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11/06 11:21:20瀏覽5766|回應1|推薦9 | |
鐵達尼號的巨型海報懸掛在博物館的門口,讓我不禁回想到當初和先生一起到電影院欣賞〝鐵達尼號〞這部賺人熱淚的災難電影時,肚子裡還裝著老大哩! 記得〝鐵達尼號〞是民國八十六年上映的吧!可是等再次進到電影院時已經是民國九十二年的〝海底總動員〞,此時的我也已經晉升為三個孩子的媽了! 博物館這次所撥放的影片是在2005年七月份所拍攝的。除了潛艇之外還準備了探勘設備,藉著有史以來最小的遙控探勘設備,將燈光與攝影機送入殘骸之中,呈現船艙內各個房間的全貌,揭開近一世紀以來無人目睹的神秘空間。 潛艇以每分鐘一百英呎的速度沉降至海底,經過兩個小時的時間才到達沉船處,即是達12600英呎深的海底,相當於十個帝國大廈的高度喔! 導演藉由攝影機拍攝回來的現狀,配合一些電影情節的畫面重疊,以透視的手法還原當時船上的情形與突顯現今殘破鏽蝕的狀況,讓人看了感到不勝唏噓! 這一艘英國製造、全長269公尺的豪華蒸氣巨輪,是當時最龐大的船隻。鐵達尼號堅固的鋼鐵構造聞名遐邇,因此被認為不會沉沒。從南安普敦開往紐約的處女航中,鐵達尼號的命運已經註定。1912年4月14日晚間,鐵達尼號在紐芬蘭大岸灘(Grand Banks)撞上一座大冰山。船殼嚴重受損,數噸海水湧入船艙。鐵達尼號最終從中間斷成兩截後沉沒。由於救生艇數量不足,船上1,311名乘客與897名工作人員僅約700人獲救。 直到今天,豪華巨輪鐵達尼號戲劇性的沉沒事件,仍是航運史上最可怕的災難之一。 引申閱讀文章:http://blog.udn.com/pichuma3570/1433550 【以下為網路上所找到〝鐵達尼號〞相關的內容,提供網友們參考】 【打造豪華巨輪~鐵達尼號】 比誰能最快穿越大西洋的競逐起於十九世紀中期。締造紀錄者能獲得所謂藍帶獎(Blue Riband)的象徵性榮銜。二十世紀初期,由英國、美國與德國主要航運公司參與的這項競爭的激烈程度攀上高峰。冠達海運(Cunard Line)以旗下著名的路西塔尼亞號(Lusitania)與茅利塔尼亞號(Mauretania)長期壟斷這項紀錄,它們保有世界最快客輪的紀錄長達 22 年。但到了 1907 年,隸屬知名的美國International Mercantile Marine公司的英國白星輪業(White Star Line)決定打造三艘足以讓所有輪船黯然失色的巨輪。這三艘「奧林匹克級」的新輪船,都將具備一模一樣的體積:僅裝置配備與重量有所不同。從這三艘未來海洋巨輪的命名,就足以反映出這項造船計劃的雄偉本色。第一艘巨輪名為奧林匹克號,推出於1911年,幾個月後,鐵達尼號也隨之打造完工。船隊的第三艘成員原本打算命名為巨無霸號,但最終以較為節制的布列坦尼號(Britannic)為名於1914年問世。 白星輪業希望這些巨輪能集天下奢華體驗於一身。為了達成這項目標,公司已經準備放棄藍帶獎,以21節的航行速度,永遠也沾不上獎項的邊。鐵達尼號的龍骨在1909年3月31日於貝爾發斯特的哈蘭與伍爾夫(Harland & Wolff)船塢定置完工,其姐妹輪奧林匹克號的龍骨則在15週前完成定置。由於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家公司擁有充足的生產力來打造一艘此等龐大的輪船,故必須結合幾個船塢,尋求建構鐵達尼號的空間。光是船殼所需的空間,就是傳統輪船的三倍大。 鐵達尼號全長269.04公尺,船身最寬的地方則有28.19公尺。從龍骨到四根煙囪頂的高度為56公尺。這等於是一棟11層樓建築物的體積。比起茅利塔尼亞號的7萬匹馬力,鐵達尼號的5萬匹馬力的動力相形較弱。但如果採用最大馬力,結果可能降低搭乘的舒適度:重量較輕而且儘可能將水的阻力減至最低,才是高速航行所需的條件。由於鐵達尼號志在成為一座漂遊海上的城市,所以不可能採用這種架構。鐵達尼號的設計要點包括一面大型的船腹,如同一尊具備極高排水噸位的海上巨人。其推進系統是由一具四汽缸三聯式往復式蒸氣引擎以及一部Parsons低壓渦輪機搭配而成的強力組合,這也最新航海科技的代表。這部大引擎是由20具鍋爐與159部火爐提供動力。鐵達尼號在海上平均每天需要消耗620到640噸煤炭。燃燒產生的煙就從幾根大煙囪排出,雖然第四根煙囪實際上並沒有作用。 鐵達尼號具有優越的技術標準。整艘船由鋼鐵製成,船上的支索、桅杆以及船底都異常堅固。而且全船使用的雙滑門,以及連結引擎與鍋爐室之間的防水門,都能在駕駛台以強大的電磁體將其關閉。這艘豪華巨輪還配備20艘救生艇,當時的英國認為這完全符合安全需求。白星輪業認為沒有理由配置更多的救生艇。哈蘭與伍爾夫船塢一名主任卡萊爾(Alexander Carlisle)對英國船難委員(British Wreck Commissioner)表示:「我們打造這艘船是為了能讓它漂遊,而不是用來撞冰山或懸崖。」很不幸,他一語成讖。 【飄遊海上的城堡~鐵達尼號】 經過兩年的打造,貝爾發斯特的哈蘭與伍爾夫公司在1911年5月31日推出鐵達尼號。這艘船在1912年3月31日成功完成一趟短程試航,1912年4月4日停靠南安普敦港。然後於1912年4月10日從這裡啟程前往紐約,當時船上乘客連同工作人員共有2,208人。頭等艙訂位率為百分之四十六、二等艙為百分之四十,三等艙則有百分之七十。準備搭乘其他船隻前往紐約的乘客也連忙偷偷搭上鐵達尼號,所以總訂位率為百分之五十五。一過正午,鐵達尼號駛離南安普頓的停泊碼頭,航向大海。啟航時發生了一起輕微的災難。鐵達尼號行經紐約號與大洋號(Oceanic)輪船時,激起的浪頭擊打到兩艘輪船的底部。結果紐約號被從定泊點拉開,漂向鐵達尼號。兩艘輪船即將碰撞之際,幸好一艘拖船及時介入,阻止了災難的發生。 接下來的兩天一切依照計畫進行。海象平穩,鐵達尼號頭一夜停泊在法國的瑟堡港,有更多的乘客在此登船。由於鐵達尼號也是「皇家郵輪」之一,所以當郵件都送上船後,便繼續啟航。最後一個停靠的港口是愛爾蘭的皇后鎮 (Queenstown)。鐵達尼號在 1912 年 4 月 11 日中午左右在此下錨,同樣地,有更多旅客在這裡登船,其中多數為希望前往美國展開新生活的移民。然後在下午1點30分左右,鐵達尼號在和緩的氣候下展開橫跨大西洋的航程。鐵達尼號預計最慢在四天內抵達紐約,在這期間,船上安排了各式各樣的舞會與奢華晚宴,準備給旅客一段永難忘懷的體驗。 次等艙區域主要的公共區為甲板步道、吸菸室以及圖書館。這一區的乘客多為學者與小型貿易商。根據當時的目擊作家比斯利(Lawrence Beesley)的報告表示,災難發生前不久,乘客正利用週日晚間在圖書館歡唱聖歌。 頭等艙的乘客皆為英美上流社會菁英。他們帶著大量的行李與侍從隨行。船上最富有者當屬亞斯特 (John Jacob Astor) 上校。他是一位毛皮商的曾孫,掌控可觀的財富,還有一位年輕貌美、當時有孕在身的嬌妻。美國礦業鉅子古根漢(Benjamin Guggenheim)以及紐約知名的梅西百貨(Macy's)的老闆史特勞斯夫婦(Isidor and Ida Straus)都是船上的名人。美國鋼鐵大亨與銀行、鐵路業與保險公司的總經理也在船上,諸多英國上流社會人士同樣在乘客之列:例如:英國貴族高士莫爵士(Sir Cosmo)與知名的時尚設計師、在巴黎與紐約都設有專櫃的哥頓女士(Lady Duff Gordon)也都是搭上了鐵達尼號。著名的金融大亨摩根(J.P. Morgan)則因病痛取消這趟旅行,打造鐵達尼號船塢的總經理也同樣取消訂位。佰萬富豪夫妻檔范德貝爾特(George Vanderbuilt)夫婦則是在最後一刻才決定不參加航程。他們的僕人與行李則已經上了船~跟著鐵達尼號一起沉沒。 直到1912年4月14日之前,整趟旅程進行得舒適而順利。然而週日下午氣溫明顯下降,戶外的活動因此被迫取消。晚間7點30分左右,由百萬富翁Widdener夫婦為了向鐵達尼號船長史密斯(Edward John Smith)致敬所舉行的豪華晚宴中,富商名流雲集。史密斯經驗老道,畢生以航海為志業。鐵達尼號的處女航原本是他退休前以船長身分進行的最後一趟航程。 【鐵達尼號的沉沒】 1912年4月14日,鐵達尼號整天都收到無線電訊息,警告會有漂流的冰山出現,尤其在北緯42到49度與西經51度之間的區域。第一次警告在早上九點鐘收到。之後也從不同的輪船收到類似的訊息,但其中只有幾則被傳遞到駕駛台。晚間九點鐘左右,史密斯船長與二副萊托勒(Charles H. Lightoller)短暫商討後,就退回艙房休息。兩人都認為要在這樣一個晴朗無月的夜晚發現冰山是極其不容易的。至於他們為何沒有變換航道,改走無冰的南部航線,仍是鐵達尼號未解的神祕迷津之一。人們只能假設這趟處女航應該要越快抵達目的地越好作為解釋。由於尚未發現冰山,所以鐵達尼號繼續以同樣的速度前進。 鐵達尼號在晚間9點40分左右收到更多冰山警告,但都未傳遞到副官手上。當天累積了許多私人電報有待傳送,無線電操作員整晚都忙著處理這些作業。在私人無線電報傳送的流量繁忙紊亂之際,冰山警告大多因此被忽略了。事實上,接受到最後一則警告的無線電操作員,因為傳送作業被警告打斷感到極為不快。但船上的副官處理冰山問題顯然也經驗不足,光是依靠來自瞭望台的訊息就感到滿足。然而,瞭望人員卻連望遠鏡都沒有~望遠鏡早在南安普敦的時候就被放錯了地方。 晚間11點40分左右,來自兩名瞭望人員的警訊讓副官大吃一驚:「正前方有冰山!」大副梅鐸僅有不到一分鐘的時間可以反應。他決定馬上停止前進,並全速迴轉。這樣一來,剛好避免船頭撞上冰山。但已經不可能完全把船停下來,於是船舷撞上了冰山。事後,在悲劇中喪命的梅鐸的決定受到嚴重抨擊。根據分析家表示,如果讓船直接駛向冰山,結果可能會更好。雖然船舷可能因此受損,但也許不會導致沉船。撞擊發生後,駕駛台剛開始似乎認為已經幸運逃過一劫。少數仍醒著的乘客幾乎沒感受到什麼變化。僅有少數人走上甲板查看發生了什麼事。但聽到船身只是輕微擦撞冰山後,紛紛回到艙房與酒吧。 在船艙底部,撞上冰山的效應變得更加顯著。消防員與工程師聽到一聲巨響後,就看到大水湧入。船方立即下令封閉艙口,阻絕流向火爐的空氣。但當史密斯船長與主任造船工程師在撞擊發生二十分鐘後調查下層船艙的情況時,大水已經淹到了郵件室。整個船殼分為15個防水隔間~如果只是其中四個隔間受損,鐵達尼號還是能維持漂流狀態,但實際受損的隔間有五個。這幾個隔間很快就會被海水灌滿,其他隔間也難逃被淹沒的命運,這表示鐵達尼號注定要下沉。造船工程師估計最多還有一小時可供疏散。史密斯船長一刻也不浪費。由於沒有足夠的救生艇來挽救每一條性命,他知道至少仍會有一千人必須留在船上。午夜12點15分左右,他下令掀開救生艇,並送出SOS求救信號。當時這項信號才剛啟用,鐵達尼號成為最先使用的船隻之一。危急的求救火箭發射時,最後一批旅客一定也意識到發生了可怕的事情。許多人都根據指示,已經穿上救生衣在甲板上等待。 想登上救生艇得遵守一道簡單而普遍的規則:不論貧富,婦孺優先。二副萊托勒在左舷監督救生艇的登船情形;右舷則由梅鐸負責監督。第一艘救生艇在午夜12點25分左右下水~即使船上有65個位子,這艘救生艇還是只搭載了28位頭等艙的旅客。萊托勒堅持只能讓婦孺登船,梅鐸這邊光是說服旅客登上救生艇就出現難題。最初,許多人還認為待在鐵達尼號比登上救生艇還安全。一些老婦人還是在非自願的情況下被強迫抬上救生艇。與此同時,甲板上上演戲劇性的一幕。佰萬富豪史特勞斯之妻拒絕接受救援,歷久彌堅的婚姻,讓她不願意與丈夫分離。其他男士則勇敢地與親人道別。三等艙的旅客最晚知道發生撞擊事件。部分旅客還是到艙房已經淹水才意識到大難臨頭。鐵達尼號很快陷入全面混亂。 2.5萬噸的海水在一小時內灌進船艙。凌晨1點左右,船舷已經被水淹沒。樂隊仍為了船上那些注定要送命的人們演奏輕快的繁音曲目,以鼓舞士氣。部分旅客對於發生了什麼事似乎不予理會。頭等艙的吸菸室,還有人老神在在地坐著打撲克牌。古根漢的繼承人堅持穿上自己最棒的晚宴服裝,表示自己至少要「像個紳士般死去。」凌晨1點30分左右,船舷已經吃水相當深,人們幾乎已經無法在嚴重傾斜的甲板上站立,部分旅客試圖跳進已經人滿為患的救生艇,有人開槍警告才制止了這種行為。 凌晨1點55分左右,即便是全船最富有的亞斯特,也只能接受他的財富在此刻已經一文不值的事實。他帶著懷孕的妻子走向救生艇,請求獲准與她一起登上救生艇。二副萊托勒仍然不為所動:唯婦孺可登船。這艘救生艇終於啟動,不過僅坐滿三分之二的乘客。根據生還者表示,當所有的救生艇都被放下水後,甲板上反倒有一股怪異的平靜氣氛。凌晨2點15分,大水已經淹到第一根煙囪。隨後就傳來隆隆的響聲、爆裂聲與吼叫聲。船上的燈光開始閃爍,最終陷入黑暗。船尾傾斜達45度。第三與第四根煙囪之間某一點的重大負荷已達臨界,在巨大重量的壓迫下,船身從中間斷成兩半。體積較大的部份豎起達75度,這艘被認為永不沉沒的輪船從船舷部份開始下沉。雖然理論上還有幾百個位置空著,但救生艇上的人由於擔心在水裡呼喊的求救者如果都企圖攀上救生艇,可能造成翻覆,因此只能划船遠離他們。只有四號救生艇陸續救起五個在水中漂浮的人,其中兩人在救生艇上喪生。 這個時候,救生艇本身尚未脫離險境。艇上有些人受了傷,其他則因為衣物穿得不夠多而著涼。救援什麼時候才會抵達?誰能來搭救船難的受害者?距離鐵達尼號最近的輪船是冠達公司的卡帕西亞號,這艘船在1912年4月11日從紐約啟程前往直布羅陀。它在接到第一次求救信號時就改變航道,直接開往意外現場。即便船長立即下令全速前進,卡帕西亞號還是得花四小時才能到達現場。幸運的是,通常是滿載移民者的卡帕西亞號這次並未客滿,得以救起鐵達尼號的所有倖存者。從凌晨4點14分到早上8點30分,鐵達尼號的乘客共有126名男性、315名女性、52名孩童,以及210名船上工作人員被卡帕西亞號救起。 【鐵達尼號的殘骸】 有長達73年的時間,人們無法斷定鐵達尼號確切的沉船地點,遑論殘骸的確實方位。僅有模糊的概念指出,意外必定發生在紐芬蘭外海380公里處。最早的探勘作業始於1963年,但由於經費不足,這些作業大多宣告失敗。在將近4,000 公尺的深海,唯有使用特殊潛水艇才有可能順利作業,而這也使搜尋作業成為極端昂貴的任務。海洋學家巴拉德博士1980年說服美國海軍與自己的機構共同研發一種水底搜尋系統。五年後,他們終於做好了準備。 1985年9月1日夜晚,一艘無人駕駛潛艇的螢幕上顯示出鐵達尼號殘骸的第一批照片。利用配備聲納系統、以電纜牽繫方式直達海床的勘察機器 Argo,在四天內拍攝約兩萬張殘骸照片:模糊的影像顯示出鍋爐、鋼板、陶器與鞋子。這些後來流傳全球的照片是沉沒的鐵達尼號的第一批紀錄文件,也確認了巨大的船身的確是斷成兩截。船舷的情況相對良好,船尾則似乎因為撞擊海床後嚴重毀損。船舷與船尾之間相隔600公尺的地帶則有許多碎片散落其間。 由於擔心掠奪者闖入,勘查小組一開始對殘骸的實際地點密而不宣。一年後,巴拉德與兩名同僚以一艘特殊的深水潛艇探勘鐵達尼號的遺址。他們的小型水底潛艇在漆黑的環境中在巨大殘骸的周圍巡游。這支小組總共進行了十一次、每次四小時的深海探勘行動。這次著名的探勘很快引來其他研究者接著進行調查,但這些人的目的不只是為了勘查殘骸:至今鐵達尼號上許多珍貴的物品如今約有六千件被打撈上岸。 ~本文完稿於2007.07.26~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