑的曲折方式,先是說明人物對婚姻的畏懼與排斥,但故事結局卻又讓人物絕處逢生。


一天晚上,麥明傑送若葵母女回家,兩人有了激情。早上醒來後,麥明傑從背後環住在廚房準備早餐的若葵,說:

 

  「早上起來吃你做的早餐,是我最渴望的夢想。甚麼時候可以實現呢?」

  「現在不是實現了?」若葵帶著笑。

不夠,我很貪心,天天都想要。」麥明傑吻了吻她的耳垂。

         「你的意思是……

         「我們結婚吧。」他的聲音有些喑啞。

這一句話,曾是若葵全心全意期盼等待的,甚至在懷著楚楚和楚楚誕生以後,她仍幻想著一個情節,葛懷民得知她為他懷了孩子,於是滿心感動與歉疚的向他求婚。然而,到了現在,她不認為婚姻是自己迫切需要的,她也無意在一夜纏綿之後,就匆促決定一種固定的關係。

        「你還敢結婚啊?」她玩笑地說:『上次付出的代價還不夠啊?』

         「我並不後悔付出那些。」[5]

 

  若葵因為曾經感情受挫,所以並不贊同婚姻是人生絕對必經的過程。但後來當她從側面瞭解麥明傑的真心,她明白原來被愛是可以有這樣的選擇,雖然麥明傑有殘疾,但在愛情的奉獻中是沒有瑕疵,讓她感動地落下淚來,決心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二) 對身心障礙者的關懷

 

在小說中我們知道跛腳的麥明傑,在婚後接受憂鬱症的治療,基本上說來,他算是一個身心障礙者,但是作者在刻劃他時,把他塑造成是一個具有健康形象的人物,他坦然向若葵表明自己曾患憂鬱症,同時也渴望幸福的婚姻。他能和來看病的孩子打成一片。殘障者的自悲與消極,在他身上完全找不到,這是作者有意經營的美感,告訴讀者身心的障礙是可以克服的。

……

……

……



1.文森:〈比較哲學的健將〉,《比較哲學與文化(二)》,台北:東大圖書公司,一九七七年七月,頁二七二。

2.張曼娟:《溫柔雙城記》,台北:大田出版有限公司,一九九八年七月,頁三二。

3.張曼娟:《喜歡》,台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一九九八年八月,頁二二三。

4.同註三,頁二二四。

5.同註三,頁二二八~~二二九。


(原載於《明道文藝》第三二二期,2003年1月。)

出自作者:陳碧月

書名:兩岸當代女性小說選讀

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079月初版一刷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iyueh2288&aid=9287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