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北京法源寺,作者李敖
2010/01/10 21:08:53瀏覽540|回應2|推薦1
北京法源寺這本書曾提名過諾貝爾文學獎,它是歷史小說,可惜並沒有得名。
它其中的內容,是以戊戌六君子中的譚嗣同為主角,康有為、梁啟超、大刀王五、光緒皇帝、慈禧老太婆(西宮太后)、慈安(東宮太后)等人為配角,編織出一幕幕的歷史悲劇。
其中所暗含的含意,並非主要敘述歷史情節,要是主要著墨於對他之中的對話。對話裡,其中不少暗含著佛理,表達出李敖本身想表達的意念。
他那時候正被蔣介石給打入黑牢,等他出獄後,他將他所要表達的意念都化為文字,由譚嗣同替他表達出來。
其中最主要的,還是對於「對」與「錯」、「是」與「非」,著墨最多。由不同的觀點,來看是非,由不同的時空來看對錯,在清朝時,康有為主張改革,而有了「百
日維新」,所以他被清朝人認為是改革派,到了民國,他主張君主立憲,卻被民國人視為守舊派。那他到底是屬於革新派呢?還是守舊派?他做的是對?還是錯?
蒙古人是外族,非漢人,也非中國人,所以文天祥不屈而死,可是到了清朝,中國版圖擴大不少,蒙古也納入中國了,那麼文天祥死的意義為何呢?
譚嗣同原來反帝制,可是受光緒重用後,卻為光緒而死,他是「死君」呢?還是「死事」呢?為什麼在保皇黨的眼中,他堅定了保皇黨的意念?又為什麼革命黨人的眼中,卻又成了改革無用的明證?
書中主要是告訴我們,對與錯並無絕對,而是看你站在那個角度罷了﹗
以我的觀感,這本書沒有得獎的主要原因,規納如下:
1.對人物刻劃雖然深刻,可惜場景、事物描寫不清。
2.對於故事的描繪雖然仔細,歷史也十分考就,但是表達情感並不強烈。之前我拜讀過「三島由紀夫」的「午夜曳航」,其中故事就瀰漫一股十分沉重的死亡氣息,撼動人心,不愧是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不過三島由紀夫也大概參透了死亡,如三毛作家一樣,他選擇了自殺,舉槍自盡結束一生。而「北京法源寺」就沒到達撼動人心的地步。
3.所要表達的主題太多,隱含意念太多,形成多頭馬車,反而不精,如在同一意念主題發揮,當有較好的表現。

在我看來,這本書是個失敗的歷史小說,不過卻是個成功的哲學書,有興趣的人可以拜讀看看。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nobility&aid=3673855

 回應文章

牛兒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
2010/01/29 11:29

不得不說他的確讀了很多書

也會分析

但一本小說要如何瑣碎分析

自然就少了那種"fu"


牛兒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
2010/01/28 22:10

我有看過這本阿

我個人認為李大師寫得太囉嗦了

Rick Chen(nobility) 於 2010-01-28 23:11 回覆:
其實看過這本書以後,我就對李敖的書沒什麼興趣了﹗
我是因為比較喜歡歷史,才去翻閱這本著作的﹗結果滿失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