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中線」的雛形最早是1955年,由美國空軍第13特遣隊正式參與協防台灣時,在海峽上空畫定了一條防空警戒線。該線後來以美國空軍首任駐台司令戴維斯准將之名命名,並在美軍1958年頒布的作戰條例中規定:「經判定為敵機,且若該機飛越戴維斯線以東時,即認為存在敵對行為,將予以迎擊並殲滅之」。 但這條無形的線,中國一向不承認有「海峽中線」的概念。
2004年5月時任台國防部長的李傑在立法院答詢與解放軍戰機互越「台海中線」時,才首度公布「台海中線」的明確位置。
台國防部公部的「台海中線」座標,分為空軍和海軍使用兩種。
台空軍使用的「台海中線」座標經緯度為北緯27度、東經122度至北緯23度、東經118度兩點間的連線。
由於地球圓弧曲度的關係,台海軍使用「台海中線」座標略有不同。位置為北緯26度30分、東經121度23分,至北緯24度50分、東經119度59分,再至北緯23度17分、東經117度51分的連線。
長期以來,兩岸雙方軍機與軍艦依照默契,互不穿越海峽中線以避免引發軍事衝突。
2009年7月3日,中國國台辦主任王毅在北京接見兩岸金融MOU觀察團時,建議開放台灣「海峽中線」,以補兩岸直航航班不足的問題,以及應盡速建立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當時執政的馬英九總統以「與安全有關」拒絕。
2016年起,解放軍戰機、軍艦頻繁穿越宮古海峽進入太平洋,南穿越巴士海峽,繞行台灣防空識別區外,進入南海進行演訓。 (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