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佛說三摩竭經
2008/11/05 17:33:28瀏覽533|回應0|推薦3




佛說三摩竭經屬阿含部經典,本經內容敘述 佛以神通力令外道得入佛道之經典




轉貼http://buddhism.lib.ntu.edu.tw/BDLM/index.htm


修訂日期: 2006/04/12
發行日期: 2007/3/7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2, No. 129



原始資料: 蕭鎮國大德提供/張文明大德二校,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北美某大德提供



No. 129 [Nos. 125(30.3), 128, 130]



佛說三摩竭經



吳天竺沙門竺律炎譯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千二百五十比丘五百菩薩俱。帝王人民及諸天龍鬼神無復央數。爾時有難國王名分陂檀。不信佛法但好外道。日於宮中飯諸尼揵萬餘人。難國王常喜貢高。自謂智慧無雙。以鐵鍱其腹。常恐智慧從腹橫出。



王欲為其太子娶婦。即問左右群臣。天下寧有智慧如我者不。若有者我欲為子娶其女。大臣便受王教。即遍至國中求索。了無有如王。亦自知國中無有。即更遣使者行到他國。求索智士女。爾時使者即受王教。便至舍衛國。使者便問國中人民。是國中寧有好道賢者不乎。人答言有。使者言。姓字何等。人報言。字為佛。使者言。佛寧有女無。人言。佛者道人也。無有女。使者言。次復有誰人。答言。復有人字阿難邠坻。大賢善好道。有好女國中第一。使者言。何用為第一。國中人言。曾與太子祇共請買園田八十頃持上佛。復以象負運黃金數千萬億持雇園田。不貪重寶但念為善耳。使者聞國中人言。大歡喜自知以得消息即還本國白王言。迺舍衛國中有賢善者大好道。字阿難邠坻。難國王聞使者言。便作書即遣太子與群臣百官。嚴駕載珍寶。俱相隨到舍衛國。止頓太子著城外。使人便入城至阿難邠坻舍。時守門者。便入白阿難邠坻。外有使者來。阿難邠坻即自出應門。見使者黑醜如鬼。阿難邠坻大驚言。汝何等人乎。即答言。我是難國王使者。阿難邠坻言。卿來欲何等求。使者言。我來宣傳教命。難國王雖不相見遙相愛敬。人每往來歌歎卿功德無有量。聞君賢善大好道有女。故來欲為太子求君女。王亦自有書相聞。阿難邠坻即欲罵之。便自忍而不言。便呼前共坐。相問訊談語。使者便以書視之。阿難邠坻即讀書訖竟。答使者言。我有大人當往報之。若聽我者。我當還語卿消息。便留坐使者。阿難邠坻便到佛所。即前為佛作禮。却長跪叉手白佛言。今難國王遣使者來到我家。其人狀類黑如鬼。辭言。欲為王太子求我女三摩竭。今當云何。佛言。與之。阿難邠坻言。使者黑如鬼。其王太子當何類。我復曾從佛聞。難國王但事諸尼揵。裸形無有衣被。狀類醜黑驚怖我女耶。佛言不也。與之。當知是因緣。三摩竭應當於裸形國度脫八萬人。阿難邠坻不敢復問佛。心懷恨意。即還歸謂使者言。卿奉王教命。故從遠來求索我女。大善當相與。使者聞阿難邠坻言。即還到城外至太子所。便與太子相隨來。到阿難邠坻舍。即從車上下。金銀及禮娉與阿難邠坻。便共請人客。飲食相娛樂七日訖竟。阿難邠坻遣送三摩竭奴婢衣服及與珍寶無復央數。太子便載三摩竭去還歸本國。



  爾時難國王見子婦來歸即大歡喜。便請其師尼揵若陀弗及萬二千弟子。悉入宮飯之。難國王夫人及太子悉下飯具。爾時呼三摩竭來出。欲令下飯分共禮諸師。三摩竭適至第三門中。遙見諸尼揵悉羅坐裸形無有衣被。三摩竭即大驚。是為狗畜生無有異。便兩手覆面遙唾之。即還入室不肯復出。諸尼揵皆瞋恚三摩竭所。即告王言。從何得此熒惑不吉利之人在王宮。促遣令去。若不遣去者。當壞敗王國中。諸尼揵不肯復飯食即欲起去。王便辭謝諸師。我當為大師遣去。明日不復令現於宮中。諸尼揵及飯食訖便去。即日太子自往至三摩竭所。三摩竭時大瞋恚。教婢令閉門。如是四五日。太子不敢復往。夫人即問太子。何故不往。太子默聲不言。夫人以知之。即自往到三摩竭所。我為子娶。若今當承事我子。何故折辱我子。三摩竭答言。夫人子所事師及國中人民。皆如狗畜生無有異。夫人聞之大慚愧。即還白王言。大王。自用道智無雙。國中無有可王意者。王迺勞群臣八千里求婦。今婦無所畏難折辱我子。復面罵我言。比狗畜生。王聞夫人言。即自往到三摩竭所。爾時三摩竭大憍慢。不肯出為王作禮。王即遙問三摩竭。我行八千里娶。若以賢善故。若間者既辱我師。今復面罵夫人及太子。豈有不可乎。三摩竭報言然。大王師及夫人太子并其國中人民。皆如狗畜生無異。王即驚言。是小女子。今折辱我如是。我恐智從腹中橫出以鐵鍱我腹。我日飯諸道士萬餘人。誰能及我者。今汝交面相罵。三摩竭言。王國中人民所事師。常無有衣裳裸形相視。當有何等道。設使有道尚不足以貴。何況無道。大王。雖日飯是輩萬餘人者。皆是我所不恭敬輩。常唾賤者。爾時難國王大窮。即自思惟。當共誰議是事。



即自往到尼揵若陀弗所。前為師作禮白言。我娶婦以於舍衛國得婦。間者無狀。既折辱大師今復憍慢面罵我及夫人太子。比狗畜生。雖是婦不以婦禮事我。今當云何。師告王。復往問之言。汝國中人民所事。何如我國中人民所事。如何等言。王往慎勿得瞋怒徐問之。自當有語。王即受教如師所言。便至三摩竭所問言。汝國中人民所事。何用勝我國中人民所事。三摩竭言。我國中人民所事最尊。男女皆有衣裳尊卑異路。身體不相見。現有大小名佛。教授數千億萬人。皆令得度世泥洹道。入火不燒入水不溺。能典攬三千大千日月萬二千億天地。變化入無間出無孔。知當來過去今現在事。身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道德通達。諸天帝王人民雜會稽首來謁。王聞三摩竭語。即大踊躍歡喜。





  爾時難國王告三摩竭言。汝所事佛。寧可得見不。三摩竭言。我能為大王。遙請之即可致。王言。大善。迺相去八千里。請佛當云何。三摩竭言。不須大王遣人請。但當至意遙燒香請也。佛神通照知人心中所念。王夫人及太子皆當隨我後。三摩竭即自上高臺上。政服便向舍衛國長跪燒香。持頭面著地作禮言。今難國王。不知天下有佛。當用一切人民故。哀悲諸懃苦。願佛明旦與諸比丘僧。勞屈尊神來到難國王所飯。言適竟。香煙便達佛所。遶佛三匝於佛上化作香蓋。佛時適為無數千人說法。爾時阿難前長跪叉手白佛言。是何等感應迺爾。願佛解說其意。佛告阿難。難國王及三摩竭。明旦當請佛及諸比丘僧。三摩竭有至心欲令難國人民。悉捨邪見令向正道。香來至此請佛。爾時即告摩訶目揵連勅諸比丘僧。明旦當到難國三摩竭所食。摩訶目連受佛教。即宣語諸比丘。明日當就請。勿得他餘行於是三摩竭。皆令王夫人太子及諸婇女。齋戒燒香布坐席。設飯食具悉辦。三摩竭知佛當來。與王夫人太子婇女及諸尼揵共住中庭。三摩竭告王夫人太子。皆隨我後。今諸羅漢當先來至。佛最在後。卿曹慎莫驚怖。隨我所為。三摩竭於是復長跪燒香言。飯具已辦願佛用時。佛知三摩竭心所念。即告諸比丘。今日當到難國食。爾曹各以道變化自在所為。諸比丘即受教。中有化作龍虎。鳳凰孔雀牛鳩鴿百鳥梟獸交露帳者。諸眾僧悉在其中坐各各皆不同。爾時佛自坐師子交露帳中。即與千二百五十比丘五百菩薩諸天鬼神龍俱。從虛空中神足飛行。適至難國。佛便放光明天地大震動。諸羅漢菩薩各悉作變化先來下。難國人民見此變化皆大驚怖。王問三摩竭言。是佛不也。答言。非佛。三摩竭告王。勿恐是諸弟子也。佛最在後。身中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須臾之間佛俱從上來下。釋梵四天王在前導。諸天鼓琴作其倡伎而樂佛。三摩竭與王夫人太子。即持華香迎佛。前為佛作禮。便相將入宮即就座。諸菩薩阿羅漢皆前坐。大小相次。三摩竭即令王夫人太子前行澡水。便下飯食具。國中人民來觀者甚眾多。王令大臣閉宮門。人民見王閉宮門。大瞋恚王所各持斧欲破宮門。佛遙知之言。我所行化皆欲令作善。今難國人民皆來觀。而王閉宮門也。佛爾時欲令一切人等見佛。即使宮門牆壁悉化作水精色內外相見。難國人民見佛及諸菩薩羅漢皆大歡喜。





  爾時佛有一羅漢名賓頭盧。時坐山上忽忘至難國。賓頭盧坐來久。適欲以針縫縷衣。以鍼刺地。縷與衣相連。是時佛已應難國王宮中坐已。賓頭盧即以神足飛行至難國。山便隨賓頭盧後。爾時國中有一女人懷軀。見山來政黑恐墮其上。便大惶怖即墮軀。佛以遙知之。即令摩訶目連以神足飛行迎問。賓頭盧汝後何等。賓頭盧即還顧見山。以手攬山擲故處八千里。爾時賓頭盧即到前。為佛作禮却坐。

  佛告賓頭盧。我教天下人欲令悉度世。今汝既失期復殺一人人命至重是我道所不喜。汝從今已後。不得復隨我食及與眾會。若當留住。後須彌勒佛出。迺般泥洹去耳。賓頭盧聞佛說如是。即默然憂愁復自悔責。食訖便起前為作禮。及諸菩薩阿羅漢。共辭便入山中。爾時難國王師。尼揵若陀弗白佛言。寧可共捔道不。若不如者當投著井中。佛言。大善不須多言。三問不如者。當投著井中。尼揵若陀弗言。大善。佛即問。若誦經時云何。尼揵若陀弗言。我誦經時匍匐而行。匍匐而行是為狗。狗迺匍匐而行。尼揵若陀弗便不如佛。諸弟子皆瞋。餘語為賜那正說是事也。悉還恚其師所。取師欲投著井中。師即大惶怖。以兩手拒地不肯入井中。佛言。置之。





  爾時中庭自然有大火出。其焰上詣第七梵天。其火中自然有千葉蓮華。華上有五百梵天。皆叉手長跪問佛。飯何等人得福多者。飯何等人得福少者。佛答梵天言。譬如以五種穀散著火中。為生不。梵天言。不生。佛言。難國王前後所飯諸尼揵。譬如五穀著火中終不復生。今日飯佛及諸菩薩羅漢得福多無有量。譬如人有好地有好種。天復時雨何憂不生。今佛是一切人福田。隨人所種必得其願。愚癡人喜教他為外道。是人命盡皆當墮太山地獄中甚懃苦。悔無所復及。前人坐之未出。後人復教作之。世間人愚癡。但更相欺調。是故不知真道。若有黠人當學正道。其道不生不老不病不死。是為泥洹大道。世間凡有九十六種道。皆不及佛道。佛言。以一天下樹枝及與鳥毛。作筆書佛經。樹枝鳥毛悉皆可盡。佛智不可盡。大如須彌山墨磨研。四海水沾筆。須彌山墨四海水皆可盡。佛智終不可盡。五百梵天聞佛語。應時舉聲言。善哉。審如佛所言。於是五百梵天忽然不見。爾時難國王眷屬三百人。千二百婇女。五百大臣。見佛變化皆踊躍歡喜。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時二千婆羅門即除鬚髮皆作比丘。應時悉得羅漢道。萬二千尼揵應時悉解脫。中有得須陀洹道者。有得斯陀含道者。有得阿那含道者。國中細民復有六萬四千人。皆信向佛法即受五戒悉為優婆塞。佛說經已。即與諸菩薩阿羅漢俱現神足飛去。爾時難國王及夫人太子群臣人民。皆大歡喜。悉持頭著地遙為佛作禮。



佛說三摩竭經







白話翻譯
 

佛說三摩竭經

編撰者:自明居士
[2006/07/24--2006/09/18]

我聽聞如以下所說: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千二百五十比丘五百菩薩俱,帝王人民及諸天龍鬼神不可稱數。當時有(難國王)名字叫做:分陂檀,不相信不知道佛法但喜好外道。


國王每天於宮中施飯給(尼揵)一萬多人。(尼健:某種外道的稱呼)。難國王常喜歡貢高,自稱智慧無雙,並以鐵片擋在肚子前,因為常常怕智慧從肚子前跑掉。
此王想為其太子娶媳婦。即問左右群臣,天下有智慧像我一樣的人嗎?假若有者,我要為我子來娶其女,大臣便受王的吩咐,即遍至國中去尋找,但找不到有人像王
者,王也自己知道國中無有此人,即更派遣使者去其他國家,來尋找有女兒的智慧之人。


時使者便接受王的派遣,便來到舍衛國,使者便問國中的人民,此國中有喜好修道者的賢人嗎?被問之人答說:有。使者說,此人姓名為何。被問之人報說:其名字
為佛。使者再說:佛有女兒嗎?被問之人說:佛乃道人也,無有女兒。使者再問:再來還有誰呢?被問之人答說:再者有人名為阿難邠坻(非佛陀弟子阿難),是個
大賢者大善人喜好求道,其有女美好乃國中第一。使者再問:為何是第一呢?國中人答說:此人曾與太子祇共請買田園八十頃來供養佛,又以大象載運黃金數千萬億
奉持照顧園田,不貪重寶但以念善。

使
者聽聞此國中人所說,得大歡喜,自己知道已經得到消息,就回到本國稟告難國王說:舍衛國中有賢善者喜好修道,名字叫做阿難邠坻,難國王聽聞使者所說,便寫
了一封信,即派遣太子與群臣百官,帶著珍寶聘禮,一起相隨來到舍衛國,將太子安頓在城外,使者便進入城內!來到阿難邠坻的住所,當時守門者,便入內稟告阿
難邠坻:外頭有使者來,阿難邠坻就自己出去應門,看見使者又黑又醜有如鬼魅一般,阿難邠坻大為驚駭說:你們是哪裡來的人呢?使者答說,我是難國王的使者,
阿難邠坻說:你們來有什麼事呢?使者說:我來宣達我們國王的吩咐,難國王雖然不曾相見於您但遙相愛敬,此地人民往來都歌歎你的功德無量,聽聞您賢善喜好大
道且有位女兒,故來要為我們太子來求此婚事,我們國王也備有書信給您。

阿難邠坻心中很不高興想要把他罵出去,但卻自己忍下來,忍著招呼使者坐下來,勉強互相問候談話,使者便把他們國王的書信給他看,阿難邠坻就把信看完,回答使者說:我有大導師我應當前往向其報告,看導師有什麼意見,再回來答覆你,便留使者坐下等候。

阿難邠坻便來到佛陀的住所,即向前為佛作禮,長跪叉手稟告佛陀說:今天有難國王派遣使者來到我家,其人長得很黑形狀如鬼,說:要為他們國王的太子求我女兒三摩竭許配給他,我今天應當怎麼辦。

佛陀說:許配給他,阿難邠坻說:此使者黑如鬼,則其王太子應該也是如此吧!我又曾聽聞佛陀說,難國王只侍奉諸尼揵,這些尼揵身體赤裸沒有穿衣服,其形狀又黑又醜可能我女兒會嚇到。佛陀說:不會,請許配給他,應當知道此乃是因緣,你女兒三摩竭應當於此裸形國度脫八萬人。


難邠坻不敢再問佛陀,但心中很不舒服又不敢違背,即回來告訴使者說:卿奉王的吩咐派遣,故從遠方來求此婚事,其乃大善所以我應當答應。使者聽聞阿難邠坻說
後非常高興,即回到城外到太子暫居的處所,便與太子一起來到阿難邠坻的住所,即從車上,搬出金銀及禮娉給與阿難邠坻,便一起共請人客,飲食娛樂七日。


難邠坻遣送三摩竭奴婢衣服及一些珍寶無數,太子便載著三摩竭回到本國,當時難國王看見兒子夫婦歸來即大歡喜,便請其導師;尼揵若陀弗及一萬二千弟子,一起
進入宮中吃飯,難國王夫人及太子都一起,當時叫三摩竭出來,要一起下飯供禮分給諸師食用,三摩竭來到第三門中,遠遠看見諸尼揵悉羅沒穿衣服赤裸坐著,三摩
竭即大為驚駭,這豈不是跟狗畜生沒有不同,便兩手遮面不屑一看,就回到房中不肯再出來。


有的尼揵都對三摩竭產生不滿,即告訴難國王說:你從何處得此熒惑不吉利的人在此王宮,希望你速下令讓此女離去,若你不遣此女離去者,將會敗壞於你的王國
中,所有的尼揵不肯再吃飯食即起身要離去,難國王便對諸師說:我當為大師遣此女離去,明天後將不讓他出現於宮中,所有的尼揵便在飯後離去。


日太子自己前往要到三摩竭的房中,三摩竭當時大為瞋恚,教所有女婢把門關住,如此有四到五日,太子不敢前往,夫人就問太子,為何緣故不敢前往,太子默聲不
說話,夫人大約猜中為何事,就自己前往三摩竭房中,我為子娶妻,你今天當承事我子,為何緣故折辱我子。三摩竭答說:夫人及你兒子及國中所有人民及所事奉的
導師,都與狗及畜生沒有什麼不同。

夫人聽聞之後大為慚愧,即回來宮中稟告國王說:大王,你自己認為修道及智慧無雙,在此國中沒有人合國王您的意者,國王您乃煩勞群臣遠至八千里求得此婦人,今天婦人無所畏懼的來折辱我子,又當著我的面罵我說,與狗畜生沒什麼兩樣。

國王聽了夫人說了之後,即自己前往來到三摩竭的房中,當時三摩竭很生氣頗為傲慢,不肯出來為國王行禮,國王即遠遠的問三摩竭,我行八千里娶媳,那是因為聽聞你既賢良又和善的緣故,但前幾天你既辱我導師,今天又當面罵夫人及太子,這到底是什麼緣故。

三摩竭答說:大王及導師及夫人太子及國中所有人民,都如狗畜生沒什麼兩樣。國王即驚說:此小女子,今天也是這樣的羞辱我,我今天唯恐智慧從腹中跑掉所以以鐵片圍著我的肚子,我前幾日尚以飯食供養道士萬餘人,有誰能超過我的功德呢?今天你卻當面相罵無留有餘地。

三摩竭說:你們王國中人民所事奉的導師,都不穿衣服都裸體相見,這樣的狀況會有什麼大道嗎?假設若是有道則其道我想尚不足以貴,何況是無道。三摩竭告訴大王,你雖每日供飯給這些人一萬多個,但這些人都不是我所恭敬的人,且是我常常所唾賤的。


時難國王忽然間不知要說什麼,即自己思惟,應當要與誰來共同研究此事,即親自前往到尼揵若陀弗的處所,向前為師作禮而說:我要娶一個媳婦所以已經於舍衛國
得到媳婦,本來無事,但前不久折辱了大師,今天又憍慢當面罵我及夫人太子,比之如狗及畜生,此人雖是婦人卻不以婦人之禮節事奉我,我今天應當怎麼辦呢?

此導師告訴國王,您又再前去問他:你們國中人民所事奉的導師,跟我們國中的有何不同等等。國王您前往請不要生氣緩緩的問他,我自當有辦法,國王即受教如導師所說,便倒三摩竭的處所問她,你們國中人民所事奉導師,為何勝於我國中人民所事奉者。


摩竭說:我國中人民所事奉的修行者最為尊貴,男女皆有衣裳尊卑異路,身體不相見,現有大小名佛,教授數千億萬人,都令他們得到解脫之道,導師入火不燒;入
水不溺,能夠典攬三千大千日月一萬二千億天地,變化神通入無間出無孔,知道未來、過去、現在的事,身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道德通達,諸天帝王、人民雜會、
都稽首來謁見。

國王聽聞三摩竭的話後,即大為踊躍歡喜,當時難國王告訴三摩竭說:你所事奉的導師佛陀,我可以相見嗎?三摩竭所,我能為大王,遙請他即可到,國王說:很好,但兩地相去八千里,該如何請佛呢?


摩竭說:不須大王派人前往邀請,只要誠心至意燒香遙請即可,佛陀神通廣大能照見人心中所念,大王及夫人及太子皆當隨我後面一起焚香邀請。三摩竭即自己上了
高臺,便向舍衛國的方向長跪燒香,頭面著地作禮而說,今天難國王,不知道天下有佛陀,為了這裡人民的緣故,請您大開慈悲不辭勞苦,願佛陀明天早上與諸比丘
僧,來到難國王這裡的處所用飯。

所祈請的話才說完,香煙便到達佛陀的住所,香煙遶佛三圈於佛陀上方化作香蓋,佛陀當時正為數千人在說法,當時阿難向前長跪叉手稟告佛陀說:這是什麼樣的感應呢?願佛陀解說其意。


陀告訴阿難,難國王及三摩竭,明天早上邀請佛及諸比丘僧前往,三摩竭有至誠心要令難國人民,都能捨棄邪見進而向正道,所以焚香來此請佛。當時佛陀即告訴摩
訶目揵連敕令諸比丘僧,明天早上應當到難國去接受三摩竭所供養,摩訶目揵連接受佛陀的指令,即宣達佛陀所說告訴諸比丘,明天當接受邀請,請不要有其他行
程。

於是三摩竭,就令王夫人太子及諸婇女,齋戒燒香以布坐席,所有的飯食都辦妥,三摩竭知道佛陀一定會來,與王夫人太子婇女及諸尼揵一起在中庭等候,三摩竭告訴王、夫人、太子,請隨我後面,今天諸羅漢應當會先來到,佛陀會在最後面,所有人都不要驚怖,請跟隨我來做。

三摩竭於是再度長跪燒香說:飯都已準備妥當願佛來用,佛陀知道三摩竭心之所念,即告諸比丘,今天當到難國接受飯食供養,你們各以神通變化自在所為,諸比丘即受命令,其中有變化一些龍、虎,鳳凰、孔雀、牛、鳩、鴿、百鳥梟獸等等來作為座騎,各眾僧都坐在其中,各各皆有不同。

當時佛陀自己坐在師子交露帳中,即與一千二百五十比丘、五百菩薩、諸天鬼神龍等等,從虛空中以神足飛行,來到難國,佛陀便大放光明且天地大為震動,諸羅漢菩薩各個自己作變化先來到難國。

難國人民看見此變化都大為驚怖,國王問三摩竭說:是佛陀來了嗎?三摩竭回答說:不是佛陀。三摩竭告訴國王,請勿驚恐是佛陀的諸弟子先行來到,佛陀應該在最後,其身中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一剎那之間佛陀從上下來,釋梵四天王在前導,諸天鳴鼓彈琴作樂禮佛。


摩竭與國王夫人太子,即手持華香迎佛,往前為佛作禮,便請佛入宮互相就座,諸菩薩阿羅漢皆往前坐,依大小次序排列。三摩竭即請國王夫人太子前往洗手,並將
飯食準備妥當。難國中人民來觀看的民眾非常多,難國王卻令大臣將宮門緊閉,人民看見國王緊閉宮門,對此事非常生氣,拿著斧頭想打破宮門。


陀遠遠的知道此種狀況心中想到,我所要做的教化就是要讓大家行善知道佛法,今難國人民都想要來觀看是何事,而國王卻緊閉宮門。佛陀當時想要讓所有一切人等
等都能見佛,即使用神通之力讓宮門牆壁都變化作玻璃一般透明,使得內外都能互相看見,難國人民能看見佛陀及諸菩薩羅漢所以就皆大歡喜。


時佛陀有一位弟子為阿羅漢名字叫做賓頭盧,當時靜坐在山上忽然忘記要去難國,賓頭盧靜坐前,剛好要以針來縫縷衣,所以以針刺在地上,所以縷與衣相連。在那
時佛陀已經到了難國王宮中坐著,賓頭盧才想到這件事立刻以神足飛行要到難國,而整座山因為縷衣以針刺在地上便隨這賓頭盧後面飛來,當時國中有一女人懷孕,
看見整座山飛來驚恐怕被壓上,由於太過驚嚇,變造成了流產。

佛陀遠遠的知道了這件事,即命令摩訶目健連以神足飛行前往詢問,賓頭盧汝身後發生了何事,賓頭盧即回頭看見山,立即以手攬著丟回原處,當時賓頭盧即到佛前,向佛作禮坐在一旁。

佛陀告訴賓頭盧,我教化天下人要令大家能度脫世間人,今天你忘了約期又不小心殺了一人,人命至重是我們佛道所不喜,你從今天後,不得再隨我用餐及與大眾聚會,若當留住,必須等到彌勒佛出世,才能夠獲得解脫。

賓頭盧聽聞佛陀說如此之後,即默然憂愁自己後悔自我責怪,用餐後便起身向前作禮,與諸菩薩阿羅漢招呼後,便向大家告辭後進入山中。

當時難國王的導師,尼揵若陀弗向佛陀說,可以來共同比較道行嗎?假若不如對方者,則當投入此井中。

佛陀說:大善不須多言,若你三問而不如你者,我當投入井中。

尼揵若陀弗說:很好。

佛陀就問尼揵若陀弗:你如何誦經呢?尼揵若陀弗說:我誦經時匍匐而行。佛陀即說:匍匐而行是狗,狗才匍匐而行。

尼揵若陀弗以此便不如佛陀,尼揵若陀弗諸弟子都感到生氣,認為其師不如佛陀也。前往其師所在處,要取其師投入井中,其師即大惶恐驚怖,以兩手撐住地上不肯投入井中。

佛陀說:放下他。當時中庭自然有大火從中而出,其火焰往上到達第七梵天,其火中自然有千葉蓮華,華上有五百梵天,都叉手長跪問訊佛陀,以飯供養何等人能夠獲得較多的福報呢?以飯供養何等人獲得較少的福報呢?。

佛陀回答梵天說:譬如以五種穀物分散放入火中,會發芽生長嗎?梵天答說:不會生長。

佛陀說:難國王前前後後所供養給諸尼揵者,就好像以五穀放入火中終不能生長,今天以飯供養佛及諸菩薩羅漢能得到的福報不可限量。譬如一個人有好的土地有好的種子,上天又有雨水,則何憂不生。


佛是一切人的福田,隨人所種必得其願,愚癡人喜歡教他人學外道,此人命終之後都將墮入太山地獄中甚為痛苦,將後悔不及,前人都還沒脫出,後人又教他進入。
世間人愚癡,又互相欺瞞,所以不知道什麼是真道,若是一個聰明人應當學習正道,其道不生不老不病不死,才是真正的解脫大道。

世間上有九十六種道,但都不及佛道。


陀說,以整個天下的樹枝及鳥的羽毛,來作成筆來書寫佛經,樹枝及鳥毛都可用盡,而佛的智慧也書寫不盡。若以大如須彌山的墨來研磨,用四大海的水來沾筆,須
彌山的墨、四大海水都會用盡,而佛的智慧也書寫不盡。五百梵天聽聞佛語之後,應時同聲說道,善哉,就如佛陀所說,於是五百梵天忽然不見。


時難國王及其眷屬三百人,一千二百位婇女,五百位大臣,看見佛陀變化神通都皆踊躍歡喜,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當時有二千婆羅門立即除去鬚髮皆欲作比
丘,應時都得羅漢道。一萬二千尼揵應時都得解脫,其中有得須陀洹道者,有得斯陀含道者,有得阿那含道者,國中人民又有六萬四千人,皆都相信佛法立即受持五
戒成為優婆塞。

佛說此經後,即與諸菩薩阿羅漢俱現神足飛行而離去。當時難國王及夫人太子群臣人民,皆大歡喜,都持頭著地遙為佛作禮。

佛說三摩竭經終

http://greenworld.com.tw/~buddha/10315.htm







( 知識學習其他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nabob&aid=2357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