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民進黨的罩門在於是否認同中國
2012/03/04 00:43:23瀏覽53|回應0|推薦2
民進黨的罩門在於是否認同中國

March 03, 2012
民進黨在大選受挫之後作出的檢討報告說要了解「中國」、認識「中國」,還要和「中國」打交道。單憑這些表述,就知道民進黨不可能了解「中國」,也很難和「中國」打交道。要害出在民進黨拒絕認同「中國」。
必要指出:民進黨其實何嘗不了解「中國」,又何嘗了解「中國」。前者指民進黨可以通過各種途徑了解大陸現況,甚至過去與未來;後者指民進黨自外於大陸,既屬他者,認同歧異,又如何有可能創造兩岸共呼吸,同榮辱,乃至攜手合作,共創雙贏的機遇?

民進黨當然了解「中國」,長期以來對「中國」的批判從未停歇,要說不了解「中國」,又何來對「中國」所設定的種種結論?否則就是自欺欺人。出任過行政院大陸事務委員會主委的蔡英文更應該說,其所據以執行「逢中必反」的政策,就在她了解「中國」。過往的蔡英文非但了解「中國」,而且在價值判斷上帶有敵意,在意識形態上要以「台獨」對抗或區隔「中國」。

過往的蔡英文為了降低對抗「中國」的政治成本,偏向採取和平漸進的法理「台獨」,即從實質操作面力求建立兩岸各自擁有主權的論述,從而確認兩岸互不相涉。大陸政策的操作思維即以此為準,最經典的就是以「小三通」阻擋兩岸「大三通」,以「糖衣毒藥」形容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

不論是了解或認識「中國」,也不論民進黨和蔡英文要如何和「中國」打交道,其實都是民進黨面對敗選後的政治現實,總要給黨內外一個交代。況且馬英九強打兩岸「九二共識」和兩岸經貿獲得勝選,民進黨豈能視而不見。蔡英文主打「台灣共識」,拒絕「九二共識」。未料事與願違,換得逾半選民支持「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

民進黨除非不想執政,若有執政之想,就得面對逾半選民的選項。但若民進黨捨棄「台獨」神主牌,又有可能遭「台灣團結聯盟」接收「台獨」選民,而這正是民進黨的基本盤。民進黨在檢討報告中提到的「執政信賴度」,這正是民進黨的最大困境。即「台獨」支持者畢竟無法取得多數,中間選民更不敢相信民進黨會理性處理兩岸事務。

如何讓敗選檢討報告具有說服力,民進黨的精英們,勢不能不調整過去「逢中必反」的表述,並立意排除過往自我建立的刻板印象。但這種只求修辭上的調整,若無法從根本捨棄「台獨」,等同自欺欺人。這如同民進黨可以「借殼上市」處理國號問題,當然也可以「借殼」處理兩岸事務。

可以明確指出,民進黨若無法處理「台獨」神主牌,即不可能真正了解中國,也不可能真心和對岸打交道。但恰恰是:民進黨和敗選報告有關「中國因素」的表述,就是少了如何對待「九二共識」,以及「一中各表」的表述。

甚至可以說,若非「台獨」因素,民進黨自始即無理由反對兩岸經貿乃至通過經貿途徑,打開兩岸更多的交流和協商。而這也可以看到民進黨為了繞過「台獨」因素,另以「主權」和「自主性」以為替代的策略,這就是躲閃實質問題,希冀通過修辭避開難題和困境。但也可以確認:即「台獨」神主牌一日猶存,即不可能和對岸打交道。

民進黨何嘗不知「台獨」的危害,何嘗不知陳水扁貪腐的危害。民進黨難道沒有看到馬英九就是憑藉「九二共識」打開兩岸僵局,不但打開兩岸「大三通」,並通過兩岸經貿措施,挽救台灣經濟免於陷入金融風暴,而且有效地為台商和農、漁產品打開了大陸市場。

民進黨又何嘗不知「台獨」神主牌已出現遞減效應,甚至有意避開;這就像民進黨全黨上下皆知陳水扁貪腐,爭相躲閃,就是不敢切割。民進黨不是沒認知,黨內有心人當然看得到統獨作為選項的此起彼落,但就是不敢面對民粹,不敢面對過往在認同面的錯亂。

民進黨必要了解或認識中國其實是一個錯誤的命題。解套的途徑就在對「中國」有無認同,或選擇適當時機承認兩岸之間原有「九二共識」,況且「九二共識」不是國民黨或馬英九的專利。〔選自北美世界日報 社論〕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aulhsu333&aid=617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