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救與不救的兩難
2014/04/21 18:04:19瀏覽2225|回應5|推薦52


     多次奔走於生死關懷之間,常常看著躺在加護病床上正在受苦的病患,還有陪伴在一旁的家屬,我內心中的交戰實不亞於面臨自己的生命抉擇一般,到底該勸家屬放下,抑或勸病患放下?雖然全球積極推動安寧療護(或緩和醫療)的觀念,正逐漸深入人心,但「救與不救」的兩難,依然還是家人內心最大痛苦的抉擇。

 今年的春節回鄉下過年,同學希望我能去見見她的媽媽,順便勸勸她的媽媽念佛,能在晚年讓媽媽有佛菩薩的信仰陪伴與祝福,是她最大的心願。同學的媽媽因為老化,皮膚異常乾燥,而且奇癢無比,常常用手抓癢抓到皮膚血跡斑斑,同學心裡當然是很不捨。那天她來載我去見老菩薩,在老菩薩的房間地面上早已灑落了一大片皮膚屑,好像白茫茫的雪花般。跟老菩薩寒暄之外,我也不忘帶著老菩薩念佛,送了一串手珠跟老菩薩結緣,希望藉著手珠來提醒老菩薩念佛。

 年後回到台北繼續忙著我的讀書計畫,幾天後問同學,老菩薩還有念佛嗎?沒想到同學說,老菩薩住院了。當時我沒把這件事放在心上,只當稀鬆平常的住院。過了幾天,再問老菩薩出院了嗎?還沒,電話掛了。隔沒多久時間,同學打電話來說,老菩薩情況不是很好,轉進加護病房了。原來老菩薩的皮膚癢不只是一般的老化現象,而是心臟的功能無法正常運作,只剩下百分之三十,隨時都有可能離開人世。

 當下我再次強烈地感受到生命的無常,跟同學約好隔天就帶法師下去為老菩薩皈依,也請同學家人盡早做好心理準備。在澳洲的媳婦、孫女也趕緊訂機票回來,大家都深怕錯過了道別的因緣。大女兒內疚自責的情緒,我看在眼裡,找了大家前往醫院探視的機會,稍稍跟她談了一下。跟老菩薩一起住的女兒們,一直認為是老菩薩找身體不舒服的藉口而偷懶不動,尤其是大女兒更是強烈認為是母親賴著不動。其實這也是出於一片孝心,總是希望母親能多走動,以減緩老化。

  或許是子女、媳婦們的這一番孝心感動了護法龍天吧!老菩薩隔幾天就轉出加護病房,接著也出院回家調養,生死危機暫時舒放,連醫生都覺得是奇蹟。這是比較令人歡喜的結局,卻不盡然都是如此。

  一位好友的父親在年前告別人間,留給子女無限的遺憾與哀慟,好友每次想起就悲傷不已,怪責醫療系統的疏失,讓她的父親吃了很多苦,幾次進出加護病房,最後連家門都沒機會回去就走了。如果醫療人員當初稍微用點心,她的父親也不會這麼早離開人間。即使她的父親自中風後幾乎都是躺在床上,根本受用不到人世間的倫常之樂,但是父親在,她們兄弟姊妹的精神支柱就不至於傾倒啊!

 生死之間的幸與不幸,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外人其實也幫不上什麼的。不過,在事過境遷,心情回復之後,人總是想著:如果能夠對生死大事及早有所覺知、有所準備,是否會無憾些呢?

  《佛說無常經》的一段話常提醒著我,身體是由「地、水、火、風」四大和合而為我所用,要珍惜、要感恩;他日不勘為用時,更要懂得放下,只是說得容易,做得難呀!需要再接再厲地練習。

 爾時,佛告諸苾芻:有三種法,於諸世間是不可愛、是不光澤、是不可念、是不稱意。何者為三?謂老、病、死。汝諸苾芻!此老、病、死於諸世間實不可愛、實不光澤、實不可念、實不稱意。若老、病、死世間無者,如來應正等覺不出於世,為諸眾生說所證法及調伏事。是故應知,此老、病、死於諸世間是不可愛、是不光澤、是不可念、是不稱意。由此三事,如來應正等覺出現於世,為諸眾生說所證法及調伏事。

生者皆歸死  容顏盡變衰  強力病所侵  無能免斯者

假使妙高山  劫盡皆壞散  大海深無底  亦復皆枯竭

大地及日月  時至皆歸盡  未曾有一事  不被無常吞

上至非想處  下至轉輪王  七寶鎮隨身  千子常圍遶

如其壽命盡  須臾不暫停  還漂死海中  隨緣受眾苦

循環三界內  猶如汲井輪  亦如蠶作繭  吐絲還自纏

無上諸世尊  獨覺聲聞眾  尚捨無常身  何況於凡夫

父母及妻子  兄弟并眷屬  目觀生死隔  云何不愁歎

是故勸諸人  諦聽真實法  共捨無常處  當行不死門

佛法如甘露  除熱得清涼  一心應善聽  能滅諸煩惱



【後記】生命走過了半過世紀,回首前塵,深刻體悟釋迦牟尼佛所傳教法之意義與價值。現象界無一法非經因緣之和合、離散而呈現生、滅過程,即便現代醫學科技之發展,雖能讓人之壽命延長、病苦減輕,但仍無法脫離生死藩籬。再觀人命之得以救治,也是緣於當事人之福德果報,始得一切具足。否則徒有良醫、良藥與先進的醫療設施,亦只是令當事人身心遭受或延長痛楚之折磨而已。如文中所述,同學的媽媽,雖家屬皆有共識,希望母親不遭受任何無意義的器械搶救,一路平安,然其母親因自己本具的福德因緣,得以奇蹟現,繼續享有一段時日的天倫之樂。反觀好友的父親,家屬一致地希望父能再多留一些時日,再讓子女們盡心孝養,然父親此生的福德因緣已盡,不論是良醫、良藥、或先進的醫療設施,一樣回天乏術。當天我接到電話趕到醫院,老菩薩的子女圍繞在身旁,個個使命地喚著父親,我見狀亦不敢貿然直勸老菩薩,是放下的時候了,只好先以安撫家人的情緒入手,輕輕握著老菩薩的手,不斷地鼓勵老菩薩撐著不勘用的身體,子女還需要父親的精神支持。最後見子女願意接受父親終將離去的事實,我才一面讚嘆老菩薩疼惜子女的偉大愛心,不顧自身崩解的痛苦,一面為老菩薩念佛送行,祝福老菩薩此生功德圓滿,再繼續進一層生命的旅程。如何圓滿生命的無限延伸,是人人必須努力學習的功課。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eaceland&aid=12680413

 回應文章

多硯坊 (休)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4/24 16:37

救與不救
太難取捨了

盡人事
聽天命囉

peaceland(peaceland) 於 2014-04-24 19:48 回覆:

真的很難取捨

尤其是家人意見不一致的時候

最令人頭痛

能盡早想凊楚

到時再隨緣了


冠慧~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4/24 09:39

隨緣

個人想法 如是重病 無法行動

只能躺在那邊 靠呼吸器

就隨緣讓她 去 比較對她有尊嚴

那會跑會動 會走 當然是能救活要盡力

佛祖 教育 我們 該放 一定要放

不執 不留 讓它自然而生 自然而去

緣到隨來 緣去隨緣散   

說真簡單 作確實難 要學習 才行

祝福法喜 阿彌陀佛

 

peaceland(peaceland) 於 2014-04-24 19:42 回覆:

冠慧年紀輕輕

就這麼有智慧

讚哦


山楓 @ 薪火相傳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4/22 19:35
醫療科技的發達,給人類帶來幸褔也帶來掙扎。未來生化科技的發達,會帶來更大的衝擊。
peaceland(peaceland) 於 2014-04-23 11:23 回覆:

若以理性來看待這些科技對人類的影響

一定是有利也有弊

尤其是重大疾病的突破性治療方法

帶來了延緩生命的終止時間

而弊端大概可以想像得到的是

超高齡社會的照顧與安養成本提高

除非超高齡公民的身心健康都很優

可以自己照顧至終老

否則只會增加子女的負擔

這時候難免會想

過去的舊社會生育高

也不是完全沒有好處

常常看到老人家生病住院

單一子女沒人可輪替照顧的辛苦

社會現象是一體兩面、甚至多面性的


浮生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4/22 13:34

救與不救之間的道德糾葛

確實不容易

有時是患者本身有意願拼家屬卻想放手

但多半是遵從患者本身的意願


peaceland(peaceland) 於 2014-04-23 11:55 回覆:

浮生好友早安

救與不救

是一個很嚴肅的議題

經常困擾著人們的抉擇

曾經遇到好多個案例

其中有一位先生

太太經常幫人助念

她的先生曾小中風、心臟裝了好幾支支架

有一次發生狀況緊急送醫

接到她通知助念的電話

即刻趕往醫院的加護病房

我看情況雖很危急但也不是很悲觀

因為先生的其他器官都還很好

只要心臟部位密切注意因可無礙

所以就跟她的兒子商量

是否暫留醫院觀察看看是否可脫離險境

家裡沒有任何的醫療設施

萬一接回家而沒繼續醫療

恐成為植物人更麻煩

後來這位先生轉危為安

經過家屬細心照顧並復健回復部分的健康

幾個月後這位先生後來又發生病危

家屬又開始助念至隔天清晨仍未離去

送醫急救後又回過神來了

這位先生幾次戲劇性的來去

救與不就的確是需要深思的

另有一位年輕女孩

才二十出頭

有一天猝倒在辦公桌上

緊急送醫急救

醫生宣布腦死但家屬無法接受

一直在加護病房急救

得到消息趕往醫院關懷

年輕女孩的兩眼瞳孔有放大現象

實在不忍澆熄家屬的希望

尤其是疼愛她的阿嬤、舅舅、阿姨

我問女孩的爸媽,能接受孩子的離去嗎

爸媽看孩子這樣一直躺著不醒,也很難過、不捨

他們希望孩子能平安地離去

可是舅舅還是強烈希望奇蹟(神蹟)出現

我也只能勸他們,全家齊心虔誠祈求

一切就交給佛菩薩了

幾天後女孩走了,家屬的心也放下了


WW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救與不救的兩難
2014/04/21 20:46
感謝好文分享
生命終究有結束的一天
再輝煌的帝國與人生都將循環消滅
隨緣勿強求 莊嚴豁達面對生死
好好把握珍貴生命善盡責任 尋求好的解脫
祝福好友 一切順心圓滿
peaceland(peaceland) 於 2014-04-22 09:35 回覆:

謝謝好友來訪賞文

救與不救

一直是人們的最大兩難

尤其是面臨至親、至愛的生命關頭

縱使平時已取得共識

仍是忐忑不安

深怕做錯了決定

再回頭已是百年身

繼續努力囉

與好友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