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一國兩制」在那裡?
2012/03/23 13:31:44瀏覽79|回應0|推薦1
「一國兩制」在那裡?
社論
March 22, 2012
「一國兩制」在那裡?最標準的答案當然在香港和澳門。然而「一國兩制」不僅在港澳,而且也指涉兩岸關係。姑不論鄧小平的「一國兩制」具體定義為何,也不論過去兩岸互動存在不同的理解,就北京的涉台思維,「一國兩制」作為泛稱則依然存在。
歷經兩岸當局多年的磨合,今天與其強調「一國兩制」,不如更現實地加速並鞏固兩岸和平發展,再創互動新局,不僅要在經貿領域持續往前推動,而且要能全方位的,從文化面推而廣之地展開。

為了將就台灣的政治現實,北京自馬英九上任以來也樂於「先易後難」,「先經後政」,樂於在經貿領域放利。期待能通過兩岸更多的交流,建立兩岸人民之間的一體感。馬英九重返「九二共識」,開放兩岸大三通,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累積兩岸「和平紅利」,更是功在歷史、功在兩岸人民。

惟兩岸形勢最近有微妙的變化,即台灣當局之於兩岸政策的推動忽見消極且過於敏感。一口咬定海峽西岸福建省提出的「平潭綜合實驗區總體發展規畫」,即「平潭特區」是對台施行「一國兩制」,從行政院長陳冲到陸委會主委都發出類似「戒急用忍」的言論。

故事的緣由來自「平潭特區」的規畫構想係直接針對台灣,除了「放利」以吸引台商外,更期待以「放地」、「放權」的策略,吸引台灣地方政府共同參與,以高薪吸引管理人才入駐。用台灣建商的廣告詞來說,就是要創造出一個以台灣人民為主體訴求的社區新城,且設有由台灣人來掌握的社區新城管理委員會。

依福建省長蘇樹林的描述,即「在平潭劃定一些區域,由台灣的市縣或機構按照總體規畫來進行開發或與大陸有關方面共同開發。放權,就是在放地的區域裡由台灣同胞來進行管理,在其他一些區域請台灣同胞來參與管理」。非但如此還要在台灣大舉徵才進入此一管理體制。

由於這是經貿特區的規畫,兼具國際化的特質,且國務院承諾五年內要投入兩千五百億人民幣於公共建設。這些就台灣言,既具兩岸競爭壓力,也是開創兩岸新局的機遇,甚至可以不諱言,這是對岸想要通過經貿特區的形式選擇距台灣最近的平潭島就地「複製台灣」,而且要從生活社區複製,且由於是新社區,大有可能超越台灣。

對岸所以不在意「複製台灣」,相較過去願意學習四小龍或日本,就是不提學習台灣,這就是思路的調整以及經濟起飛和「中國崛起」的自信心。馬英九願意開放兩岸大三通,既出於對兩岸形勢的認知,也具有來自民主體制的自信。何以對岸開始「複製台灣」時,卻又以對台施行「一國兩制」意欲抵制。且聲稱那是以福建地方政府對應台灣,甚至以福州腔的方言對應台商的閩南腔,溝通不易云云。完全無視台商早已大江南北跑遍,又豈有語言障礙。

平潭特區的施行就算是「一國兩制」也是內捲式的施行,與台灣當局治理台灣何干,「放權」的結果也是「台人治閩」;就台灣言,可說是另類的「反攻大陸」。而這正是30年前曾任福建省委書記項南的擬議,「讓出福建全省給台灣」,如今在平潭的試點落實。台灣當局若要以主權爭對等,恰恰反映出兩岸「九二共識」已面臨嚴肅考驗的時刻。

如果說兩岸最低限度的政治基礎是「九二共識」,在台灣以「一中各表」作為主體表述,堅持中華民國的主權,在主權互不承認,治權互不否認的認定中,實質情境就是「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各自表述,主權互為重疊,各依其現有的管轄區域行使治權。總之,這就是「一中各表」的政治現實,而且也只能是默契。

有藍營立委聲稱,「一國兩制」在台灣屬政治禁忌,是敏感話題。但就實質論,今天的「九二共識」又何嘗不是「一國兩制」,「一國兩制」在那裡?凡涉及兩岸者皆存在「一國兩制」,更無論「一中各表」。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社論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aulhsu333&aid=625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