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富 而 好 禮 的 社 會
2011/11/12 17:26:12瀏覽149|回應0|推薦1

 201 1 1112日於台北市

  我旅居溫哥華已十多年了,觀察西方的社會,跟我們的確還有很大的差異。西方社會由於講法治,所以大家都守規矩;由於重人權,基本上對人是信任與尊重的;又因西方的家庭多過著宗教的生活,從小便養成了助人、愛人的習慣。西方國家固然也存在有不少的黑暗面,但整體呈現的是富而好禮的社會,與一向號稱禮義之邦的中國人相比,我們實在是感到汗顏! 

 過去談傳統的文化、談禮教,總認為是封建、是八股,甚至認為是帝王統治中國人民所採取的一種「鳥籠」的手段。因此,當年有不少的文人以魯迅等為代表,反叛傳统,筆掃千軍,為中共打天下,發揮了很大的影響力。

1987年大陸剛剛開放探親的時候,我與內子參加探親旅遊團,由香港到桂林,首次踏上大陸的國土。在南京開到上海的火車上,一位地陪是江蘇大學外文系的教授,居然偷偷的跟我討論毛澤東的功過。

  我說:毛澤東殺害中國人數千萬,罪大惡極。他深深的不以為然,他認為人被殺了,增長的人口,還可以很快的再填補;但是毛澤東最大的罪過,是摧毁了中國的傳統的倫理、道德文化,一百年都恢復不過來。後來我去大陸實地去觀察,的確發現社會存在了很多的問題。例如:據台商的朋友告訴我,大陸的廠商沒有誠信,送了貨,收不到貨款;過去因清算、鬥爭,扭曲人性殘留的陰影仍在;人與人之間,多猜忌不講真話;勾心鬥角、巧取豪奪仍有所聞;貪污盛行,公義不彰;見死不救,插手旁觀,展現人性的冷漠;街頭不是吵嘴就是在打架,充滿了暴戾之氣;見到公車來了,蜂湧而上去搶座位,不遵守秩序;禮義蕩然無存,人性的惡點暴露無遺,印證了那位地陪教授所指出問題的嚴重性,我非常的憂心。  

2010年去上海參觀世界博覽會,經常坐公車及地鐵,雖偶而有人讓位,但多數人是不讓位子給我這位老人家的。或許人家看我還很年輕,沒有讓位,內心尚聊以自慰。但有一次,發現地鐵內站在我身旁的一位少婦,左臂抱著幾個月大的嬰兒,右手握著車箱的手環,搖搖晃晃,非常的危險。我忍無可忍,指著少婦對那座位上的年輕人說:「你看到了沒有?」他反而瞪了我一眼,心不甘情不願的才站了起來。回到溫哥華跟一位來自上海的好朋友講這個故事時,我的上海好友說:「那位讓位子給你的人,一定不是上海人。」不知他是否在說笑話?不過,我們後來的幾年,先後去過山東、北京、南京、安徽很多的大城市,由於公車上的音響不斷的播放請讓座給需要的人,因此大家都會自動的讓座。從這個讓座的小事,可知教化的重要了。

 破壞容易,但是文化的重建非常的困難。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禮教必須要從教育著手。欣見大陸政府已體認到文化、禮教的重要,處處都在推動「講文明」,而且已有很大的進步;但是文化的建設非一蹴可幾,仍有相當大的努力空間。有一次,看到大陸來台旅遊的朋友在報上寫了一篇文章,他說:大陸公交車的座位是搶來的,台灣的座位是讓來的。兩岸交流的最大好處,就是能彼此觀摩,互相學習。如今,大陸除了注重教育改革,而且在世界各地紛紛設立孔子學院,宏揚儒教,發揚中華傳統文化,值得肯定。

儒家的禮教以三綱、五常、四維八德等為基礎,而都是以「仁」為核心的價值。

孔子後來納仁於禮,把仁與禮連接;弟子樊遲問仁?孔子說仁就是愛人。仁愛之倫理精神,是哲學上形而上的價值。而禮則是「表」,是一種道德的標準,行為的規範。所以孔子說:君子不可以不學,見人不可以不飾,不飾無貌,無貌不敬,不敬無禮,無禮不立。禮記中有謂禮者「天地之序也」,儒家的禮教,不但使人從內心有克制不良行為的作用,而且還有為所當為公認的行為標準。這就是我們中華文化最重要的精髓之一。 

報載20114日大陸舉行「文明和諧與共同繁榮~~傳统與現代、變革與轉型」為題的2011年北京論壇,我注意到世界銀行高級副總裁林羲夫在演講中所說的一番話。他說;以「仁」為核心的倫理價值的中國文化,有可能伴隨大陸經濟發展復興。並援引國際知名機構麥迪遜公司的調查數據稱,2030年大陸的人均收入有可能達到美國的50%,總規模若按市場滙率規模計算可能和美國相當,再次成為全球最大最強的國家。他又說:中國歷史上的基礎,經濟與政治組織方式均在變化,但以「仁」為核心的儒家倫理價值數千年未變,並有可能伴隨大陸的經濟發展而復興。

由於美國華爾街的失控,雷曼兄弟的貪婪,金融風暴席捲全球,世界的經濟迄今仍陷在寒冬。因此,有識之士已反省到經濟與文化層面的關聯性。林義夫教授提出大陸的以「仁」為核心的儒家倫理價值並有可能伴隨大陸的經濟發展而復興。基本上我認同他的觀點。然而,以下有兩點仍值得商榷:

其一,經濟固然與文化相關,而政治是否能順應潮流加以改革,應是攸關大陸經濟發展很重要的關鍵。尤其是:大陸是否能逐漸釋放國企資源供民企分享?是否能健全法制?是否能減少特權?是否能建立公平競爭的環境?恐怕是大陸未來三十年經濟發展面臨最大的挑戰。過去一般人總是認為,經濟發至一定程度時,政治必然會伴隨著改革。不過在大陸政、經是切割的,經濟雖然開放,而政治卻緊抓著絕不鬆手。在這樣一個環境之下,是否能維持像過去一樣的經濟成長,尚有待觀察。

二,林義夫教授大意指出:中國歷史上經、政均在變化,但以「仁」為核心的儒家倫理價值數千年未變。此言是昧於事實,毛澤東當年的倒行逆施,傳統的中華文化已被摧毁,政、經都嚴重的倒退,足見政治遠大於文化及經濟的影響力。如果大陸仍緊抓著政治不放,政治變成了銅牆鐵壁,當文化衝擊到政治,政治是否會鬆手?會否像毛澤東一樣又反噬了文化,即使孔老夫子再世,不但束手無策,恐怕也將自身難保。

 中國要强大,首先要建立富而好禮的社會。期待文化、經濟、政治等各層面都要相輔相成,應興的就興,應革的就革。惟有如此,大陸的經濟發達了,國力強大了,文化提升了,真正成為自由、富強、康樂、好禮的社會,我們中國人才能嬴得全世界人民的尊敬。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aulhsu333&aid=5833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