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絲路單車--天水.伏羲廟
2018/11/17 15:09:22瀏覽1003|回應0|推薦2

絲路單車--天水.伏羲廟

天水伏羲廟.是目前中國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建築年代最早的紀念上古"三皇"之首[伏羲氏]的明代建築群.伏羲創八卦.奠定易學基礎.創造文字雛形.結網罟.發展漁獵生產.製嫁娶.改變婚姻型態.肇啟中華文明.被稱為"龍祖".歷史上一直位列三皇之首.天水伏羲廟又被人們尊稱為"中華第一廟".

搭6路快速公車.由麥積區天水火車站回到天水龍城廣場(中心廣場).路口金黃色古式建築群是文廟及文廟商場.

穿過龍城廣場.來到解放路與大同路口的[陝省會館].看牌樓石雕的大氣.就知道陝西商人的實力.現已改為文化藝術展覽館.

[陝省會館]內的展覽館.大門深鎖無法入內.

[西關]牌樓.西關是天水古城區.

常記呱呱(老店).在西關歷史古巷的育生巷內.是天水最老.味最正的呱呱.每天早晨8點前.全天水排隊最長的早餐店.呱呱是天水獨有的一種用蕎麥製成的小吃.是天水人每天的早餐.而.我們是下午到.當然要吃閉門羹.

又回到解放路盡頭的[伏羲城].這是東側牌樓.這個城門.昨天和今天我們已進出多次.

伏羲廟前廣場的牌坊群.

廟前廣場.

伏羲廟.整個建築群包括牌坊.大門.儀門.先天殿及太極殿.沿縱軸線依次排列.層層推進.莊嚴雄偉.

要進伏羲廟.先到廟門左側的遊客服務中心買票.

伏羲廟的門票40元.天水市博物館在伏羲廟的右後側.憑伏羲廟門票.可以免費參觀.

伏羲廟的大門.整體建築坐北朝南.四進六院.具有典型的中國古代宮廷式建築格局.

伏羲廟大門的門匾.

伏羲廟各院內遍布古柏.為明代所植.原有64株.象徵伏羲六十四卦之數.現存37株.雖部分老朽.然.大部依然挺拔蒼翠.濃蔭蔽日.

先天殿又稱正殿.大殿.在中院後部正中.是伏羲廟的主體建築.巍然屹立院子正北的磚造月台上.

大殿正中的[一畫開天].係指伏羲創文字時.創造的第一個字就是[一].

大殿內.正中神龕有伏羲彩塑巨像.

藻井頂棚中央彩繪河圖居中的先天八卦.和四周等分為六十四格.內刻繪六十四掛圖.在中國古建築中絕無僅有.

伏羲創八卦.所以.高3米有餘的伏羲聖像.手托八卦.目光如炬.正襟危坐神龕之中.靈氣逼人.

伏羲聖像右側的龍馬雕像.

伏羲聖像左側的[河圖洛書]石盤.

古樸木雕屏風.

太極殿.又稱退殿.寢殿或寢宮.以符前宮後寢之體制.

太極殿正面不及先天殿華麗.但盡間明代木質窗櫺透雕團龍.團鳳.雕刻精湛.栩栩如生.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這個團龍.團鳳的圖案.也印製在門票上.

太極殿.原也供奉伏羲.後祀神農.

太極殿內的擺設.

由太極殿後門出去.有寬廣的后花園.

后花園原建於明代.以[見易亭]為中心.是個環境優雅.風景宜人的園林小景區.

見易亭內有[羲皇故里]的石碑.這是江澤民在1992年8月視察天水時的親筆題詞.天水.古稱秦州.是中華人文始祖伏羲的誕生地.及伏羲文化的重要發祥地.素有[羲皇故里]之稱.在唐朝開元盛世時.秦州(天水)更是西出長安的一大重鎮.故有這樣一個說法:如果想看1000年前的中國.就去長安.如果想看8000年前的中國.就去天水.

后花園右邊的伏羲學院.

后花園左邊的的天水市博物館.憑伏羲廟門票.可以免費入內參觀.

進入博物館.正中央有八卦的立體圖.背後牆壁是伏羲女媧人首蛇身交尾圖.頂面是宇宙星空.

藍色的宇宙星空.

陶彩繪金剛踏鬼俑.

另一個陶彩繪金剛踏鬼俑.

卦台山的模型.卦台山又名畫卦山.相傳為伏羲仰觀天.俯察地.始畫八卦的地方.處於三陽川西北端.卦台山如一巨龍從群巒中探出頭來.渭水環流從東向西彎曲成一個"S"形.把橢圓形的三陽川盆地一分為二.畫成了一個天然的太極圖.

卦台山的實景.卦台山地處天水市渭南鄉.(圖片摘自天水在線)

參觀博物館後.出伏羲廟右轉.走向西側牌樓的[伏羲城].

一走出西側牌樓的[伏羲城].很快就接到市場.這攤是核桃攤.生核桃正在剝殼.

花鳥魚蟲古玩市場.外面擺滿攤位.

整車的石榴.

沿著友好路.慢慢逛.看到賣菜的阿婆手裡.拿的是支付掃描碼.買菜的小姐.拿手機一掃描.就完成行動支付.大陸的行動支付.真是厲害.

紅高粱酒.在賣散酒.

麵皮攤販.右上角也掛有[支付寶]的行動支付.

攤販街的盡頭.就是藉河.

藉河上的紅色步行橋.

走過藉河的步行橋.橋另一端就是天水師範學院.這條橋也可通行單車.其提供師範學院學生方便的逛市場.

由師院路走回羲皇大道西路的同福快捷賓館.從伏羲廟到賓館.共約2.4公里.今天早上.從這裡出發參觀麥積山石窟.下午參觀伏羲廟.真是充實的一天!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oldtang&aid=119966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