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10/02 21:01:37瀏覽1216|回應0|推薦3 | |
本篇要請大家細細觀察探索屬於鹽埔的建築之美。 大體來說,除了洛陽七份子有部分客家建築外,鹽埔的建築特色是屬於典型的閩南建築風格,也就是傳統的三合院形式,但由於各村的歷史和居民生活型態各有特色,所以也因地制宜的發展出各村不太一樣的建築形式。例如: 鹽埔三村的歷史發展最悠久,建築形式保留了最多傳統的閩南風格元素,寬廣的三合院落,馬背、雀踏、斗拱、屋脊花剪黏,建材考就,施工嚴謹繁複,展現深厚的文化內涵。 新圍村最富庶的村落,早年菸草種植創造了繁榮經濟,保留了許多獨特的菸樓建築群,居家建築較高大恢弘,少有裝飾,展現簡約壯闊之美。 洛陽村是最多族群組成的村莊,七份子客家族群建築常見低矮的圍牆,大門都偏一邊,門牆窗緣飾以詩書,呈現鮮明的文人特色。 彭厝村走入窄小曲折的村道內,往往發現深而廣的三合大院,朱瓦紅牆,小街迂迴蜿蜒,,燕子穿梭在夾道兩旁的人家,彷彿走入漢唐的美麗詩篇。 仕絨村家家戶戶的版築土牆沿著街道而建,翠綠青苔覆蓋土牆,整齊的隔開牆內樸實袖珍可愛的(土角厝),空氣裡洋溢著泥土與青苔的芬芳。 高朗村家屋建築是小巧玲瓏的圓柱形式,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小小曬榖庭院裡,卻是完整的三合院格式。 振興村與久愛村沿著隘寮溪建村,有顯著的拓墾移民特色,居民就地取材,採竹子編成家屋,搬家時還可以一根扁擔扛著走,村內隨處可見用隘寮溪卵石堆砌而成的地基、圍牆、溝堤,形成獨特的風光。 緬懷風華….. 目前鹽埔鄉保留下來的老古厝大多數興建於日本時代,歷史上,日本據台五十年是台灣接受各種衝擊,由農業社會邁向現代化的時期,在建築上,由於受到日本政府引進西方文化的影響,開始採用大量的歐洲建材和形式,但在格局上仍保留了傳統的中國風格,形成相當好玩的中西混血的局面。 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及都市發展計劃的推動,許多美麗的老房子將逐漸淹沒時代的巨輪下,一一灰飛湮滅,後代子孫將不易再見識老祖先的建築智慧之美。現在,就讓我們拿起照相機,深入我們居住的街道巷弄,將老祖先的優雅建築留下美麗的紀錄吧!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