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做對6件事 100萬變5000萬
2013/12/23 17:39:26瀏覽997|回應0|推薦9

 

( 2013/12/19 )

如何讓資產暴增50倍的困難事,卻變成很簡單,其實只要掌握關鍵的3個態度,熟悉運作的3個功夫,如臂使指,運用創富的成功6招,讓擁抱5000萬的夢想提前啟動,讓財富靠近的幸福滋味,等著你去細細品嘗。

行政院主計總處年中時曾公布台灣的「國民幸福指數」,在國際評比中台灣屬於「中等幸福」,但多數民眾不以為然,因為國人平均實質月薪資目前只有四萬六千元,已經降至1997年的水準,薪資倒退16年,叫幸福實在太奢望!

年輕人的第一桶金是一百萬元,這個目標,只要靠辛勤工作 、量入為出並不難達成,但是要讓自己資產從一百萬到五千萬,坐擁真正的財富自由,卻要靠專業努力、有效投資才能達到。

五千萬雖非觸手可及,但並不是可望不可及,只要有心、肯用心,像雲林農家之子部落客獵豹財務長郭恭克就做到了,他靠預官退伍最後一個月薪水八千元起家,後來成為專業投資人,快速累積資產;縱橫股市二十年的長青名師萬寶投顧總經理蔡明彰,也從月薪三萬五的本土券商研究員出發,啟動財富人生,二十年後成為億萬富翁。

四十多歲的呂張團隊總經理張祥、理財專家阮慕驊,基金女王林寶珠以及三十多歲的投資家總監孫慶龍,在近十年台灣整體經濟環境不佳的時代,靠著自己投資理財,累積五千萬元以上的財富,他們都不是企業大老闆,而是現實生活中的尋常人。

綜觀這些理財名人的財富進行曲,沒有高深的學問,沒有複雜的做法,只要做對六件事,一百萬變成五千萬不是難事。而創富的六件事,包括三個態度、三種功夫,如果認真做到,沙地裡也可能淘出黃金。

態度一:就是要變富 啟動對財富的企圖心

要創富,態度與企圖心最重要。蔡明彰舉他年輕賺到百萬的例子;1985年十信案過後,他還是券商研究員,當時股市沉悶,沒什麼好研究的,在股票沒集保的時代,證券商必須每日派員至保管銀行辦理交割作業,當時老闆叫他去交割部門支援,算是苦差事,但他不以為意。

他觀察到交通銀行所保管的股票,每日交割幾乎一麻袋、一麻袋地被搬走,如此龐大賣壓,但股價文風不動,他認為事有蹊蹺,判斷股票應會漲,因此把自己的存款跟老婆嫁妝,全部重押買了中興紡織的股票。18元買進一百張,沒多久就天天漲停,他在三十多元賣掉,賺了兩百萬元,這樣的財富當時可在台北東區買一間房。

蔡明彰強調,當時他一心想要賺錢,對於任何可以增廣見聞與接觸得到市場嗅覺的事,再苦也不抱怨。因此,蔡明彰如果和其他年輕人一樣抱怨交割要蓋這麼多章、綑股票很累,不放大自己想賺錢的企圖,就不會注意到股價與環境的變化,這兩百萬元的財富就從身邊溜走了。因此他認為,年輕人想創富,一定要有企圖心,發覺市場變化,加上一些膽識,就有機會成功。

態度二:痛恨投資虧損 避免重複失敗

賺錢的企圖心當然是創富最重要的關鍵,但有時也會大跌一跤,郭恭克26歲時,台股衝上萬點,投資股票成為全民運動,在國泰人壽投資部上班的他自然也不例外。剛開始把十幾萬元積蓄拿來買股票,後來又投資封閉式股票基金賺了一倍,因此遊說雲林老家的父母拿出百

萬資金由他操作,但聽消息買股票的他,在79年台股從萬點直墜而下,終究嘗到苦果。

郭恭克不但沒賺百萬,還負債百萬,他說,「股市空頭時一天可以賠掉兩個月的薪水,當時日子真不知道怎們過。」他獨自承受背債壓力,努力工作還債。

因為這樣的失敗,讓他痛恨聽明牌的投資方法。多年來,他努力研究財報、股市、債市、房地產,幾乎花十年的工夫,就是不希望再重蹈投資失利的覆轍。郭恭克形容,年輕投資,先想到海面下有數不盡的魚,但沒先學好讓自己不暈船、並準備好魚網。

也因為痛恨虧損,所以更認真研究成功的法則,雖然投資工具不一樣,但萬佛朝宗,關鍵就是現金流,當盈餘或現金的產生能力以及投入的資金成本相較下,錢投得少、賺得多,自然成為贏家,因此只要透過嚴謹的評估,找出能持續創造現金流的投資工具,就有投資價值。郭恭克自2003年從職場退休,沒再領過一毛薪水,但找到自己投資補魚的魚網,十年來幾乎滿載而歸,目前在台北、美國擁有五棟房產,投資績效可觀。

態度三:逆市場投資 克服心魔晉身大贏家

今年36歲的投資家研究團隊總監孫慶龍,是近五年崛起的股市投資專家,他在○八年金融風暴後大舉進場,充分掌握逆市場投資哲學,五年下來,自己在股市獲利接近兩千萬元,加上協助家族投資的資金,幾次危機入市,已是賺進近五千萬元的贏家。孫慶龍說,投資股市方法雖然很多,但掌握危機入市,對抗自己恐懼的心魔,在別人不敢投資時出手,獲利將更豐厚。

○八年開始,投資市場危機不斷,雷曼兄弟倒閉、歐債風暴、幾次QE(量化寬鬆政策)退場傳言,只要敢逆市場投資,幾乎都成為贏家。孫慶龍強調,產業的危機、公司的危機也都能創造很好的投資機會與龐大獲利,例如○九年時,原本在軟板產業表現還不錯的嘉聯益經營陷入困境,因為在○八年政府宣布不再將軟板列入獎勵投資項目,許多財務不佳的公司退出市場,當產業出現倒閉潮時,經過一段時間,產業將恢復到正常秩序,好公司會冒出頭,這時就是很好的投資機會;當年嘉聯益股價不到10元,後來一路飆升,一一年突破70元,當時他掌握這波軟板產業危機復甦,投資獲利達三倍以上。

此外,這兩年日本爾必達、台灣力晶倒閉,產能縮水,也讓DRAM產業市場恢復生機,去年華邦電股價跌破5元,但孫慶龍估算,華邦電扣掉應收帳款、存貨以及長期投資,在資產減去負債,估算每股還有6.64元的每股淨值,因此在5元以下大舉買進,今年華邦電飆漲,賺了八成才離場。

孫慶龍強調,過街老鼠的產業與公司,千萬不要人云亦云,在產業危機發生後一年,認真檢視產業狀況,其實危機也藏著賺錢大商機,今年太陽能產業也是如此,認真追蹤否極泰來的產業與公司,許多飆漲股就蘊藏其中。

功夫一:穩扎專業馬步 職場練功不求快

孫慶龍三十幾歲就能了解危機入市的深意,是他職場磨練後的經驗體認,過去他是國內某股市名嘴身邊的助理分析師,因為選股能力不錯,光發行投資資訊,每個月就能為公司創造兩百萬元的營收,但他薪水卻不超過五萬元。他也曾經幫名人代筆撰寫投資書,四萬多字,結果老闆只給他三千元獎金,一字價值不到一毛,但他覺得,專業必須站穩馬步,職場練功不求快的態度,直到發覺在轉機、冷門股的選股功夫上確實能讓自己投資賺錢,有了成功模式後,才在○九年景氣還不明朗時,創立《投資家日報》,分享股市投資成果資訊,結果在網路上暴紅,現在更成為媒體邀約的投資名人。

郭恭克也是如此,在國內兩大金融機構國泰與富邦歷練,郭恭克做什麼事都很積極,在台灣電腦還沒很盛行的時候,他回大學研讀EXEL系統,自己寫程式,能在電腦債市系統還不是很熱門時,公司就靠著郭恭克的電腦系統,跑出持有債市的當日價值。當上財務主管後,更熟悉股市研究、保險、債市、房地產、企業籌資等操作,覺得自己可以和別人比拚後才離開職場,只靠專業投資而致富。

功夫二:注意國際連動 投資與台灣連結

想要投資成功,先練好自己的基本功是基礎,但如能看到台灣與國際連結的關鍵,才是投資大機會。蔡明彰表示,○四年他以每坪60萬元投資台北仁愛路百坪房子,就是觀察中國台商回台置產所產生的連結,因此建議客戶投資營建股賺大錢,自己則買房獲利,一個智慧的決定,可能讓你賺上億。

他說,某立委稱女兒國立大學畢業精通四國語言,結果台灣老闆只願花兩萬多請她,但大陸南寧的語言學校畢業的學生,畢業後薪水至少七千人民幣(約三萬五台幣),原因就是台灣沒有與世界中心連結。現在的世界中心是美國、中國,但未來跟這兩個中心連結的是東協國家,在東協國家GDP(國內生產毛額)漸漸超越台灣的時候,可以預告這裡的年輕人薪水肯定可以快速提升,他無奈示警,「未來財富資訊可能要從身邊的泰勞與印傭口中探聽了。」

蔡明彰強調,年輕人除了念英語外,未來會泰語與印尼語的人,一定是職場搶手貨;此外,在東南亞布局成功的台商,例如跨太平洋夥伴關係(TPP)越南概念股,都是強勢主流,因此只要掌握台灣與國際連結關係,就能抓住投資機會。

功夫三:資產適當配置 注意股房連動的財富效果

能與國際連動,才能創造大財富,擅長國際理財分析的知名理財達人阮慕驊也感受深刻,今年他耗資千萬去馬來西亞買房,就是看好東協的發展。阮慕驊強調,吉隆坡的房價較亞洲各國低,租金報酬率約為5%,目前在馬來西亞的「信義區」置產,每坪才40萬元,相對台灣便宜許多,未來東協經濟發展,將帶動當地房地產,因此他將資金轉入,未來除了當包租公,也希望數年後價格上漲,歡喜收割。

阮慕驊目前持有的房地產,包括北市瑞安街三十坪一樓公寓,市值四千萬元以上,復興北路五十坪商辦,市值約三千五百萬元,雖然有兩千多萬元的貸款,但財富已經很驚人。

十年前阮慕驊只是中央社證券組的組長,當時薪水要突破百萬都很難,但生平第一次出書,版稅就有百萬,開啟他多元收入與資產配置的財富大門。

阮慕驊說,在台灣靠單一薪水一定不會富有,○四年起,他靠上談話節目、主持、演講、出書等多元收入,收入比上班族倍增。多年來他也積極投資,台股無役不與,雖曾多次受傷,但每次受損程度都漸漸縮小;○五年開始,更將投入股市賺的資金,開始投入房地產。

○七年底,他認為股市漲多要回檔,因此把資金全數抽出,但每月還是定時定額扣款投資台股基金與全球股市基金,每月台幣18萬元,扣了十多個月,金融風暴一來,基金最慘虧損40%,損失數百萬元,但咬牙持續扣款,甚至底部加碼投資,到○九年,基金回報15%;之後把大部分資金約兩千萬元去買復興北路五十坪辦公室,現在市值至少三千五百萬元。阮慕驊做好適當的資產配置,股、房連動下,當然也創造了大財富。

像阮慕驊這些投資高手,過去都是上班族,卻能運用自己的方法,從百萬賺到五千萬;但時下的年輕人,面對低經濟成長、但高物價與高房價的大環境,少有危機意識,多數人喜歡遊美景、吃美食、買高貴的手機,玩樂主義至上,對財經資訊的接觸興趣缺缺,而且喜歡與同僚聊長官的八卦,罵老闆成為熱門的聊天話題,反而缺乏年長十歲、眼界更高的財富導師;而投資喜歡聽明牌,缺少投資的方法以及紀律,因此只能淪陷在抱怨薪水低、錢不夠用的窮苦漩渦中。

創富變有錢是喜悅的,抱怨世界只會平添無奈,要擁抱喜悅還是讓無奈無限延伸,其實只要掌握百萬賺五千萬的六件事,心念一轉,化作創富的行動力,財富將離你愈來愈近。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oooxxx52&aid=10096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