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論大陸女作家池莉的小說特色
2013/08/04 17:27:21瀏覽843|回應0|推薦1

         論大陸女作家池莉的小說特色

 

                               

陳碧月

              實踐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             

 

摘要:

池莉是中國大陸八十年代崛起的新寫實小說作家,在她新時期的婚戀小說中,我們見到了當時的社會現象——結婚的風俗、與公婆同住、一胎化、居住、工作升遷的諸多問題;一九八○到一九九八年,是大陸城市劇烈變化的年代,池莉在一九九八年後,陸續出版了關於城市成長的小說,訴說了面對轉型期的社會中堅份子的社會和家庭的壓力與責任,這些作品呈現了改革開放二十年以來的社會變化。

本文將先從池莉特殊的創作養成背景談起,再從「現實生活的創作取材」、「女性生命的獨特展現」、「畫龍點睛的細節描寫」、「直面人生的通俗語言」等四個方面去分析池莉的筆下人物的成長與轉變,及其揭露醜惡社會現象的小說特色;最後總結池莉的小說特色。

 

關鍵詞:池莉、大陸小說、女性文學、女性意識

 

論大陸女作家池莉的小說特色

 

一、   前言

   

池莉(一九五七~~)的父親是中國共產黨的基層幹部,母親是醫生。她在機關宿舍長大,常常從父母所帶回來的報刊雜誌和文學書籍中獲取不少知識。文化大革命侵襲了她十來歲的心靈,隨著父親被打成了「走資派」,她的生活起了變化。

    在「文革」中的池莉也曾下鄉務農,當過小學教師,也當過護士。這個來自武漢的女作家曾說:「武漢市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城市,我常常樂於在這個背景上建立我的想像空間。」[1]所以,她的小說被文學評論界評為「漢味小說」[2]從一九八二年發表第一篇引起關注的小說〈月兒好〉,到一九八七年的成名作〈煩惱人生〉,這期間因為一場大病,讓池莉停止了創作,就在死而復生的同時,她在最艱難的狀況下,取得了武漢大學中文系的學位,這種「脫胎換骨」的特殊經歷,造就了池莉小說獨特的色彩與表現手法。

池莉畢業後任《芳草》雜誌社編輯,後在武漢市文聯從事創作,並任武漢市作家協會副主席。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說《煩惱人生》、《不談愛情》、《太陽出世》、《你是一條河》、《水與火的纏綿》、《有了快感你就喊》等,其作品有多種文字的譯本,獲多種文學獎,有多部作品被改編為電視劇--如《來來往往》、《小姐你早》、《口紅》。現為武漢市文聯專業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社會職務為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

大陸在文革之後,新時期所冒出頭的女作家,幾乎或深或淺的因為「知青」的身分,生命也有了不一樣的顫動。

池莉說,面對自己的寫作,她是非常冷靜的,因為她的個人經歷使她成為一個持懷疑論的人。童年時代吃好穿好用好,人民群眾都朝你巴結地微笑,但是當文化大革命一來,整個生活天翻地覆,人們想辦法要把你置於死地。文化大革命顛沛流離,窮困潦倒倍受歧視的生活,引發了她對生活最根本的懷疑與思考。她當時的文學意識的是:「擺脫了漫長文革環境的中國文學,至少首先應該有一個對於假大空話語的反動和糾正,有一個對於中國人個體生命的承認,尊重,歉意和撫慰,有一個對於中國人本身七情六欲的關切,有一個對於在逼窄的意識形態下的窘迫且貧困的現實生活的檢討和指責。」[3]於是池莉大膽地揭示他們自己的瘡疤,而寫了《煩惱人生》以及後來的《不談愛情》、《太陽出世》。

池莉也表示過,她的寫作與學醫經歷密切相關。解剖課的考試經驗,提醒她看

人或者寫人都要往骨子裏頭去,內在和外表是不一樣的,她覺得,「中國生產力進步緩慢的最大阻礙就是人性的虛偽!」[4] 所以,她一旦提筆寫人,就有一股強烈的撕開願望。她理性又殘酷地解剖著人性的陰暗面,似乎要把人物的五臟六腑全掏出來,好把人物淋漓盡致地撕下來給讀者逼真的省思,然而,這也正是她直面人生的寫作特色所在。 

《來來往往》和《小姐你早》是池莉探討改革開放後,對人們生活所產生的實際與殘酷的影響的小說代表作,分析隨著大環境的巨變,人物的成長與轉變,特分別從男性與女性的角度去探究其意識的覺醒。而《懷念聲名狼藉的日子》表現了中國大陸七十年代中期的一段歷史,表現出屬於中國人自己的生命感悟。她的知青小說是相當獨特的,不放在譴責、也不寫英雄或空虛的懷念,寫的是悸動的年輕生命在那個特殊的時代環境裡的真實狀況和成熟過程。

正因為這樣的不同於他人的創作背景,形成她作品獨有的特色。

本文將先從池莉特殊的創作養成背景談起,再從「現實生活的創作取材」、「女性生命的獨特展現」、「畫龍點睛的細節描寫」、「直面人生的通俗語言」等四個方面去分析池莉的筆下人物的成長與轉變,及其揭露醜惡社會現象的小說特色;最後總結池莉的小說特色。

 

二、現實生活的創作取材

 

文革,成就了池莉與眾不同的思想與洞察的能力。從池莉的成名作開始,她就將自己的筆觸鎖定在中國最廣大的民眾身上,在小說中準確地描繪中國人的生存狀態。

池莉毫不猶豫地丟掉了「文人腔調」,堅持「直面人生」的寫作熱情而真誠地貼近生活的各個層面包括最底層。她經常強調的是寫實,自稱「不篡改現實」所做的「是拼板工作,而不是剪輯,不動剪刀,不添油加醋」[5]

 

〈論大陸女作家池莉的小說特色〉,原載於《中國現代文學季刊》第5期,2005年3月。



[1] 池莉:《一冬無雪/池莉文集2》(江蘇:江蘇文藝出版社,1999年),頁2

[2] 同前註。

[3] 池莉:〈池莉:我是一個模範知青〉,200146Sohu新聞,原文載於搜狐網。

[4] 同前註

[5] 唐師翼明:《大陸「新寫實小說」》(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頁95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iyueh2288&aid=8079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