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08
09:33’~
四寶師傅有說過大正藏是“學術”性質;
間接從弟子居士聽來,不是直接當場聽到。
進龍藏時,為擺設如法更佳,有請問,回覆我,(在我這裡同一空間,久了,同為法性。)勿疑慮。
藏經裡有許多,已經是歷代祖師大德之論述、註疏。
當然最好閱讀原典,就是巴利文經典。
中譯經典就是阿含經,就不會離佛原意太遠。
說偽經、非佛說...以前會很擔心,現在,就不會再類似“因噎廢食”
要嘛自己實修實證辨真偽;
功夫不到那層級,障礙相對也沒有那麼高深不可測。
基本人乘、進階菩薩乘,都足以此生的功課。
09:38’~
實修實證是直觀,直覺;
學術性質,比喻就像是:意識心推敲、論述、辨證、假設,想像,推測,推理,以個人意見思想為路線貫穿。
或正或反前人,他人的學說,思想。
09:40’~
其實,也不需要到全盤否定到“危言聳聽、駭人聽聞”
要是根機吃基礎夠還可以對話,不契機就反而容易成為諍辨、對立。
在家早期學佛法時自閱覽佛道善書,有非佛說,偽經之述,便戒慎恐懼擔心錯認,誤解,“誤入歧途”。
17:51’~
初學者也容易被此“說詞”感到驚懼。
若是自性智慧已開發,具足程度,也會自己做出善分別。就像是四寶師傅。
還有,在歷史上中國大陸經過國共內戰,國黨退來臺,有知道的部份還是早期,當年師公東初老人影印“大正藏”本是開風氣之先來的....
否則,可能台灣根本也無藏經。
經過日本統治的佛教是齋教,龍華,若不是歸還中治,
說不定還發展演變成“在家出家”日本和尚佛教。
...
凡事都是有脈絡可循的,其背景因素,一般人,也不一定知道、深入。
17:54’~
現在的日本“和尚”“寺廟”是出家人有家庭生活,家族“傳承”寺廟。寺廟當事業發展經營。
只有極少數是純出家人,吃素,延續傳承自漢傳佛教。
17:56’~
《補充說明:
法華經義:
☸佛說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
《☸一聲南無佛,皆共成佛道。》
(lotus)
*餘,引用三法印,四法印、五法印、一實相印。如:文上。網址:http://blog.udn.com/mobile/shiglfs/129272224
18:03’~
☸
(lotus)
相關連結延伸閱讀,
漢譯阿含經維基百科:
https://zh.m.wikipedia.org/zh-tw/%E9%98%BF%E5%90%AB%E7%B6%93
18:06’~
☸
(lotus)
漢譯阿含經與南傳佛教巴利語記載的《尼柯耶》有對應關係。現代原始佛教研究者重建佛陀本初教義亦以阿含經為基礎之一。其內容多為當時佛陀與門徒、王公及異教人士等的言談,為最接近佛時代的記錄。
☸
(lotus)
18:51’~
類似像現在的“維基百科”
就是文字、學術,
如果沒有電腦、網路、維基百科
的“方便”
我們也難以如此“時、空兩地”的探討法,傳播法義。
這就是
智慧、
慈悲、與
方便的圓融運用、作用、功能。。
☸
(lotus)
19:05’~
https://zh.m.wikipedia.org/zh-tw/%E7%B7%A3%E8%B5%B7
緣起(梵語:प्रतीत्यसमुत्पाद pratītya-samutpāda;巴利語:paṭicca-samuppāda),重要佛教術語,一切有為法都是因各種因緣和合而成,此理即為緣起。除十二緣起外,還有九緣起和十緣起等說法。
簡介
緣起就是「依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自早期佛教起就不斷的對緣起進行著深入的研討。從現代研究的角度看,所謂緣起,並非一種實體或是某種特定的法門亦或是特定過程,而是佛陀所說一切法的本源起點,所以名為緣起;對無明眾生而言,世間見都歸類成宿命,我所成,神所造,無原因等等邪見;因此佛陀開說因緣和合現象,此理即為因緣。任何的法顯現以及事物,都因為各種條件的相互依存而處在變化中,這是「緣」的現象;在眾生的觀點裡,所以依種種先後、時間而做分別有名「因」、「緣」的現象、作用發生;佛陀為了開悟眾生,對於無明眾生見世間現象的成住壞滅建立了「有生滅見」,因此說了順觀因緣法、逆觀因緣法。佛陀說諸緣起,皆是使眾生能從各種相關法及各類因緣法中,見到真實「緣起」。
......
(lotus)
☸
19:16’~
https://zh.m.wikipedia.org/wiki/%E7%8E%8B%E8%88%8D%E5%9F%8E%E7%B5%90%E9%9B%86
......
五百結集,也通稱為王舍城結集、第一次結集,「結集」或「集結」是指僧伽集會合誦經典。佛陀釋迦牟尼涅槃荼毘八王分舍利後,大迦葉尊者率五百阿羅漢至王舍城坐雨安居,於阿闍世王在王舍城[1]毘婆羅山[2]側七葉窟[3]前興建的講堂[4],僧團舉行了第一次結集活動,為佛教經律的起源。
佛教各部派經典都記載了此次結集活動,但是其敍述多少有出入,也沒有考古或佛教之外的文獻加以佐證。
佛般涅槃
赤銅鍱部《長部·大般涅槃經》和法藏部《長阿含經·遊行經》記載:釋迦牟尼佛陀八十歲時[5],於毗舍離城坐雨安居[6],宣布將在三個月後般涅槃(入滅)[7],後於拘屍那羅城附近的娑羅雙樹間般涅槃;大迦葉尊者於佛滅七日在從波婆城(Pāvā)至此的路上聞知此事[8]趕到主持了荼毘。
諸律藏記載因有比丘言說在佛陀入滅之後就可無拘無束[9],大迦葉尊者發起了第一次結集。說一切有部《大毘婆沙論》在解說十二分教中譬喻所指時稱律藏記載有《大涅槃譬喻》[10],《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在與其他部派《大般涅槃經》相當的《大涅槃譬喻》[11]後連貫記述了五百結集[12]。似法顯譯[13]《大般涅槃經》以佛陀在毘舍離城決定將入般涅槃為起始,未輯錄此前佛在王舍城講七不退法等事,結尾處提及了王舍城結集[14]。......
☸
(lotus)
19:39’
~
學“術”類似
工具,方法、過程.....
非目的,究竟、根本。
20:21’~
常O法師能夠看到,說出大正藏的問題,也是不簡單。
這世間多的是“問題”......
但是,所幸的事是,師承聽聞
從聖開法師、四寶師傅所聽,聞,見道的,不只是破邪顯正的大破智慧、還有圓融智慧的慈悲風格。
可謂真修實證的清淨、圓融、圓滿。
用“失真”現代語言來理解所謂“偽經”的意涵即可。
就像是已知很多的佛經故事,儒家典故,也已經被演申成勸化人心的、通俗的、版本的故事、各式各樣的戲劇......甚至,若不是古歌網蒐的方便,也不容易知道真正的原典,出處,來龍去脈。
20:32’~
相關延伸閱讀:
與乾隆大藏經(龍藏)結聖緣 - 道玄之門(四寶) - udn部落格
http://blog.udn.com/mobile/omhon/5053942
20190910
07:28’
20190910(08/08)
~
延伸相關閱讀:
https://zh.m.wikipedia.org/zh-tw/%E4%B8%89%E6%B3%95%E5%8D%B0
三法印
一切行無常,一切法無我,涅槃寂靜。
三法印(梵語:Trilakṣaṇā dharmamudrā 或 Tri-dṛṣṭi-nimitta-mudrā),佛教術語,即「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三項標準,大乘佛教認為可以用這三項標準來驗證教說是否屬於佛教正法,有如世間印信,用為證明,故名法印。其內容可見於《雜阿含經》,但將這三種教說並列,稱為三法印,可最早追溯至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
在南傳上座部佛教中相對應的概念是三相(諸行無常、諸行是苦、諸法無我),南傳佛教將其作為一切萬法存在之特徵。
11:26’~
四法印,乃顯示諸法真理之四標印,可作為佛教特徵之四種法門。
三法印加「一切行苦」,則稱四法印、四法本末、四憂檀那。
增一阿含經卷十八,以四法印次第稱為四法本末,即:
一、一切諸行無常,稱為初法本末。
二、一切諸行皆苦,稱為第二法本末。
三、一切諸行無我,稱為第三法本末。
四、涅槃永寂,稱為第四法本末。
☸
(lotus)
15:38’~
+
🔘
五、一切法空(=諸法皆空)
是為:五法印。
(lotus)
--
🔘
一法印,指大乘教所示諸法實相義理之信印;又作實相印、一實相印。
一法印,與小乘教之三法印相對稱。
大乘教以說諸法實相之義理為本,故謂諸法實相之義理為大乘教之信印;離開此種說法之其他一切法,大乘教皆稱之為魔說。
☸
--
🔴😇💚🔘☸🙏🔵
簡要一言以蔽之:即是
苦、
空、
無常、
無我、
涅槃寂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