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6/02 13:50:46瀏覽129|回應0|推薦0 | |
中國女權運動者呂頻對所謂"愛國"的看法。她認為,所謂的以愛不愛國去區分"我者"與"他者"是一個假議題:
"愛國作為一種感情或認知,是有很多層面的。當然對於愛國也有很多歪曲或者是誤用,而且從某個角度來說,愛國其實是一種非常樸素、真摯的感情:人們希望知道自己的國家是最好的、人們希望為自己的國家感到自豪。如果你生活在一個國家,目睹一些事情、對國家抱持批評的態度,這是非常痛苦的事情、也很勞累。所以很多人出於自發的情感、或是趨利避害的需求,人們會自發的認同愛國主義。或者希望停留在愛國的安全區裡面。這都是很正常的。" 她說:"但同時,中國人也有一種巨大的恐懼,並且被愛國的這個恐懼設定好思想邊界。人們不願意、也不敢聲稱自己是不愛國的。因為這意味你將被社會拋棄,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於是,當我們討論中國人是否是自發愛國的時候,我們也沒有辦法確定事實,因為它有一個這麼大的恐懼的背景。" 請把以上"愛國"改成"愛台灣"、"愛小英"。 美國作家拉塞爾班克斯說: "當人委身於所謂比自我擁有更大力量的東西,例如歷史、神,或潛意識這類東西時,就非常容易喪失對眼前正在發生的事情的脈絡....."。簡而言之,就是失去自我。如果失去了自我,你將喪失"自我"的故事,而人沒有故事是無法長久存活下去的。" 這其實是很弔詭的,為了故事,你選擇交出自我;而交出了自我的你,成了某個巨大事物的一部分,從而失去了自我。 就像1995年東京"奧姆真理教毒氣事件"麻原彰晃的信徒們,他們並非純粹被動的受害者,而是他們主動、積極地要求被麻原控制,這是種"要求及給予"的互動關係--網絡作家無有堂 村上春樹在他的紀實性作品"地下鐵事件"中,以最後一篇"沒有指標的惡夢"-我們正在往什麼方向前進呢?"中沉痛地追問: "你有沒有對誰 (或什麼) 交出自我的一部分,而接受所謂"代價"的故事呢? 我們是否對某種制度或體系,交出人格的一部分讓人代管呢?如果是的話,那制度是否有一天會向你要求某種"瘋狂"呢? 你現在擁有的故事,真的是你的故事嗎?你現在所做的夢,真的是你的夢嗎?是不是某一天,突然會轉變成出乎意料之外的惡、或是其實它只是某個別人的夢呢?" 我也不禁要問那些為虎作倀、顛倒是非、不論公義的個人、媒體、1450們....,,你們是否仍保有自我?是否意識到你交出的自我正被代管人邪惡的利用?還是無意識的"要求"代管?難道你的一生願意成為別人的故事而沒有自己的嗎? |
|
( 時事評論|雜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