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5/21 10:53:16瀏覽1403|回應0|推薦21 | |
總習慣隔一段時間上網搜尋洪蘭教授寫的文章,做一次又一次的知識巡禮。五月十八日星期一,難得機會到竹東參加有洪蘭教授演講的研習營,深感榮幸!
這次演講內容是〝閱讀策略〞,但所談內容卻相當地廣泛…整整兩個半鐘頭時間,洪蘭教授快人快語的演說方式、妙語如珠的演講內容,對我來說可真是受益匪淺啊! 生養三個孩子,有男有女,每位孩子個性都截然不同,挑戰著我這個當媽媽的耐性與韌性。透過演講簡報所提供的訊息、專業的腦部斷層掃描圖的介紹,讓我更清楚了解到男生和女生不只是身體上的差別,連大腦的運作思索也有所差別。 今,特地整理歸納出一些筆記和想法,如下: 一、過去的經驗造成現在的你。 經解剖證實:愛因斯坦的大腦並不如想像中的大,相反的他的腦一千二百三十公克,比一般人平均值還少一百七十公克。所以腦大並不表示聰明,而腦中神經迴路的連接密度才是關鍵。 孩子學習的好壞固然跟大腦有關,但大腦成分僅佔百分之五十,而後天教養的影響也約佔百分之五十,而廣泛閱讀書籍即是吸取前人的的經驗與智慧最快的方法。 做父母不必太在意孩子先天的大腦有多聰明,因為它只佔孩子成功因素的一半,還有一半是操控在自己的手上。 二、哪裡跌倒,換個地方爬起來。 以前常聽老一輩的人說〝哪裡跌倒,哪裡爬起來〞,現在我們的觀念必須要修正成〝哪裡跌倒,換個地方爬起來〞,因為如果孩子常常在相同的地方跌倒,就有可能表示那條路真的不適合孩子,所以趕緊學著換條路走吧! 孩子只要放對地方,人人都可以是天才;孩子的未來不是以〝成績分數〞而是以〝長處〞與他人做競爭;任何的學習都應該以建立〝人格〞、〝品格〞為優先。 三、教孩子是一門藝術,不是科學。 家是孩子最早學習的場所,而模仿是孩子最原始的學習,所以父母必須注意到自己的言教與身教。 帶孩子要像放風箏。孩子還小,閱歷不豐,需要父母在一旁監督指導,因此需要釐清三個觀念〝信任不等於放任、自由不等於自私、自信不等於自負〞。 信任的先決條件是自重自愛,孩子一定要先自重自愛、誠信守諾,才能享受得到父母信任的特權。 自由是以不妨礙他人自由為原則,〝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凡事能替別人著想,也就不會自私。 自信力影響孩子的五官,自信來自於別人對你的長期肯定。〝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自信的孩子同時要學會謙虛。 四、說話是本能,閱讀是習慣。 知識的傳承靠的是文字,讓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與擁有文字的風采,當孩子有寬廣的背景知識時,便不必擔心課程銜接的問題,因為知識是相通的;當孩子有好的語文能力,更不必擔心孩子在組織能力、邏輯能力與表達能力有問題,而這三種能力恰巧是領袖能力的三個指標。 五、學習閱讀,閱讀學習。 書籍閱讀種類因男女而有所差別,女生大多喜歡故事類的;而男生則較喜歡非故事類的。 孩子在低年級以前,是藉由圖畫配合簡短文字的架構,讓孩子理解整個故事的內容,此時的孩子需要的是〝培養閱讀的興趣〞,也就是learn to read,讓孩子自然而然喜歡親近書本。 國小三年級之後,孩子應當慢慢偏向閱讀文字描述居多的書籍,此時孩子的閱讀方向是read to learn,透過閱讀,學習知識。 ( 關於這樣的體認,我也曾在部落格發表類似文章分享:〝將選書的權利還給孩子〞,有但書 http://blog.udn.com/pichuma3570/2777796 ) 六、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為人父母的不要低估孩子的能力,並且學著從孩子的眼光看事情,較能體會孩子的感受。 陪孩子一起成長:只要父母肯花時間,有耐心地去引導與鼓勵孩子,他們的能力就可以發揮到意想不到的境界,因為創造力是可以培養的。 養成孩子閱讀的習慣:閱讀能培養孩子的邏輯性、增加他的辭彙,使孩子在寫作文時有內容、演講時能清楚表達自己的意思,而這種閱讀習慣必須從小養成。 或許這會佔掉孩子學習學校功課的時間,但知識是不分課內、課外的,是相通、彼此有關聯的,只要是讀好書,將來都會派得上用場。 寫在最後: 演講當中,洪蘭教授另外提及一本譯作〝浮萍男孩〞,這是一本解析有關過動兒的書籍,等看完之後,有機會再心得分享囉!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