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性命轉換法
2010/12/07 10:51:24瀏覽524|回應0|推薦4
吾人茍持非相之說則已,如以吾書之所敘述,非盡無稽,則人自賦形稟氣以來,豈不於冥冥漠漠中,一若有主宰束縛,而莫或逃於宿命之數者哉!雖然,人定勝天之奧,吾於前文固不惜屢為暗示,何以故?以人之運命,非不能以自己之意志,自由變更之故,語云:貌隨心變,要在其人之心性如何耳,此說也,從一方面觀之,似與彼觀相流年等等,若相柄鑒,而其實相反者,適足以湘成也。今且先論人類之心性,究為何物。


其於相學上,大約可分三段言之,一為天性,二為理性,三為靈性,天性在腦髓下部,人與動物,均所具有,理性之額之上部,靈性屬於前頂部,今日之人類,大都棲息於普通天性者多,迴翔於理性者少,靈性則更不必言也,夫人類不能由理性,而更進於靈性之域耳(即精神生活),茍人人有高尚美妙之心,諸天世界,自我生滅,則彼相術,及其他各種學問,安能為我而設,然而今人,多位足以語此,姑讓一步而言,亦不過有一小部份,入於理性而止,其於靈性,則全屬門外,蓋今人對於物質物體,雖有多少理解,至人類之研究,實未能對於理性,真能實用,若於性質運命,得以理性而推測之,當可達於靈性之境,為吾人今為天性所囿,與動物無擇,質而言之,吾人腦髓中所活動者,飲食性、生命性、理財性、男女性而已,吾人人類,究為何而生,為何而死?曾無所解,吾人性質如何,吾之運命如何?更不待論矣。


今試舉一端以驗之,夫男女性者,豈非創造兒女之機關乎,固造兒女之法,亦有其道焉,今已不軌其道者多,故所生之子女,大半不肖,是即為棲息於天性之憑證,而我究何故而得不肖之子愚魯之兒,末由明也,茍繩以相學之原理,則洞若觀火矣,不寧惟是,且將有以利用之,即能將今所生之子或為政客,或為學者軍人,或為豪傑,皆為我所欲,又不獨生子為然也,即凡百事物,果能徇斯道而行之,則吾人便可棲息於理性,而邁進於靈性之域矣,相學者乃能'統一萬有之科學也,今世人不察,醉生夢死,既不識天性之所以為天性,理性之所以為理性,則我之境遇,我所生之子,純如其顏面之相,而為宿命所支配,夫又何尤!


今就一例言之,惜袁了凡少時,有一士人相之曰:足下某歲食廩,出貢後,選四川大尹,在任年數,娶妻無子,年齡亦不過五十三等等,了凡徵之其後所歷,盡符其言,於是了凡以為性命者,總信出於宿命,淡然無求矣,後入游南雍,未入監,先訪雲谷禪師於棲霞山中,對坐一室,凡三晝夜,不瞑目,禪師謂了凡曰:汝坐三日,不見起一妄念,何以養得到此,願得聞焉,了凡告以士人之言,禪師乃大笑曰:予待汝為豪傑,今不得不笑其愚也,於是禪師說因果報應,禍福所自招,即幸與不幸,莫不求諸己,欲求果,則不可不作因之理,徵六經,引佛說,諄諄諭焉,了凡大感,忽變從來志行,勉為積善行德,未幾登科第官至縣令,娶妻生二子,今竟六十有九矣云。此事載在其所著了凡四訓一書之立命篇中,遺其子孫,以為陰德陽報之實例,即了凡者於其始也,亦棲息於天性之中,一旦大澈大悟,乃由天性而入理性,由理性而躋於靈性之域矣。


方今之世,類多了凡未澈悟以前之人,既澈悟以後者絕少,故彼相學,亦得因而靈驗焉,而物質論者,每謂人之賢與不肖,純在遺傳,精神論者,則歸咎於前世之宿因,前者之說,其責在父母,為厥子者,無與也,後者之說,其責在己,於父母無與也,實則二者,全歸一致,前己言之,況今之世,積善因,得善果,重惡因,得惡果,往往現演報矣,可不懼哉!夫知我之前業,及其心性運命,則自奮發,修心改性,其顏面亦隨之,變為愉樂之色,及之前種之因,後得之果,由天性而入理性,更從此而至美妙崇高之靈性,斯可盡人類之本分矣,我相學之究竟,即在於此也,豈區區希冀靈驗也哉!




以上擷取自盧毅安老師的新人相學一書,性命轉換法篇,文詞優美,小2將此貼出與大家分享,欣賞相學之真諦。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nightmoonlight&aid=4672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