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11.07.16大暖尖優閒慢慢走(上)
2011/09/23 21:03:07瀏覽340|回應1|推薦7
奇萊山主北峰之行將至,體能卻沒有提升,上週吁吁的走了一趟福德坑山、五十分山連稜後,保握這週最後奇萊行前訓練的機會,07/16表定走「成福山、十八羅漢奇岩、石門內尖山、皇帝山出大安寮」,家中雖然也還是在施工階段,這兩天午後雷陣雨也下的貓貓狗狗的,在板橋火車站接了參加活動的夥伴後,直奔土城、三峽邊區界的媽祖田。
 
雖然路線做了大幅度的修改,但還是在登山口向大家說明山徑狀況,上山走走總錯不了。

 
「普安堂」的山門(謝謝秉謙的示範)


雖然產業道路已經可直通普安堂(),有些老舊的山門光輝未減,仍可看出昔日朝山的風光。
 
青苔滿佈的階梯有些濕滑,運用硬雪地的基本步法,倒也不難通過,但腦中卻突然有「門前寥落車馬稀」的想法…遙想民國六十二年時,國中導師帶領我和七、八位同學,從大安寮、承天禪寺、火焰山,一路翻山越嶺至此的景象…感覺似乎遙遠,卻又很親切,卅餘年後再度造訪齋堂,應是有「緣」。
 
階梯路不長,過了山門就是全長約100公尺的石板步道,當看到左側的農家時,就接上了產業道路,在沿著產業道路走約300公尺,就到了普安堂了。
 
普安堂正門

 
正門兩側古樸的石獅子,先拍公獅

 
母獅

 
石材是觀音山石,雕工也是手工精雕琢磨(謝謝公獅子的示範)

 
微笑的主持師姑招呼大家進門後,映入眼簾的是右庭中的「虎」
所謂「象由心生」,請看倌們請各自揣磨吧。

 
很有感覺的舊有磚造齋堂;兒時的回憶似乎又一點一滴,慢慢的回到眼前

 
1967年建成的閩南式三合院式的齋堂,也不敵如梭的歲月摧殘,原有的瓦頂已經坍塌,變得岌岌可危。

 
由門外看內部,原有的隔間也拆除了,只剩廂房。

 
齋堂已經移往進正門後的右側大樓。

 
拾階上到侍奉近兩層樓高的「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的主堂,脫帽、合十禮拜。主堂旁邊的小廳有普安堂的歷史文物館,師姑也邀請大家入內參觀與講解,基於禮貌與尊重,這裡就沒有攝影了。

 
大樓旁的蓮霧樹結實累累,師姑笑說沒有施肥與噴藥,所以都成了鳥類、松鼠、昆蟲的正餐或點心,這正是佛心使然,「宇宙萬物皆同享」,順手摘了幾顆嚐嚐,不澀也不甜,但清香多汁的口感,很適合我們山野過客解渴之用。

 
在齋堂叨擾師姑約40分鐘,捐獻點香油錢後,繼續我們的行程。登山口就在正門斜對面。

 
這條步道又名「悟源紀念步道」,在登山口旁有著這一面被水苔覆蓋的解說牌(相機沒調好,拍糊了~_~”)

 
普安堂創立於1914年,最早是這一帶開墾戶的會所。1966年由「龍泉老人」李應彬先生擔任住持,法號「悟源」,日治時期到光復初期,其畫作多有參展與得獎的紀錄,可說是台灣的前輩畫家之一。李應彬先生擔任住持前後三十年,憑藉其繪畫與雕塑的長才,使得普安堂多了更多藝術氣息。
而今因為與新莊慈佑宮的土地承租問題,卻面臨拆除的命運,人文與藝術的文化資產,用法律訴訟的程序解決,不但讓人覺得很無力,也太過粗糙了。

 
待續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owls&aid=5666769

 回應文章

需仁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
2011/09/23 22:01
大概了解了普安堂的今昔,也得知這裡所面臨的拆除命運,想到這條步道還被命名為悟源紀念步道,很諷刺也很無奈。
夕陽依舊那麼美麗,明天還是好天氣^^

http://jac3158.com/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