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甚麼是「成功」?怎樣能「快樂」?
2010/07/17 10:50:43瀏覽464|回應0|推薦0
如果孩子想去學修車(俗稱黑手),身為爸媽的我們,是會鼓勵他暑假去機車行打工,還是賞他兩巴掌叫他乖乖唸書準備考試?相反的,如果孩子說他以後想當醫生,我們會很開心地幫他把書房冷氣打開並送上飲料點心,還是會叫他穿上運動鞋去操場運動一下,不要整天待在書桌前跟個呆子似的?

在我看來,快樂的黑手和快樂的醫生同樣都擁有幸福,但是我相信全台灣沒有幾個爸媽會這樣認同我,大部分人的心中都會認為:
「醫生」等於「賺大錢又有地位」等於「成功」等於「一輩子幸福快樂」;
然後「黑手」就等於「賺不了錢又沒地位」等於「失敗」等於「一輩子沒有用」。

於是「逼著孩子唸書」自然而然就變成台灣長久以來的「全民運動」。

我認為,一個人能夠快樂的活著,就是成功的人生!

人要怎麼樣可以快樂呢?這個問題全世界只有一個人最清楚,那就是自己。所以要找到一條快樂的路,首要工作一定就是「認識自己」。這件事很簡單嗎?不,這其實很難!因為很多人終其一生,從讀書到工作、從成家立業到養兒育女,根本就不曾想過自己要的是甚麼,然後一輩子就結束了。不然我們做個簡單的測驗,請問:
你覺得你在做甚麼事情的時候最開心?
如果你可以輕易地回答出這個問題,那我相信你一定常常這樣做,也一定常常開心。(但是請注意,你喜歡做的事必須是合法的,不然你可能有病…)

很多人不快樂,並不是因為自己「失敗」,而是因為不認識自己。

比方說,如果你和我一樣,擁有台大的博士學位,卻只是一位鄉下高中的老師。你會因為沒有進入大學任教、或是因為沒有前往研究機構繼續研究工作而失落;還是你會因為待在鄉下工作負擔較輕,可以有更多空間發展抱負而開心呢?其實快不快樂的關鍵在於,你自己想怎樣!

如果我的能力、興趣都不是進入大學或研究機構的料,但我還是想擠進那個窄門,那結果要不就是進去了但表現很爛,要不就是進不去而自怨自艾,最後不論有沒有擠進去,下場都很是不快樂。現在社會上大部分不快樂的人都是這種情形,要不就是自認為懷才不遇,要不就是在拼命苦撐,這都是源自於對自己的瞭解不夠所導致的。

當然真正的懷才不遇一定也是存在的,這種時候與其自怨自艾不快樂,還不如砥礪自己繼續向上,當「才」提升了,「遇」的機率一定也會跟著升高。

另一種不快樂的情況是來自於社會價值觀的壓力。像是如果我去當黑手,首先是我的左右鄰居和親戚朋友就有可能笑我沒出息,笑我爸媽教育失敗(目前台灣社會中,不會唸書的小孩就等於教育失敗)。如果我可以發自內心的認為,你們這些只懂得賺錢的人才可悲,我只要修好一個不會動的引擎都超有成就感、超快樂,那你就可以得到快樂。但很多人此時就會陷入「我好沒用」的漩渦,變得不快樂。

像前一陣子日本居然把三十歲還未結婚、生活悠閒的女性稱為「敗犬」!這跟台灣把不會唸書的孩子歸類為教育失敗或社會的累贅不是一樣荒謬?如果說「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是生命的意義,那人類更不應該繼續繁殖了,因為整個地球的生命會因為人類增加而大幅減少。為了地球好,少一點人唸書,還可以少砍幾棵樹。

所以,當周圍的人用一些所謂「社會價值觀」來攻擊我們的時候,雖然不一定要跟這些膚淺的人辯駁,但我們要堅持住自己的想法,做自己想做的。有時候周圍的人講久了,難免會產生懷疑說,「我這樣想難道真的錯了?」。這就是我們身處這個社會最難捱的地方,一旦我們的想法不同於「主流」的價值觀,就必須不停地與它戰鬥,以捍衛自己一點點無害的快樂。

主流的社會價值觀不是錯,但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的。唯有真正認識自己,才能找到自己的定位,找到真正的快樂。

上一個想法:給孩子「找到自己喜歡甚麼」的機會
下一個想法:你是在幫你的孩子,還是在害你的孩子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nmns&aid=423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