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8月13日完成論文上傳並於當日取得碩士學位後,比較輕鬆愉悅的心情下連續參加了高中好友、育達退休同仁的三次聚會,及在讀書會主講旅遊英語(Revenge Travel)。8月28日在聯新健檢,隔天被告之糞便有潛血、陽性,週六去大腸直腸科約診,9月2日安排做大腸鏡檢查。起初,心情忐忑不安,後來藉著靈修、禱告,和正常生活,較少胡思亂想。但是,檢查前高血壓172,醫生說我太緊張,檢查甦醒後血壓就降下來了。還好只是痔瘡,以後要避免久坐、久站,多吃蔬果多喝水,適度運動。
※以下訊息轉貼自【奇蜜育兒資訊】
本期特選主題: 化解不安,幫助孩子克服退化行為 (0827)
不管是生理或心理能力,孩子的發展應該像搭電梯一樣,有時停頓在某些樓層,但前進方向不會改變。不過某些內、外在因素,有時還是會讓孩子的行為小小「凸槌」,因此,當孩子已經學會的事情,像自己穿衣、吃飯、上廁所、走路、說話等,突然又退回小寶寶階段,變得依賴、不肯自己動手,就稱為「退化行為」。
協助孩子克服讓行為退化的壓力和挫折
摒除疾病等生理因素,孩子的退化行為,通常隨著情感挫折和生活環境改變造成的壓力而來。由於孩子年紀小,即使是大人眼中微不足道的改變,對小小孩來說也可能是個大壓力源,當遭逢突如其來的「困境」,他們只好讓自己回復到小寶寶階段,藉由被大人全然的呵護來獲得安全感。以下列舉三種孩子最常發生退化行為的狀況以及爸媽的應對方式:
■老二誕生,老大也得到關愛
對原本「集三千寵愛於一身」的孩子而言,弟弟妹妹的出現,往往會讓他倍感威脅,因此產生退化行為以建立心理上的安全感,有時還會故意模仿小寶寶來吸引大人注意。
已經忙到焦頭爛額的爸媽,一回頭看見老大竟然又哭又鬧還尿濕褲子,通常都會忍不住責備老大,但請爸媽轉個念頭想一想,老大這麼做只是想得到大人的關愛而已,因此,請盡量撥空和老大獨處,多抱抱他、告訴他:「媽媽還是很愛你喔!」稱讚他「今天你幫忙拿妹妹的尿布,你真棒!」……如此孩子受挫的情感便能逐漸平衡。
■孩子初入學,需要耐心安撫
不論原本是由長輩、保母托育或者爸媽自己帶,入學對孩子而言,就是從家庭走入團體生活,孩子必須學習紀律、凡事嘗試著自己動手,加上一個渾然陌生的環境,初入學的孩子常會出現哭鬧、生活自理退化等各種惱人行為。
由於這個階段的孩子多半具備了不錯的自理能力,一旦出現退化行為,相對之下比較明顯,也容易讓大人更加不耐。這時爸爸媽媽需要展現更多的耐心,讓孩子有足夠愛的保證,孩子必能縮短適應時間。
■家中重大改變時,要顧及孩子的感受
當家中爸媽失業、生病或爭吵時,都會成為孩子的壓力來源之一。即使孩子未必聽得懂爭吵的內容或了解大人生病的情況,但氣氛的緊繃和不友善,孩子會看在眼裡、聽進心裡的,有時孩子甚至會以為是自己不乖,爸媽才會吵架、生病,手足無措之際,難免會出現退化行為。
有些爸媽將孩子託給遠方長輩照顧,等他稍微大一點時才將他接回身邊。但對孩子來說,突然要離開平時照顧他的人、搬到另一個陌生的環境居住,一時是很難接受的。如果孩子原本的主要照顧者有空,建議最好一同搬過來住一陣子,等孩子對環境比較適應、跟爸媽建立較穩定的生活默契之後,再跟孩子說再見。
給孩子愛的保證以減少退化行為
雖然引起孩子退化行為的原因有很多,但只要爸媽耐心地對待孩子、仔細觀察孩子的反應、溫柔處理孩子的狀況,並努力經營一個安定溫暖的家,就能給孩子最好的「愛的保證」,有了這份保證,孩子出現退化行為的機率自然就會減少了。
本期特選主題: 如何教出一個受歡迎的孩子 (0903)
爸爸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禮貌、人緣好,尤其孩子快三歲了,即將要上學、面對更複雜人際關係,人際相處與環境適應都會出現許多的挑戰,以下,將提出這個年紀孩子常會遇到的人際互動Q&A,提供爸媽做為參考。
Q1:對長輩說話沒大沒小,該怎麼辦?
三歲孩子已經懂得察言觀色,他知道在誰的面前要守規矩,在誰的面前可以為所欲為,因此當孩子對特定長輩說話沒大沒小,通常是因為那位長輩特別疼愛他的緣故。
所以,當孩子對長輩出現不禮貌的行為時,千萬不能放任不管,但也不要當面指責孩子以免場面尷尬。建議爸媽跟長輩示意之後,將孩子帶開,然後用平和堅定的語氣告訴他,剛剛的行為非常不禮貌,會讓長輩傷心,要求他要和長輩道歉;如果孩子一時不肯認錯,就給他一些時間,等他想通了再帶他去道歉,總之,要讓孩子當下感受到問題的嚴重性。
不過,這個年紀的孩子已經有羞愧和罪惡感的情緒,所以當他道歉之後,記得抱抱他、安撫他的情緒,鼓勵他勇於認錯的精神。
最後提醒爸媽:大人以身作則還是最重要的,即使面對親密的家人依然要溫和有禮,否則孩子在耳濡目染之下,很容易學習大人的對應方式。
Q2:孩子會動手搶玩具,不高興還會推人打人,很擔心孩子變成小霸王!
三歲的孩子仍處於自我中心的階段,這時期「所有權」概念雖已發展,但常會忘記或是搞不清楚。搶別人玩具時,他雖知道不能隨便拿別人的東西,但是等待力不夠,就忍不住動手拿了別人的玩具。相對的,要是他發現其他孩子可能會危害到自己的利益(像要拿他的玩具),也很容易用攻擊行為來表示自己的主權與不滿。
所以當孩子們一起玩時,爸爸媽媽應該在附近陪伴,適時教導孩子該怎麼表達並瞭解對方的意圖,像是「你的玩具可以借我玩一下嘛?」、「這是我的玩具,我還要玩,不能借你。」等。要是孩子出現打人或推人的動作時,爸媽應該要立刻介入,把孩子拉開並轉移他的注意力。等孩子冷靜下來,告訴他打人是不對的,並告訴他怎麼處理自己的不滿情緒。
只要適當引導加上累積和友伴相處的經驗,相信孩子搶奪玩具與動手打人的狀況就會越來越少了。
Q3:和其他小孩一起玩時,孩子總表現得很退縮,該怎麼幫他呢?
孩子不願主動接近其他孩子或表現得很退縮,可能是因為天生氣質的影響,也可能是曾經受到挫折的緣故。
一般而言,當孩子天生就比較害羞、謹慎時,每到一個新環境時,需要比較多的時間觀察環境和同伴。面對這種氣質的孩子,爸媽不要太刻意要求孩子要馬上融入同儕團體,他最需要的是時間,等他覺得自在、有安全感時,他就會開始探索環境並與其他孩子接觸,並找到個性相和的朋友一起玩。爸媽可以試著透過遊戲或請孩子當小幫手等方式,讓他有比較多的機會去接觸其他的孩子,這樣他會適應得比較快一些。
有些孩子則是因為缺乏自信,才會在團體中以退縮的方式來保護自己。孩子缺乏自信原很多,可能是從小過份依賴大人,也可能是因為自我要求高而害怕出錯。所以,面對沒有自信的孩子,爸媽就要多鼓勵他嘗試和其他孩子互動,或是讓孩子自己去解決問題,只要他可以克服困難之後,信心就會建立起來了。所以,要記得要肯定他的能力、鼓勵他的「勇敢表現」,相信,當孩子有了自信,在團體裡就不會再顯得退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