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日本瀨戶內海自行車/岡山/後樂園(日本三大名園)
2014/01/07 18:04:21瀏覽1549|回應0|推薦1

 日本瀨戶內海自行車/岡山/後樂園(日本三大名園)

岡山<晴朗之國>.是日本晴天率最高的縣.一年約有270天是晴天.除了是著名桃太郎故鄉及岡山白桃外.最著名的就是<後樂園>.與金澤兼六園.水戶偕樂園並稱為日本三大名園.

小豆島土庄港搭渡輪約70分鐘可到岡山港.下船後騎到岡山市區縣廳通的天滿屋百貨公司約10公里.

今晚住宿岡山Okayama View Hotel.位在天滿屋百貨公司/巴士總站附近.

旅館鄰近的表町商店街.

從旭川上的月見橋俯瞰城見茶屋.

旭川畔的城見茶屋.位於後樂園南門外側.很有思古之幽情.

月見橋畔的指標牌.幾乎已將岡山市景點羅列.

岡山後樂園以前是池田藩諸候的私人庭園.取<先憂後樂>之意.起建1686年.於1700年完工.現在是國家指定的特別名勝古蹟.也得到法國米其林的旅遊指南最高等級三星的評價.

後樂園的面積約為13公頃.園內主要建築物是正門入口的延養亭.以前是諸候的休憩居所.旁邊還有能樂舞台.

後樂園從旭川約5公里上游處引入河水.將引入的河水建造曲水.池塘.瀑布各種水景.使得園內處處有活水.又用園路.小路將寬闊草地.水池.假山.茶室連成一體.形成獨具匠心的<林泉回遊式庭園>.循園內繞一圈.就好像欣賞一卷繪畫捲軸般.

曲水畔綠草如茵.配上石燈籠.非常詩意.令人心曠神怡.

跟其他日式庭園不同.後樂園比較罕見的有寬闊的草地.使園區整體氛圍展開出較為開闊的風土氣候.

以澤之池.唯心山為中心.

澤之池.背後唯心山.最後為岡山城.

五十三次腰掛茶屋旁的慈眼堂.是藩主池田綱政為了池田家和領民的繁榮.建立的觀音廟.是池田家最主要的祭祀場所.也是家臣們的參拜重點.

唯心山的山頂能一覽園內全景.眺望澤之池.池中三個島嶼.由左側數來分別是白砂覆蓋的砂利島.有釣殿的御野島.及有茶室的中之島.

中之島旁邊廣大園地的井田.

唯心山下的曲水.因為是活水.異常清澈.

唯心山下的「流店」.亭子一樓四面開放,中央有條小溪流過,這樣一間有小溪流過的涼亭式建築.在日本也是很罕見的. 這樣的設計是希望二樓能夠消暑.流店是藩主散步的休息處.

「流店」外古樸松樹.

南門內側的茶屋及紀念品店.

 岡山城背臨四季清水流淌的旭川.並以隔河的日本名園之一的後樂園為背景.其天守閣的基台向北突出.構成不等邊五角形.這個形狀很特別.在日本也是獨一無二的.

岡山城.位於岡山市北區.由於漆黑的外表.又名「烏城」.進入本丸馬上可以看到岡山城天守閣.城郭構造為梯郭式平山城.天守構造是複合式望樓型4重6階(1597年所築).後被戰火焚燬.在1966年重建.

後樂園和岡山城原有套票.現因岡山城有特別展覽.單獨賣票就要800日圓.

岡山城內的備前燒工房.<備前燒>具有1000年傳統而自豪的土火工藝.其特徵是既不塗釉藥也不畫彩畫這種樸素的手感.它是岡山工藝品.也是日本最出名的陶器之一.2012年4月20日開始以「岡山城天守閣內備前燒工房」的名稱.遷移到岡山城的天守閣裡.體驗備前燒製作.平常費用 1200元日圓.時間為1小時.

很有日本風味造型的風箏.

金色的魚鯱.屋頂側有魚尾形的裝飾.稱為鯱瓦.類似中國傳統屋簷上的獸頭瓦.具有鎮壓避邪的含意.「鯱」因為是日本特有的「和製漢字」.因此是沒有注音可以唸的.鯱魚是人們假想中的一種動物.獸頭魚身.在古代建築中經常被作為屋簷角處的裝飾.用來避邪防妖.還有一說是魚口朝向城內.魚口噴出來的水在有火災時.可以保祐火災平安消除.

大名乘坐的轎子.江戶時代各地大名都需要從自己的領地前往江戶“參勤交代”.“大名行列”就是當年往來時的隊列.大名乘坐的轎子是“大名行列”中之一的裝備.

天守閣給遊客拍照留念.

岡山是桃太郎故鄉. 桃太郎據說是從岡山起源的傳說.也是代表日本有名的傳說之一.桃太郎大通有寬敞人行道及單車道.並有桃太郎活動的旗幟.

街道上的單車專用道.

岡山地方美食--半釉汁炸豬排蓋飯的創始店.由味司野村在1931年創業時開創.後普及到全市.

炸豬排蓋飯使用當地生產朝日米.放上高麗菜和現炸豬排.再淋上創業至今口味不變的圓融口味半釉汁.令人齒頰留香.

 Mont-bell戶外用品專賣店.lili非常激賞.到日本一定要買的啦. 

 這是條寬闊的單車專用道.

綠道公園位於岡山火車站附近.由西川.枝川綠道公園結合.貫穿市中心.南北長2.4公里.是市區很棒的綠園道.西川原為市內農業灌溉用水的溝渠.這個綠園道也是許多年台灣官員來考察觀摩的地方.

枝川綠道公園位於西川綠道公園另側.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oldtang&aid=10356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