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車水、烏節、小印度、哈芝巷 - taiwanmickey's blog - udn部落格
taiwanmickey's blog
作家:taiwanmickey
文章分類
    Top
    牛車水、烏節、小印度、哈芝巷
    2023/10/10 22:22:50
    瀏覽:1864
    迴響:1
    推薦:59
    引用0

    這次新加坡的旅行,抵達的當天就決定要讓行程更輕鬆些,不再安排前往新加坡環球影城 Universal Studios Singapore。結果證明是極為正確無誤。這一天一早我們從克拉碼頭的旅館徒步前往牛車水。

     

    先經過芳林公園(Hong Lim Park)

     

    「芳林公園」舊稱德明埔(Dunmans Green)、芳林埔,是新加坡最早的公園之一。原以英屬殖民時期第一任警察總監托馬斯·鄧曼Thomas Dunman的名字命名。1876年,為紀念捐贈這片土地的太平紳士富商章芳林,更名為「芳林埔」。

     

    照片擷取自網路

    200091日,新加坡當局仿傚英國倫敦「海德公園」Hyde Park,於「芳林公園」設立一個演說者之角Speakers Corner

     

    也讓此地成被禁止示威活動的新加坡,第一個可以戶外示威及演說的地點。

     

    但在芳林公園「演說者角落」舉辦示威活動,還是必須先向警方申請准許證。其示威和發表演說的內容不能直接或間接觸及種族和宗教課題,海報和示威道具上,也不能寫上鼓勵暴力、宣揚極端思想和淫穢的字眼,也不准張貼猥褻或令人反感的圖片。

     

    來之前,查看芳林公園的相關新聞,感覺這設計真是聊備一格。若是人民享有充分的行動及言論自由,又何需申請?!何必侷限於小公園內?!

     

    反思今日的台灣,詐騙集團及幫派團體全島橫行無阻!許多奇怪的人和團體在言論自由的保護傘底下散播著一些歹毒思想及邪魔歪道。這樣子的自由民主真的符合人民所期盼嗎?!

     

     

    芳林公園對面是皮克林賓樂雅酒店Parkroyal collection pickering

    這棟綠建築設計的飯店是由新加坡WOHA建築設計事務所所設計。不僅外觀綠意盎然,更使用了許多環保節能設計,營造出新加坡花園城市的風情。

     

    照片擷取自網路 

    再往前行,便進入牛車水Chinatown的範圍。

     

     

    話說十幾年前,某次在看電物購物頻道時,一位主持人在銷售新加坡的旅遊行程,講得口沫橫飛、精彩絕倫,但他全程將「牛車水」講成「水牛車」。從此之後我就對「牛車水」留下深刻難以磨滅的印象。

     

     

     

    相傳元代航海家汪大淵曾造訪此地,已有華人在這裡居住生活,這裡也是新加坡最古老的區域之一。

     

    1819年,湯瑪士·史丹佛·萊佛士爵士Sir Thomas Stamford Bingley Raffles在新加坡開設自由貿易港,他將新加坡河西南岸碼頭一帶的區域規劃為華人居住區。當時,還沒有自來水系統,所需要的民生用水都得自安祥山Ann Siang Hill和史必靈街Spring Street的水井以牛車載水運送到此,於是這個區域就被稱為「牛車水」。

     

     

     

    新加坡的華人佔有國民中高達七成五的比率,竟然還有Chinatown!這其實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好似仍在大不列顛王國殖民統治時期的種族隔離政策之下身為一位華人,出國旅遊時最不想去的地方就是Chinatown。可偏偏如果跟團或參照當地觀光指引導覽,其中一定會有唐人街。

     

    照片擷取自網路 

    因是新加坡最早開發的地區之一,詹美回教堂、馬里安曼興都廟、天福宮、阿爾阿布拉回教堂等歷史悠久的宗教景點都位於此地。

     

     

     

    外觀有著浮誇色彩的馬里安曼興都廟Sri Mariamman Temple是由跟隨萊佛士前來新加坡的印度裔商人Naraina Pillai出資籌建,興建於1827年,是新加坡最古老的興都教(印度教/Hinduism)寺廟,為南印度坦米爾(Tamil)印度教教派,建築風格為德拉威風格。

     

    新加坡這近鄰著Chinatown的馬里安曼興都廟不由得讓人想到吉隆坡的馬里安曼興都廟。詳情請見「大馬行 吉隆坡 茨廠街」。

     

     

    往牛車水MRT地鐵站的方向,就來到寶塔街,也是一條紀念品手信街。

     

     

    在這裡不只看到美珍香、林志源和許多來自中國大陸的食品和伴手禮,更看到有人隨地吐痰和亂丟垃圾。心想果真是Chinatown無誤!新加坡整體環境確實乾淨、人民大多守法,但並未如其對外觀光宣傳那般美好,街頭隨處可見有人在吸煙。

     

     

    續往南行,就見到佛牙寺龍華院和牛車水大廈。

     

     

    佛牙寺龍華院供奉釋迦牟尼的佛牙舍利。由新加坡出身的釋法照法師設計,以佛教曼荼羅為設計元素打造唐風的寺廟建築風格。

     

     

    正門掛著西藏密宗五色旗,登時醒悟,貌似唐風,實則近似日式和風,這是一棟標準的文化融合寺廟建築物。

     

     

     

    此地煞氣甚重,一旁的停車場猶為強烈明顯。此處原為牛車水的外國人妓院和「死人街」Sago Lane,為殯儀館和「大難館」(為身患絕症臨終安養的醫館)的所在地。

     

     

    其後的牛車水大廈一樓販賣百貨服飾雜貨,二樓也是美食中心。

     

     

     

    可我們的目標是佛牙寺龍華院斜對面的麥士威熟食中心Maxwell Food Centre

     

    麥士威熟食中心位於麥士威MRT地鐵站的2號出口旁。

     

    此刻尚未到上午11點,可天天海南雞飯已經大排長龍了!

     

     

     

    海南雞飯相傳由中國海南島的移民將文昌雞的料理烹調方式改良後,在東南亞製作販售成為一道膾炙人口的佳餚。

     

    星馬兩國除了肉骨茶相互較勁外,對於雞飯的起源也有爭議。看在我們遠親的眼裡,大有「本是同根生」之感!身為觀光客只在乎好不好吃!

     

     

     

    排隊約30分鐘後,終於輪到我們點餐了!

     

    雞飯中的雞肉確實滑嫩無比!牙齒不好的老人家也不用怕會塞牙縫。淋上的醬汁加的有蠔油,提味更鮮。伴著雞油香的泰國長米飯也可口多了!只是如果用日本米或台灣米不知該有多好!

     

    淺嚐一頓後,接著轉進麥士威地鐵站,搭車前往烏節Orchard

     

     

    烏節路Orchard Road是新加坡有名的購物大街,沿路有十幾間的大型百貨公司。

     

     

    一路從愛雍烏節ION Orchard高島屋Takashimaya Shopping Centre(義安城Ngee Ann City)文華購物廊Mandarin Gallery,逛到313@somerset

     

    愛雍烏節ION Orchard國際名牌聚集、佔地規模大,與台北101頗有相似之處。

    高島屋義安城文華購物廊就是一般穿著制服的中港台百貨公司。

    313@somerset多為流行時尚年輕品牌,其中有不少餐飲咖啡連鎖店,不論本地和觀光客都人氣滿滿。

     

     

    如果不是要天天來逛,或要買特定商品,時間有限的短期旅遊鎖定愛雍烏節ION Orchard313@somerset逛一逛就可以了。

     

     

    313@somerset的地下2樓有間唐吉訶德(ドン・キホーテ/Don Don Donki)生意非常好。和其他地方的唐吉訶德比較不同的是他們有販售熟食。但地下2樓缺乏排油煙設施,只見兩個工作人員擠在電動手扶梯口轉角的小房間製作日式炸物,可樂餅、炸明蝦,整個賣場全是刺鼻煙味。不太明白新加坡的消防法規,地下樓層居然是可以明火!萬一造成火災,必定傷亡慘重。

    313@somerset直接連接索美塞Somerset地鐵站,前往或離開都相當便利。

     

     

     

    接著前往小印度Little India

     

    新馬一帶,甚至於整個東南亞的印度移民大多是來自南印度和斯里蘭卡坦米爾人(Tamils)。這與早年世界各地的中國移民多源自閩粵有著相近似的背景。

     

    十七世紀,英國東印度公司British East India Company,憑藉船堅砲利的私人軍和英國政府的支持,開始殖民並掠奪印度,在亞洲各國進行香料、茶葉、紡織品和鴉片的貿易,以謀取暴利。

     

    東印度公司從印度當地僱用了大批的廉價勞工隨著船隊至各殖民地及港口,印度的移民也隨之遍及東南亞各地。

     

    1819年,萊佛士爵士抵達新加坡,隨行的印度士兵和工人,大多來自南印度和斯里蘭卡的坦米爾人(Tamil)也成為新加坡的首批印度移民。

     

    因當時嚴重的種族隔離政策,於是這批印度人被安排居住在牛車水北部的珠烈甘榜區Chulia Kampong,現今的珠烈街Chulia Street、馬吉街Market Street一帶。後來因市區日漸趨擁擠,許多坦米爾移民便移居到實龍崗路Serangoon Road地段,也就是現今的小印度區。

     

     

    色彩繽紛是印度的文化風格之一,許多印度裔的住民前來購買辛香料、花環和果菜。

     

    一般而言,在星馬一帶印度人經營的雜貨店販賣的價格是比較優惠(記得先比價,並留意保存期限和商品品質),順路經過可以採買,這一天我也撿了一罐咖椰醬kaya

    咖椰醬為東南亞的特色醬料,以椰漿、鴨蛋或雞蛋、砂糖和奶油等材料加工製成(有的甚至會加點班蘭葉)。相傳是十五世紀時,殖民馬六甲的葡萄牙人將傳統的甜蛋醬Doce De Ovos帶來,後來再經由星馬一帶土生土長的葡萄牙後裔以當地食材改良製成咖椰醬。華人多做成吐司或三明治當成早餐食用。

     

     

    陳東齡故居是華人富商陳東齡Tan Teng Niah1900年為其妻子建造的中式別墅。

     

    原整棟為白色建物,現其外牆及門窗都塗成了色彩繽紛的彩虹屋,完全融入小印度,成為知名網紅打卡景點。

     

    附近的竹腳中心Tekka Center亦是熟食中心,販售有各式印度風味平價美食。

     

    上回去過馬來西亞後,多少對印度文化及人文風情有點認識,好姐妹從未見到過如此多的印度人,顯得有些緊張。看著她臉上的神情,好像當年我隻身一人搭車前往紐約布魯克林區Brooklyn的模樣。

     

    在烈陽下帶著她,從小印度徒步前往蘇丹清真寺Masjid Sultan。這瘋狂行軍的一日可真苦了她!其實如果旅遊時間有限,又不打算品嚐印度料理,這景點或可直接略過。

     

     

     

    走了一段不算短的路程,衣服全部汗濕後,我們抵達了蘇丹清真寺Masjid Sultan。建議搭乘地鐵至武吉士Bugis站選擇EW12出口會比較快又省力。

     

    蘇丹清真寺Masjid Sultan是新加坡最古老的回教寺院,由當時的蘇丹胡先沙Sultan Hussain Shah提議,由東印度公司出資興建,建於1824年,原為雙結構屋頂的單層建築物,後因年久失修而破舊不堪。在1928年,由新加坡的Swan and Maclaren 建築事務所的Denis Santry設計重建,於1932年落成竣工,擁有金色的圓頂和可容納五千人的祈禱堂,是新加坡最大的清真寺,在1975年被列為新加坡國家古蹟。

    蘇丹清真寺目前尚未如疫情爆發前,開放讓遊客進入參觀,但應該早晚會恢復這措施。進入清真寺的注意事項和相關規定,可以參見大馬行 布城 粉紅清真寺」和「大馬行 雪蘭莪 藍色清真寺」這兩篇文章。

    蘇丹清真寺前的「參道」兩側有著許多紀念品店和特色餐廳,這一區其實就是「小回教區」或「小阿拉伯區」。

     

     

    往前走至阿拉伯街Arab Street,有販賣波斯地毯、伊斯蘭紡織品和手工藝品,還有中東風情的咖啡館和餐廳。

     

    好姐妹還想買土耳其馬賽克玻璃燈帶回台灣。心想這種華而不實的小物,蝦皮或淘寶上面就買得到了,趕緊連忙打消她的念頭。

     

     

    街角的這間% Arabica咖啡完全吸引她的視線,因為今天在愛雍烏節ION Orchard的「BACHA COFFEE」大排長龍。

     

    只好在高島屋Takashimaya Shopping Centre2樓隨便找間咖啡廳歇腳。

     

    事後一查,這間隨便找的位於高島屋Takashimaya義安城的2樓的「Cupping Room」還是一間來自香港的冠軍咖啡店。飲品沒話說,不過現場人員的服務態度也頗帶有香港特色,真心不怎麼樣!回來台灣後沒多久,這間咖啡店就撤出了!不過他們在Robinson Centre(Downtown)開了一間新店面。

     

     

     

    後來在313@somerset看到% Arabica咖啡排隊人潮亦是誇張等級。來到這裡自然不可再錯過了!

     

     

    目前正紅的「% Arabica」咖啡是由日本人東海林克範Kenneth Shoji所創立的跨國連鎖咖啡品牌,店面簡潔時尚的設計,好似咖啡中的無印良品。在全球有超過上百家連鎖店,2022年也來台灣拓點開設分店。

    這間位於小阿拉伯區和哈芝巷旁的「% Arabica」咖啡店,是新加坡的首間店,以傳統建築翻新,大型透明落地窗和純白櫃台設計,咖啡機是Slayer訂製專屬設計,連周邊商品和廁所都很有風格。沒嚐咖啡,反受到氣泡水和甜品的吸引,單價略高,但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

     

    See the world through coffee

     

    Kenneth Shoji最先是在夏威夷買下咖啡豆莊園生產種植咖啡豆,從事咖啡豆的進出口貿易生意,後來再成為「Slayer」美國濃縮咖啡機日本地區代理商。

     

    有趣的是「% Arabica」的首間咖啡門市是20132月在香港開幕(現已收攤)。隔年,才在京都八坂通開設日本第一間咖啡門市,現最廣為人知的是京都嵐山店。而「%」不念percent,也不需要發音。據說是當初為設計讓人一眼就能看出來的Logo認為「%」這個符號像似樹枝上長著咖啡豆的樣子,而將其設計成為品牌。

     

     

     

     

     

    在冷氣房中好好休息一陣子後,我們前往不遠的哈芝巷Haji Ln

    哈芝巷全長不到五百米,其中開設了許多個性的精品設計小店,外牆繪滿了各種塗鴉,是一條帶有文青風格的時尚文創小街,也是網紅拍照打卡熱點。

     

    其實星馬一帶彩繪有點過多,雖未成災,但真的氾濫。

     

    還是上次大馬行我寫的那段話,馬來西亞和新加坡興起的這一股壁畫風潮。有如台灣之前的彩虹眷村的概念。

     

    起因於200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區的馬來西亞檳城的喬治市,在2012舉辦George Town Festival的期間,來自立陶宛的藝術家Ernest Zacharevic作了6幅的戶外壁畫,這些描繪出了檳城當地生活風貌的壁畫受到國外觀光客的推崇和歡迎。

     

    Ernest Zacharevic受訪時表示,每一個人都可以是藝術家,當他們在街頭見到這些壁畫的時候,以自己的方式來進行詮釋,就完成了藝術的再次創作。

     

    如今這位居住在檳城的立陶宛藝術家已經成為馬來西亞永久公民。

     

    現今在新加坡牛車水、小印度和哈芝巷這些塗鴉壁畫並非藝術品,而是為觀光客所設。就如同台灣各地蓋了許多奇形怪狀的建築物,如高跟鞋教堂。

     

    "After all, you only find out who is swimming naked when the tide goes out."~ Warren Buffett

     

    「當海水退了,你才知道誰沒穿褲子。」—巴菲特

     

    真正的藝術品最終多會保留下來,商業上能夠引起話題,招來人潮就是有效的行銷手段。若有一日,這些塗鴉壁畫突然消失不見,我一點也不會感到惋惜或意外。

     

     

     

    這一日的行程滿滿滿,後來還前往黃亞細和松發品嚐肉骨茶,當然也創下了今年步行數最高的一日紀錄。

     

     

     

     

     

    回應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1) :
    1樓. 小小茉莉
    2023/10/20 11:40

    去新加坡印象最深刻的美食是松發肉骨茶

    湯頭鮮甜 蒜頭香 胡椒味濃厚 還能免費續湯 真棒

    我老婆好像也是這樣微笑 taiwanmickey2023/12/06 11:03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