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談  交  友     許 業 武
2014/03/27 04:25:59瀏覽150|回應0|推薦1
            談  交  友     許 業 武

                                  2014年3月6日於溫哥華

   移民來到新的國家,遠離親友,到了一個新的環境,交朋友是非常重要的事。無論是生活、工作、福利、醫療及政府法令等,有時從朋友那裡可獲得很多的資訊。甚至得到朋友的幫助,能很快適應這個新社會。

  十多年前,我們來到溫哥華,雖然人地生疏,但是,我喜歡走出去。除了經常出去爬山、游泳、旅遊、唸英文之外,同時,還參加僑社各種的活動。生活圈子大了,結交很多的朋友。承蒙很多好友對我的愛護、關懷、照顧和幫助,解決我很多的困難,友情可貴,時時感念在心!

   如何交朋友?去(2013)年我出版「感恩惜福」那本書的自序文中,提到「要注入甘霖,必先開啟瓶蓋;為獲取陽光,必先拉開窗簾;想擁抱友誼,必先展開雙臂。」因此,我是以誠懇、熱情、付出、助人和感恩的態度,展開雙臂,熱情去擁抱我的朋友的!所以,很多人喜歡跟我做朋友。

   所謂良師益友,如何能交到好的「益友」?孔子曾指出「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的交友三大準則,要我們與正直、信實有包容、見多識廣的人為友。然而,知人知面不知心,如何辨識「益友」?必須要從彼此交往的過程中,才能真正體驗到那些是真正的益友。

  我交朋友是從多方面去觀察的,看他身邊交往的是那些朋友?他對親人及朋友的態度?他是否真誠?他是否自私?他


是否樂於助人?尤其遇到彼此利益關鍵的事,最容易流露出人的本性。從上面這些指標去了解一個人,我們每人心中自有一把尺,不難分辨出親疏遠近,那些是值得深交的益友。

  在溫哥華我結交很多的好朋友,彼此坦誠相交,誼同手足。例如,一位文史大師金教授,對我的寫作,經常指導我,我奉他為師!還有很多好朋友,如果我遇到困難,他們主動來幫助我。我生病了,他們關懷我、協助我,我感到很溫暖。記得,一年前我得了肺炎住院,因不敢驚擾朋友,關照家人,千萬不要告訴朋友。但因平時每天我會轉送e-mail 給朋友,突然收不到我的郵件,他們擔心得不得了,到處打電話找我,焦慮萭分!武將軍也不斷的來電話,因家人回話中吞吞吐吐,他更感到不放心。有勞好友關懷,感激不盡!

   我一向樂於幫助別人。我幫助別人,從未期待回報,因為助人我感到非常快樂!至於朋友是否幫助我?我並不在意。因為別人沒有義務一定要幫助我,或者他有什麼困難,沒有幫助我,也是正常的事。如果別人幫助我,那是他額外對我是一種恩賜,所以,我要感恩!

   但是,交友最怕交到「損友」,有些人表面和善,是為了掩飾他另外的企圖,平時很難看到他的真面目。只有到關鍵的時刻,才能真正了解一個人!

   例如:前年,內子在此地結識一位朋友,有一次她陪同台灣來的老公一起來到哥溫華,我們留他們夫婦在我們家住了一宿,還招待他們吃了一頓飯,談的很愉快!蒙他對我推崇備至,後來我經常e-mail 給他。可是去年,他看我寫的文字,或許因為觀點不同,他拐彎摸角回了我一封信,不知所云,只看懂最後一句中有「幹 X 娘」三字。我非常的錯愕,這位老兄如果不是精神病,一定是翻臉無情的人,當然,以後沒有跟他再來往。

   去年,結識一位我們英文班同學的老公,因他們早已回流,那次回到溫哥華,雖是一面之緣,我們仍然熱忱的接待,還請他夫婦也在館子裡吃了一餐飯。後來我們互通 e-mail ,經常蒙他讚賞。未料,最近來信要我幫他辦一件事,但因此事如果將來出了狀況,我們還是脫不了關係。因此,我e-mail 婉轉地回覆他。想不到,這位老兄很快回我的信,大意是:人在社會,應該多幫助人家,你既然不幫助我,我只有叧外設法了。然而,最後他寫道:「我的電子信箱都是些垃圾郵件,以後請你再也不要給我 e-mail 了。」我現在才明白,過去他一再恭維我,都不是真心話,原來是想利用我。我很慶幸,能夠提早認清他,否則,將來被出賣了,還不自知呢。

 「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這是六十多年前,我逃難流亡異鄉,當我揮淚跨出家門時,父親再三叮嚀我的一句話。交友很重要,可是必須要交益友。來到溫哥華後,最感欣慰的,我交了很多的好朋友,朋友對我的付出太多,我只有感恩!(2014•3•25北美世界日報刋出)



http://worldjournal.com/bookmark/24782288/article-%E8%AB%87%E4%BA%A4%E5%8F%8B
( 在地生活北美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aulhsu333&aid=12024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