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修 路 的 感 想 許 業 武
2013/11/20 14:51:04瀏覽134|回應0|推薦0

          修    

                        20131119日於溫哥華

  拙作「修路記」一文在北美世界日報發表之後,未料,獲得很多朋友的迴響。由於加拿大社區道路的修建,要商得社區內,超過半數以上屋主的同意拿出工程配合款,的確不易。有人認為洋人做不通的事,我竟然能把它完成,給我很多的鼓勵,非常感激!甚至還有人要我去選民意代表。然因老朽不才,有負厚望,謹致萬分的謝意。不過,有人問到:不同意修路的屋主,將來是否有爭議?還有,跟國內的施工有何不同?因兩者都有差異,有必要說出我的感想。

   加拿大是一個民主法治的國家,多數固然要尊重少數,但少數必須服從多數。例如,我有一位朋友住在我們家附近的一棟公寓大廈,因有四分之一住戶的玻璃窗漏水,顯然是當初的施工不良。但因超過建商的保固期,只有提請大廈委員會整修,然因多數住戶不同意,始終無法解決。未料,大廈管理公司竟然報請法院接管,決定每一住戶一律更換玻璃窗,每家反而分攤更多的工程費,各戶只有乖乖的付款。如果在台灣,這是不可思議的事!因我未同意,憑什麼我要出錢?難免又要抗爭。

  又如,巿府對於土地使用項目的變更,或公共的建設,通常要擧辦公聽會。若多數人贊成,少數人是無置喙的餘地。我們社區的馬路已經修好了,明年徵收房地稅時必須繳付工程配合款。可選擇一次付清或加計利息按十五年分年繳付。雖然三分之一的屋主不同意修路,但多數已通過,少數屋主不得藉其他任何理由拒付。否則,交由法院強制執行,自己的損失反而會更大。

  最近報載BC省某市一棟集合住宅公寓,其中一戶經常噪音擾鄰,屢勸不改,經告到法院,BC高等法院已經判決,屋主必須售屋遷出。可見財產權固應受到法律的保障,但非絕對的,還需要考慮到公益。

  台灣動不動就抗爭,一個丁字戶就能左右全局,都巿更新案停擺,少數反而綁架了多數。何況還有各種勢力的介入,公共工程建設的推動,寸步難行。難怪有人揶揄說:大陸有所謂「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而台灣也有「台灣特色的民主」,有人操縱民粹,扭曲民主,對國家建設的阻礙太大!

  台灣的馬路修好了,經常發現,不多時又開挖,不但浪費公帑,而且給人車帶來很多的不便。我們雖是社區馬路的修建,但是他們竟然都視如百年大計,就像興建髙速公路那麼樣的認真。趁修路時,路下面的自來水、雨水及汚水等管線全部換新。可見早已跟各單位協調好,避免路修好後又來挖補。雨水系統也有規畫,巿府的雨水總管,和我們房子周圍埋在地下管壁很多洞洞的四吋雨水管連成網絡,所以,房子的周圍沒有水溝或陰溝。雖然下了大雨,院子裡的雨水立刻滲到地下順著雨水管流走。沒有積水,蚊蟲當然很難孳生。

   修路時,首先,用怪手把舊的路面土石全部剷除裝車立即運走。新運來的砂石土再分次的鋪上,每層鋪好後,必須推平、整壓及量水平的工作,可見施工的嚴謹。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馬路兩側修建的水泥路崁( Curb),使用一種專門的工程車,車子循著畫線向前慢慢的行駛,車後下方接近地面,就長出筆直 L 型的水泥 Curb ,後面跟著一人用水摸光,另一人切割分段,就大功告成。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鋪路也用鋪路的工程車,約有四吋厚的柏油路面,不可一次鋪好。第一次僅鋪設兩吋約一半的厚度,開放通車後,經過幾天的壓實,再鋪第二遍。鄰居一位義大利人的工程專家說,必須分兩次鋪設,路面才紮實。預拌好滾熱的柏油裝在工程車的儲槽內,車子慢慢向前行駛,車後下方接近 路面的橫長槽,隨之吐出柏油並自動刮平,好像很厚的黑色地毯,很快均勻地鋪在路面上。壓路機跟在後面,幾次的滾壓就變成非常平整的柏油馬路,所以動用旳人力很少。接著鋪設兩側的人行道,預拌的水泥,也鋪設將近四吋厚,工程的細膩、紮實也毫不含糊。

   另外,值得稱道的是,早晨開工前,一定用噴水車灑水,以免施工時麈土飛揚,妨害居民。又因對面的房子沒有後巷,車子進出還要經過前面的馬路。每天傍晚收工前,仍然把馬路恢復平整,開放通車。施工的人性化,令人讚佩。

   這次的修路,深深感到,民主,必須要靠法治。同時體認到,認真、踏實是社會進步的基礎;改革創新,是提高效率的最佳法門;工作人性化,是人文關懷的具體表現。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值得我們省思。

 

( 在地生活北美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aulhsu333&aid=9548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