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老闆當客戶
有時候事情一忙,火氣難免上升,尤其當長官(俗稱老闆)雞蛋裡挑骨頭,爭執就免不了了。像這樣的無名火其實是沒必要的,大家都是為公司做事,而非為上司做事,看開一點就好了。我看過一本書,作者向客戶介紹部門同事:「她為我工作」,結果遭到同事當面糾正:「我不是為你工作,我們一起工作。」這句話給了作者很大的衝擊,日後時時提醒自己要尊重同事。其實「同事」兩個字就說明了大家一起工作,無分大小。只不過,主管因為握有權力,久而久之,心態難免會有階級之分,最後就會忘形。
最近我突發奇想,為什麼不能把老闆當成客戶呢?當老闆交代事情的時候,就把它看成是客戶上門,這樣心情就會完全不同。我們不會動不動就給客戶臉色看,因為客戶是衣食父母,但卻偶爾會對主管擺臉色,或是軟釘子,這樣合理嗎?
如果你當過主管應該就會有Sense,其實最常被主管交代事情的人,幾乎都是主管信任的人(挾怨報復的主管另當別論)。也就是說,當長官交辦事項,我們應該要欣然接受,而不是推三阻四。換個角度想,當客戶把錢送進門,難道我們還要往外推嗎?這樣想就對了。當沒有客戶的時候,我們要想盡辦法讓客戶上門,這樣才能生存。換句話說,老闆都沒有事情要你做的時候,你要有危機意識,而不是暗爽。
為什麼我們無法把老闆當客戶呢?因為客戶是依照服務的質與量來算錢,而老闆給的卻是固定薪資,當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又不是吃飽沒事幹。但我有個不同的想法,企業若無法提升競爭力,就很難在全球化的環境下生存。公司要提升競爭力,就要有優秀的員工。只要讓有能力、肯付出的員工有發展空間與應得的報酬,自然就會激發員工潛能,培養並留住有競爭力的人才。換句話說,未來的薪資結構一定會有大革命,固定薪資的觀念將不復存在。
聽到這樣的預測,積極正面的人會高興的睡不著,因為他們要出頭天了。消極悲觀的人也會睡不著,因為他們安於現狀不想改變,將來的命運會很慘。偏偏大部分的人都是屬於後者,包含我在內。你可能會說有勞基法的種種規範,想打破這樣的薪資結構恐怕不簡單。其實那是國內企業的競爭還沒有到達那樣的境界,老闆為了企業形象與社會責任,不會隨便請員工走路,因此我們才得以保住飯碗。
在台灣,只要還是賺錢的公司,都不會輕易資遣員工。久而久之,反而讓員工失去危機意識,這對公司的競爭力並沒有幫助。反觀美國,就算是賺錢的公司也照樣會資遣部分員工,但並不是為了瘦身,而是為了引進能為企業賺錢的人才,幫公司注入新血與活力,讓企業更有競爭力。資本主義走到極致,就是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無論我們喜歡與否都不會改變這個趨勢與事實。
趁這樣的時代還沒來之前,我們應該為將來可能面臨的高度競爭的工作環境找活路,並且慢慢適應。「把老闆當客戶」的觀念就是我在這樣的危機意識下發展出來的。最近身體力行,感覺效果不錯。雖然只是單純的心態轉變,結果卻連帶著整個工作環境都跟著變。因為我們的態度不一樣、口氣不一樣、方法不一樣,所得到的回饋就會是正面的、愉悅的。工作自然就不會有倦怠感,事情的進展也就更順利。雖然我不知道自己能夠用這樣的心態持續多久,但只要是認為對的事情都值得去試,不是嗎?
引用自: http://martinsu911.spaces.live.com/Blog/cns!1CE6055D8AF1C76C!1551.entry?sa=899847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