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不良事件的傷害程度認定 從重度到輕度? - 詹廖明義 *病人安全文化塾* - udn部落格
詹廖明義 *病人安全文化塾*
作家:詹廖明義
文章分類
    Top
    醫療不良事件的傷害程度認定 從重度到輕度?
    2024/02/02 14:22:11
    瀏覽:651
    迴響:0
    推薦:1
    引用0
    格主最近在一場會議上,以病安文化工作者的身分,對先前已被下定論就是重度傷害的認定,不禁想要提出異論,覺得或許可以放寬一點。


    負責檢討工作的團隊原先在案發後,依規定就已完成執行根本原因分析,但將此意外發生的醫療不良事件定調並分類為「重度傷害」在此提出不同的見解。


    本來國內外的病安現況和價值觀就有差異,如果深入探討這個問題,必然見仁見智,犯錯的或許是個人,但往往可能也是負責Sign Out的團隊,所以歸罪於個人反而可能造成另一個"第2受害者(Second Victim)"的職場,也不是大家樂見的事,

    依照TPR病安事件的分類,異物滯留体內屬於醫療照護事件,也可歸類在手術事件,一旦發生,原則上都會再次動刀將異物取出,如果在早期就已被發現,不見得會延長該病人的住院天數,結論是Case by case。


    美國醫院評鑑機構(JC)說約70%的受害者,需要額外的照護並延長住院,話又說回來,此案例對病人健康的影響程度可能是介於中~高度。



    當然病人本身如果是問題多多(如ASA III)的Case, 多動一刀可能對身體會有重大的侵襲而影響預後,因此除非有絕對權威性的機構依法行事(判定等別),否則就事論事才不致於自投羅網,
    讓院方負擔太多!



    在美國,AHRQ Harm Scale (從死亡是最嚴重的等級以外, 有永久性、暫時性之分、 對身体功能的影響)可能最多人使用,此外,PA-PSRS Harm Scores(patientsafetyj.com) 也是很有特色的一種,他們共細分成A, B1, B2, C, D, E,F, G, H,I, 本案則是屬於E或F,要看看有沒有延長住院。其他還有Virginia大學也有另一種分類,包括:身体、心理、法律、經濟、社會方面的傷害。更有人強調需要額外的治療Additional treatment、心靈受傷、 No Harm及Near Miss也可以被一併納入分類,而在加拿大則有Hospital Harm Indicator可供參考。總而言之,個人認為不宜過度複雜化而顯得霧煞煞

    依據稍早期的文獻,發生RSO/RSI(後述)的案例在美國每年約有1500例或萬分之1-3件,從JC的資料庫得知,與開錯刀(WSS)及病人跌倒事件,確實都是屬於比較常發生的一種警訊(SE)事件。


    而關於預防RSO近年發展出來的RFID chip可將它運用在紗布上,在美國醫界據說已深獲好評,另有文獻廣為宣傳它是有經濟效益的一個突破,因為在美國的賠償金額太可怕了。所以把它(RSO, Retended Surgical Objects或稱RSI, Retended Surgical Items)當作「代誌大條」的重大事件,或重度傷害來自我反省並研議對策,其實並沒有什麼不好。


    然而近年的病安發展趨勢一再強調要朝向Zero Harm的目標作努力,但要將傷害完全降為零的偉大願景卻是談何容易,因此努力將傷害程度降低,從High Harm 降為Low Harm是比較實際可行的行動計劃,也因此,傷害程度的定義與「賠償醫學」息息相關,難免會有爭議。傷害的嚴重度不能比照疼痛指數Pain Score,是由受害者或病人說了算,格主以下引用一些文獻,提供給病安同好參考。

    畢竟傷害程度的認定,可以是很主觀的一件事,想想看從體腔內將異物取出的動作,其困難度依其部位如腹腔,胸腔,關節腔,陰道,脊椎,心囊,膀胱等等各不相同.....例如:是從膝關節腔取出一塊紗布的動作,應該不能算是侵襲性Invasiveness很高,或很費工夫的大工程。因此個人認為將前述的醫療不良事件視為重度傷害似乎有點誇大,但為了警惕作用,或許也有深遠的風險管理意義。



    到底數紗(布)有問題並不是本文想強調的事,一般而言,大部分的事件(80%)都說最後的計數Count是正確的(CCRC Correct Count Retention Case),只有少數20%承認最後的數字不符(ICRC Incorrect Count Retention Case)。重要的是, 能夠虛心檢討,落實團隊SOP執行Sign Out,強調團隊溝通,比較能夠預防再犯,這遠比有人怪東怪西,躲躲閃閃,互相攻擊甚至出現強辯硬拗的態度,更能提升安全文化的成熟度,真正地邁向高信度機構(HRO)的Zero-Defect Culture目標。



    《延伸閱讀

    AHRQ Harm Scale

    回應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