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4 Emily小寶貝3歲11個月了! 家人為Michael和Emily慶生,及歡度中秋佳節 (附照片54張) - Shih-Hui的部落格 - udn部落格
Shih-Hui的部落格
作家:Epaise
文章分類
    Top
    20240914 Emily小寶貝3歲11個月了! 家人為Michael和Emily慶生,及歡度中秋佳節 (附照片54張)
    2024/09/18 02:32:54
    瀏覽:24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今年土星合月(土星與月亮的距離最接近) 適逢中秋節,月亮大又圓為中秋夜晚的明月增添了一份獨特的美感。但因是周二,沒放連假,所以家人選在上周六晚上在中壢Sogo百貨公司8樓的三合院餐廳聚餐慶祝明暘和晴晴的生日及歡度中秋節。餐後回家切蛋糕,楷楷很棒,現在也會跟著哼唱生日快樂歌了!週末中午Trinity看了我們在美國同遊的照片,跟她媽媽說想和姨婆視訊,我們隔海也能零距離通Line,真是方便!週日做完禮拜,趕去台北轉捷運到晶華酒店參加桂鳳娶媳的喜宴,和幼弦、惠蘭同桌邊吃邊聊,很開心!謹在此祝福新人昱宏和清清永浴愛河、早生貴子!

    本學期我仍接八節課,兩班分別是高三時尚造型科和高一廣告設計科。另外也答應輔導室接下周二下午的補救教學課。教會的周二上午旺得福長者服事,本期我負責的兩節經文暖身操已結束,9月和11月的主運動 (1.握棒垂直互敲2.敲敲,雙手斜張,出單腳3.敲肩上舉4.跨步手擴胸,腳踏併手敲擊5.握棒推向前、向上+踏步6.握棒划船+腳併攏彈跳7.握棒上舉,單手取棒向下伸回8.握棒雙腿輪流刷前側、外側9.抬腿手敲椅,放腿手向上敲10.握棒敲手臂按摩) 已練熟了,只剩下1112日的主題—如何與失智症長者溝通—尚在準備講座資料中。下周需先徵召一位旁白和六位演員(福海爺爺、滿妹奶奶、孫子、爸爸、警察、路人),還要開始製作PPT和道具(情侶裝T恤、報紙、內裝滿碎紙的大碗、桌子、椅子、皮夾、手機、爺爺奶奶的合照照片)。此外,12月的代禱是輪我彙整。

    ※以下訊息轉貼自【奇蜜育兒資訊】

    本期特選主題:上學後一直生病怎麼辦?

    幾天前,有一位媽媽打電話到幼兒園,她說:「我不在乎孩子在學校學到什麼,我想找一所『不生病』學校。」

    孩子剛上幼兒園,身體的免疫系統還不夠成熟,跟外界的接觸一下子擴大了,容易在幼兒園的群體接觸中,彼此感染一些疾病,我們稱為「幼兒園生理症候群」,然而,許多孩子常見的傳染病,即使是沒上學的孩子也有可能被感染。

    幼兒園裡的早晨,常見很多孩子睡眼惺忪地被帶到了學校門口,媽媽嚷著快點進教室,上班要遲到了;孩子放好東西,坐在位子上面對著早餐店為他準備的奶茶和蛋餅……。

    接著,一天緊湊的生活展開,戶外運動、聽故事、玩遊戲,很快就到了〝午餐大戰〞的時間,孩子因為挑食,對於學校準備食物敬而遠之,有的因為昨晚睡眠不足,這時已經呈現想睡的狀態……。

    好不容易可以小憩片刻,孩子又因為要參加父母精心安排的課後才藝活動,提早被叫醒……;然而,晚上八點,家庭的活動才剛要開始,十點左右,孩子被匆匆趕上床。

    這種吃不好、睡不飽、不健康的生活作息,大大減低了孩子的免疫力。

    這幾年,由於腸病毒及新流感的流行,學校對於預防工作及清潔消毒不敢輕忽,有些學校提供了酒精乾洗手讓孩子在入園時、用餐前清潔消毒,更有些學校還提供了空氣清淨機、紫外線殺菌燈,幾乎創造了『無菌』的環境,預防工作做了這麼多,但孩子入學之後,就是很容易生病,到底要怎麼樣才能增強孩子的免疫力呢?其實,生活只需要一點點的調整,就可以增強孩子的抵抗力

    吃對了,孩子就能健康長大

    當季新鮮、無添加物的食材,鮮度和味道都是最好的,還可避免吃到浸過化學保鮮劑的食物。營養的早餐是孩子一天活力的來源,牛奶、土司加蛋(或三明治)、水果搭配,就是簡單好飲食。忙碌的上班族媽媽可以花點巧思將現成熟食轉變為美味、營養且有媽媽味道的餐點,例如:把現成的菜餚帶回家後,換裝在盤子裡,燙點青菜或是切些小蕃茄做裝飾,顏色會更漂亮,搭配果菜汁或水果,都是不錯的選擇,營養也能更均衡。如果買的是真空包裝的調理包,則可以下鍋加點青菜重新料理,除了能夠均衡營養之外,也可以避免市售醬料過鹹的問題。

    睡眠,給孩子最營養的維他命

    四歲左右的孩子每天睡眠時間約十二小時,生長激素不僅能增強孩子的免疫系統,讓他更能抵抗病菌的入侵,因此,孩子最好在晚上9點前就上床睡覺,以便在10點進入熟睡期,讓生長激素達到最高產量。對孩子來說,睡眠是最好的休息狀態,可以消除身心的疲勞,長高長壯也是在睡眠中進行,正驗證了台語古諺「一眠大一寸」的說法。此外,睡眠時還會分泌與記憶有關的神經傳導物質,對於孩子的記憶和學習也有幫助的,而且,很多孩子沒睡飽就起床,容易養成有起床氣的習慣,要不然就是呈現發呆、昏昏欲睡的狀態,不但一整天沒有辦法集中專注力,情緒也不穩定、容易浮躁不安。

    每天動一動,頭腦靈活身體好

    科學家很早就發現運動跟情緒有關,血液循環好,讓孩子的思考靈活。從近期的腦神經研究中也發現:多運動能促進大腦功能的整合,有益學習,思考記憶也更強,父母要放手鼓勵孩子去打球、游泳,愛上各種活動。

    時時勤洗手,健康跟著走

    確實依照「濕、搓、沖、捧、擦」五步驟,徹底清潔手心、手背、指縫及指甲縫。尤其「搓」,記得要搓足20秒;大人自外返家時,也記得要正確洗手。

    因此,只要爸爸媽媽平日多留意孩子的飲食、睡眠,一起多運動、常洗手,就能增加孩子的抵抗力。生活作息其實就代表著一家人的生活態度,尤其家中多了一個小小成員之後,爸爸媽媽必須重新調整,為了孩子,也為了自己,全家人一起建立新的生活習慣吧!

    延伸閱讀→提升免疫力最佳策略:睡飽、吃好、多運動、慎用藥

    健康不只是不生病而已!有些爸媽直到孩子上幼兒園,經老師提醒或和其他家長交流時,才意識到孩子的健康習慣有待加強,甚至發現自己家裡原來有許多「讓免疫力扣分」的錯誤觀念或不良習慣。

    一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讓健康成為全民關注的事。但是健康不只是不生病這麼簡單。有些爸媽直到孩子上了幼兒園,經過老師提醒或和其他家長交流時,才意識到孩子的健康習慣需要加強,甚至發現自己家裡原來有許多錯誤觀念或不良習慣,直接或間接影響免疫系統的功能。

    在這次的防疫過程中,專家們一致強調:想要提升免疫力,必須從睡飽、吃好、多運動來打地基,我們特別整理一些生活上的重要指標,與您一起為孩子的健康把關,同時要提醒爸媽,定時打疫苗,不濫用藥物,也是增強孩子免疫力的重要關卡。

     

    睡飽:怎麼睡,才健康?

    睡眠時間長並不等於睡眠足夠,但睡眠時數確實是一個觀察的入門指標。如果孩子的睡眠時間比平均數值少了一、兩個小時以上,就應該找出原因並積極改善。

    那麼,爸媽該怎麼樣判斷孩子的睡眠健不健康呢?除了瞭解不同年齡層的建議睡眠時數外,更要觀察孩子的睡眠型態,以及情緒反應和學習狀況。一個睡眠不足的孩子,就容易鬧情緒、發脾氣、唱反調,沒辦法和別人合作,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也會因為難以專心而變差。

    當孩子是開心或安定地醒來,不顯得疲倦、煩躁,言行舉動和平常一樣穩定,就表示他的睡眠是足夠的。以下針對各年齡層的睡眠狀態提供給爸媽參考:

    新生兒:睡睡醒醒是生理常態

    新生兒每天睡眠時間長達1618個小時,但每一段睡眠都不長,全天不分日夜大約有六或七個睡眠時段,平均分布在24小時當中,短一點才20分鐘,最長可能56個小時,平均為23個小時左右。

    01歲:半歲之後可以一覺到天亮

    當寶寶腦神經發育逐漸成熟,每段睡眠就會延長,睡眠時間也會慢慢轉移到晚上。3個月大的寶寶一天的睡眠分成約四、五段,其中2/3都在晚上,70%的孩子可以在十一、二點之後,持續睡56個小時,直到天亮喝奶。絕大部分的寶寶到了6個月時都能一覺到天亮。通常也會在上、下午各小睡一次,每次12小時。等到1歲左右夜晚就可以睡上1011個小時。

    13歲:日夜作息逐漸穩定

    1歲以上的寶寶夜晚睡眠時間減少到約12小時,小睡時間與次數也會跟著調整。孩子2歲以後,只需午睡一次,白天的睡眠時間逐漸減少。

    36歲:鼓勵孩子午睡或小憩

    孩子到了3歲,有時會不想午睡,大部分孩子在4歲以後,白天也不太會睡覺。但研究發現,小睡有助於維持下一個清醒時段的專注力,所以還是要鼓勵孩子適度小睡。學齡前的孩子每天應至少要睡足10個小時。

    醫師叮嚀:適當的睡眠不但能幫助孩子「充電」,讓孩子長高、少生病,還能幫助孩子情緒穩定、提升專注力與學習力。夜晚11點到凌晨4點是生長激素分泌的黃金時段,晚睡或睡眠不規律不僅影響健康,也影響學習效益。

     

    吃好:怎麼吃,才營養?

    面對不可知的疾病,人們都會想可以怎麼吃來增強抵抗力,但面對一樣的傳染病,為什麼有人容易感染,有人則不會?主要就是有沒有「均衡飲食」。

    當維生素、礦物質都攝取足夠,就比較有能力去保護自己的身體。容易生病的人可能是在某些方面攝取不足或是挑食。對抗病毒,關鍵就在於增加抗氧化能力,也就是增加抗發炎能力。加強保護我們的黏膜組織、提升免疫功能,就能做好身體的防護準備。

    從食物中攝取維生素和礦物質,不亂吃補藥

    防疫期間,從食物中攝取營養比吃任何補藥來得安全。孩子飲食中的水果、蔬菜要比平常吃得更多,最好是平時的一倍半到兩倍,加強維生素的補充,讓免疫系統的防護功能更好。

    如維生素A和身體的黏膜屏障有關,可多吃紅蘿蔔、地瓜、菠菜;維生素C能提升抗氧化能力,柑橘類、棗子、草莓、芭樂、小番茄等,維生素C含量都很高;多吃魚類,鮪魚、鯖魚、鮭魚都是不錯的選擇,除了補充維生素D,也可以補充到一些Omega-3脂肪酸,對於身體抗發炎有幫助;另外還可以補充是礦物質「鋅」,鋅能修復人體的上皮細胞,對免疫功能也有幫助,較好的來源是動物性的,可以從牡蠣、牛肉、豬肉中攝取。

    多喝溫開水,充足水分有助循環

    當孩子的水分足夠,血液循環就會好,尿量也就很充足。當尿量充足,身體循環就可以把一些病毒排掉;血液循環充足良好的過程中,孩子的白血球部隊、抗體就會順著血流進攻體內受感染的部位,進行消滅的動作;如果水分不夠,就很難達成,所以爸媽一定要鼓勵孩子多喝水。

    水分可以按照孩子的體重來估計,10公斤的孩子每日大約需要1000CC10-20公斤的孩子每增加1公斤就要多攝取50CC的水。20公斤以上的孩子每增加1公斤則要多補充20CC。爸媽也要斟酌天氣冷熱及孩子活動流汗的狀況予以增減。

    ※醫師叮嚀:養成均衡飲食的習慣,減少速食和零食,才能保持良好的免疫力。喝水則應分多次、慢慢喝,很多孩子常忙著玩而忘記喝水,等到口渴時才大口狂飲,這樣短時間內大喝容易引起胃腸的負擔,還會加重心臟的負荷。小嬰兒從奶水及副食品中已有足夠水分,不用額外喝水。

     多運動:怎麼動,才精神?

    運動最重要的意義是讓免疫系統可以每天被操練,碰到敵人時就可以迅速動作。從來不運動的白血球,就像不動的警察一樣,反應力會比較遲鈍無力。健康體適能講求的運動標準是「333」,也就是每週3次、每次30分鐘、心跳達130下。

    國民健康署建議成人每天運動至少30分鐘,且分段累積運動量,效果與一次做完一樣,不過每次至少要連續10 分鐘。那麼,孩子的多運動的標準又是什麼呢?

    孩子在遊戲中達到運動目的

    6個月以下的小嬰兒,可採取按摩的方式幫助他達到運動功效,一天23次,一次15分鐘。6個月到 1歲的寶寶,則一天要至少30分鐘以上的各種運動,爸媽可以隨著寶寶的發展,誘發他做出抓握、抬手抬腿、爬行等動作。1歲以上的孩子則需要60分鐘以上的活動。由於孩子活動時,可能動一動、停一停,所以每一次活動總時間不超過45分鐘,都不必擔心過量。至於兒童及青少年的身體活動量,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天都應至少達到中度身體活動60分鐘以上,每週累積至少420分鐘。

    多多走路,養成正確走路習慣

    走路和呼吸節奏息息相關,是一個值得好好練習的行動。在日本,因為孩子們愈來愈懶得走路,幼兒園裡甚至設計了「走路」運動,在孩子們可以負荷的情況下,由老師帶領在戶外「長走」與「全速疾走」,一方面增加身體活動的機會,一方面也讓孩子鍛鍊耐力、感受不同的速度。

    當孩子養成正確的走路習慣、學會抬頭挺胸、和緩呼吸,對自己身體的能力更能敏銳察覺時,長大後就不易彎腰駝背、無精打采。建議爸媽帶著孩子多走路,善用這個簡單易行的好運動。

    ※醫師叮嚀:爸媽要注意,孩子活動時並不適合一直處於高強度狀態,當孩子已經氣喘如牛、滿臉通紅,就該提醒他休息一下。生病的時候要多休息,不宜勉強運動。

    【延伸閱讀】定時打疫苗、謹慎用藥

    按時接種疫苗,在衛生保健上是很重要的防護。孩子定時接種疫苗,才能在0-6歲的成長過程中減少許多疾病的侵害。不過每個孩子難免會遇到一些病痛,總有需要看醫生、吃藥的時候。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抗生素引起的抗藥性已對人類的健康造成威脅。有些爸媽會要求醫師開抗生素或任意停藥,這麼做容易造成孩子日後因病菌產生抗藥性而導致用藥無效和降低免疫力等問題。一般而言,抗生素會使用在被細菌感染的病症上,細菌和病毒一樣,一旦進入身體就會到處攻擊。

    雖然抗生素能殺死細菌,但在作戰的過程中,也可能會傷害到原本健康的細胞或腸道中具有保護性的益生菌,進而減低身體的免疫力,因此醫師會視情況審慎使用,爸媽千萬不要為求速效而自行隨意用藥,更不能將成人的藥品給孩子吃。平日從生活作息、飲食、運動鍛鍊孩子的免疫系統,才能擁有良好的自癒能力。

     

    回應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