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0/14 15:11:49瀏覽688|回應0|推薦2 | |
~ 請大家幫忙,發動網路力量 ~
2. 每個人在部落格都貼這則新聞的相關文章,發表你對這件事的看法 3. 點選、引用這篇文章的新聞網站,讓新聞媒體知道這件事情有很多人關注 4. 寫信給新聞媒體,關心這件事情
2008/10/12台灣英文新聞 http://www.etaiwannews.com/etn/news_content.php?id=761267
2008-10-13 中國時報 【盧金足/台中報導】 中華國際人權促進會和上百名家長,十二日在台中市發起萬人連署,抗議董氏基金會以慈善之名,誘導教育部在校園對學生做憂鬱症篩選,協助廠商推廣憂鬱症用藥,質疑此舉侵犯隱私權、圖利藥商;還向總統馬英九喊話,不要讓學生被貼上憂鬱症標籤。 昨天下午兩百多名家長和醫生、藥師站出來,抗議董氏促使教育部訓委會,在校園大規模進行學生憂鬱症篩檢,懷疑背後與生產抗憂鬱藥品的藥廠有關,大罵當愈多人吃抗憂鬱劑時,誰是最大受益者? 有傾向就給藥 孩子被貼標籤 促進會理事長許雅琛表示,董氏是台灣知名公益團體,他們多次抗議都像小蝦米對抗大鯨魚未獲得回應,所以從台中市發起第一站萬人連署,再前進台北、台南、高雄等地,讓家長了解憂鬱症不一定要靠藥物治療。 吳姓家長痛批,小朋友到學校讀書,被老師照三餐問「你有沒有憂鬱症?」問到小孩子都快得憂鬱症;學校一發現孩子有憂鬱症傾向,馬上要學生吃藥,讓孩子因被貼上憂鬱症標籤遭排擠;又因被列為高危險群,還擔心以後就業困難。 他說,憂鬱有時只是一時的心理現象,卻被當成病,現在衛生署長葉金川為了大陸毒奶粉事件,「悶」兩個禮拜,心情很不好,難不成也該列入有憂鬱症傾向;馬英九民調差,愁眉深鎖,是不是也算有憂鬱症要吃藥? 大幅散發量表 助長藥物氾濫 醫師陶昌文炮轟,政府淪為董氏和廠商圖利工具,無形中荼毒下一代的健康,強調憂鬱症不被精神科稱為「憂鬱病」,就因憂鬱只是一種「憂愁心悶」現象,是正常心理波動現象不是病,但董氏在校園和連鎖超商散發憂鬱症量表,大張旗鼓調查,豈不是在助長更多人服用抗憂鬱的藥? 許雅琛表示,台灣每年精神科用藥費用高達一百卅三億元,龐大藥品市場成為藥廠覬覦大餅。依董氏提出的資料,四個人當中,就有一人有憂鬱症,抗憂鬱藥品泛濫,將讓小孩成為精神科藥物的禁臠,要求還給校園清淨健康,不要成為幫藥廠賣藥的幕後黑手。 董氏:扭曲、指控不實 2008-10-13 中國時報 【張翠芬/台北報導】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主任葉雅馨指出,董氏近年在校園大力宣導憂鬱症防治,目的是希望及早預防,並幫助學子找到適合自己的抒壓方法,並未強調必須服藥,外界的說法完是「不實的指控與扭曲」。 葉雅馨表示,董氏是站在預防與宣導的角度,推動不同年齡層有不同的憂鬱量表,讓有憂鬱情緒的孩子及早獲得幫助,或許看看課外書、游泳、運動,就能抒發憂鬱情緒;除非自己無法克服,才需要專業諮商、心理師或醫師的協助。 葉雅馨強調,基金會並未強調憂鬱症必須服藥,而是希望幫助需要的人可以獲得專業協助。基金會自民國七十九年起,即開始心理健康促進往下扎根的教育工作,八十八年起,以憂鬱症預防宣導為主軸,希望社會各界和董氏一起持續關心與支持憂鬱的朋友。
2008-10-13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oct/13/today-life5.htm 醫師聲援 反對服藥 〔記者徐夏蓮、王昶閔、胡清暉/綜合報導〕中華國際人權促進會十二日在中市舉行記者會,抗議董氏基金會和教育部聯手,在校園進行憂鬱量表篩檢,目的是要餵食學生精神科藥物、圖利藥廠,將在全國各地發起針對憂鬱症「反篩檢、反服抗憂鬱藥物」連署活動。 麻醉科醫師陶昌文、內科醫師蘇熙文昨天也站出來聲援中華國際人權促進會,針對憂鬱症提出「反篩檢、反服藥」的論調。陶昌文說,憂鬱只是一種現象,不是病;蘇熙文說,服用抗憂鬱藥物的副作用中,有引起自殺這項,病人服藥前了解嗎?中華國際人權促進會強調,一旦服用藥物,後患無窮。 董氏:未與藥廠合作推銷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主任葉雅馨澄清,相關教育宣導活動是希望教導學生去檢視與紓解憂鬱情緒,目標是宣導憂鬱症的預防,而非憂鬱症的治療與用藥,更沒有推銷任何藥物。董氏說,相關宣導活動未與藥廠合作,贊助的民間捐款來源相當多元,藥廠所佔比率,絕對不超過一%。 教育部訓委會常務委員柯慧貞表示,教育部補助董氏基金會和大學合作推廣憂鬱症宣導,也補助大專院校舉辦「如何分手」、「生涯發展」等主題週及系列講座,宣導目的是希望同學們若有憂鬱情緒,懂得尋求心理諮商,或透過運動、思考轉念讓心情up起來,絕非只靠藥物。 由該人權促進會發起的萬人連署記者會,請來服用抗憂鬱症藥物「受害者」陳威廷現身說法,呼籲董氏基金會、教育部都不要再被藥廠利用了。 過來人現身說藥害 現年三十一歲的陳威廷說,他唸成大水利工程系三年級時,因感情問題心情低落,被家人帶去看精神科醫師,服藥後昏睡三天,整個人根本無法思考,連刷牙這麼簡單的動作都出問題,服藥五年間,進出醫院六次,如今他停藥超過一年,反而生活變正常了,他把自己的親身遭遇寫在部落格上與網友分享。 中華國際人權促進會理事長許雅琛指出,憂鬱症以量表篩檢,如今已成全民運動,二○○四年台灣吃掉一三三億元精神科藥物,再這樣繼續篩檢下去,台灣的孩子還有未來嗎? 董氏說,多年來,自殺始終排名國人十大死因的第九位,今年衛生署公佈去年數據,除了十五到二十四歲族群,各年齡層自殺率都已下降,可見學生族群需要更多關注,引發自殺的成因很多,憂鬱症則是其中之一。
〔記者徐夏蓮/台中報導〕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長賴德仁昨天針對中華國際人權促進會「反篩檢、反服藥」的主張,反問該會憂鬱症患者「不篩檢、不服藥」之後呢?他擔心這種論調會重挫醫界在自殺防治議題上多年努力成果,更會造成憂鬱症患者自殺率大增。 賴德仁理事長表示,醫界已有研究顯示,憂鬱症患者的腦部影像及生化方面,確實有明顯的生物學原因,絕不是精神科醫師自己創造出來的。 他指出,台灣憂鬱症患者的就醫比例本來就遠低於國外,根據統計,憂鬱症患者第一次就診後就不來看診的比例佔二成、就診一個月後就不來看診的比例高達五成,就診三個月後不來的則佔了八成,台灣憂鬱症患者普遍存在就診率、續診率全都低的情況,已經讓精神科醫師頭痛了,如今再有這種主張「不篩檢、不服藥」的論調,對憂鬱症防治雪上加霜。 他表示,憂鬱症和自殺率有密切關係,也和身體上的病痛息息相關,老年憂鬱症患者併發失智的比例,即較沒有罹患憂鬱症的老年人高,糖尿病等患者如果併有憂鬱症,會降低服藥的意願,最後因原來疾病惡化,也會使死亡率增高。 他憂心地指出,「反篩檢、反服藥」的主張,恐會增加憂鬱症患者不願就醫、不願服藥治療的比例,這將使得台灣去年已較前年好不容易降低十一%的自殺率再度攀升。
2008年10月13日 蘋果日報中部版
對董氏基金會說法之回應
董氏說扭曲與不實的指控,董氏基金會說藥廠對董氏的捐款少於1%。以現有証據顯示,輝瑞藥廠至少已捐款1,300萬。以這樣的數字推論,董氏基金會接受捐款超過13億,請你公佈捐款的來源,讓全國人民來檢視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董氏沒有與藥廠合作,那麼董氏基金會不斷的與藥廠合辦活動,為藥廠帶來更多的潛在消費者,若這不能稱之為行銷,那又稱做什麼呢?
柯慧貞所推動的憂鬱校園篩檢,將全國四分之一的人民,導引成自我懷疑是不是有憂鬱症的狀況,請問這對大家有什麼好處?最終的得利團體是誰呢?
藥廠對董氏基金會的捐贈,合辦很多的活動,甚至推動憂鬱症校園篩檢,變成一種全民運動,請問這樣的動機是什麼?請問最後的得利者是誰?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