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10/30 17:11:22瀏覽261|回應0|推薦1 | |
基於追求文字最少量的美學堅持,我幾乎沒有在社群媒體上發過長文。不過,這幾日來關於歸還蘭千文物的事件,網路上充斥著各種聲音,故宮當然也有官方的說法和回應。身為曾經是故宮的成員,雖然已是退休身份,還是決定打破慣例,回憶一些親身的經歷。 蘭千山館文物的首批寄存,溯源於1969年,林季丞先生寄存的動機和發展始末,在幾位朋友的臉書發文中,已經詳細述及,容我不再重複。 2002年,蘭千山館的第二代林翰東先生等六人,決議將另一批書畫寄存故宮。當時我身為書畫處典藏科科長,全程參與了文物點交過程。在展開文物做照相記錄的當下,察覺到這批書畫的保存狀況,遠遠不如1969年所寄存的第一批文物,不但卷軸內沉積了諸多蟲遺灰塵,很多亦已殘破傷損。為了避免庫房內的舊藏文物遭受蟲害波及,我立即委請裱畫室(當時仍隸屬書畫處)同仁,進行寄存文物的全面清潔與修護。值此之後,第二批寄存文物也和第一批寄存文物一樣,曾多次被選入院內的例行展和特展。 以近十年的展覽為例,2012年7-9月,我曾以「名品聚焦」為題,單獨展出〈華喦寫生冊〉24開,並出版特展圖錄。根據寄存合約所訂,故宮凡出版寄存文物的圖錄,都必須致送給寄存人以資答謝。所以即使他們分居各地,不克親自來故宮看展,還是可以接收到故宮尊重及善待寄存文物的用心。其他如2019年7-9月的「故宮動物園」和2022年7-9月的「草蟲捉迷藏」特展,都曾選展蘭千文物,甚至成為展覽中吸睛的亮點。 2016年,故宮和蘭千山館文物寄存代表重新簽署合約,為了因應寄存人的期待,特別重新提件,拍攝文物的高階數位影像,並且逐件登錄文物的基本資料和保存狀況。由於件數龐大,這項工作是採取分年執行的方式進行,但均已順利完成,並交付給寄存人查驗。 2021年初,我尚擔任書畫文獻處處長之職,在提報翌年新展覽計畫時,為讓蘭千山館寄存中的精彩作品得以更大規模地介紹給廣大觀眾認識,同時讓寄存人感受到故宮對這批文物的重視,也更願意繼續寄存,特別規劃於2022年10-12月推出「蘭千山館書畫特展」。後來因為人事異動,8月份起我不再擔任行政職,2022年10-12月的特展,後來也調整為「寫盡繁華—晚明文化人王世貞與他的志業」特展,我雖然深感失望,但也只能尊重。萬萬沒想到,事情竟會演變成蘭千山館整批文物要歸還給寄存人的結果。難過之餘,不免私心以為,如果「蘭千山館書畫特展」如期推出,「寫盡繁華」延後到2023年1月再展,情況是否會有所不同呢? 我雖然願意相信,這批文物一旦終止續約,並全數歸還,寄存人一定願意努力保存。但平心而論,蘭千文物如能繼續留在博物館內,不僅保存環境較優,也絕對可以發揮更多元的藝術教育功能。 我並不知道歸還蘭千文物的提案,在故宮院內有經過哪些討論的過程?但是當年處理蘭千文物寄存的故宮人,幾乎都已經退休,新的主事者若是沒有事先聽見「宮外」的聲音,純粹「依法行事」,快速處理了結,到最後讓當年蘭千山館主人林季丞先生的一番美意淪為泡影,未免令人扼腕! |
|
( 心情隨筆|工作職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