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市場換新衣~台中忠信市場 - 又見鳶尾 - udn部落格
又見鳶尾
作家:See iris
文章分類
    Top
    老市場換新衣~台中忠信市場
    2016/11/08 22:50:08
    瀏覽:5041
    迴響:3
    推薦:47
    引用0

    老市場換新衣~台中忠信市場

    忠信市場位於台中市國立臺灣美術館對面,民國50年代末期建造,是由五權一街、五權西二街、五權西三街所圍成的小街廓區域。即至80年代間,隨著生鮮產品經營及銷售型態轉變,忠信市場也跟著沒落,漸不為人所熟悉。

    國美館興建後,接續帶動鄰近區域的都市更新,維持舊有樣貌的忠信市場,夾雜於林立的豪宅之中,彷彿誤入豪門婚宴的樸實的村婦,與周邊景觀相比雖有點突兀、不搭調,它確帶著濃濃的家鄉味,有種令人熟悉的感動。

    市場草創初期,建商為了避稅,將市場內的格狀通路所有權捐給了市政府,此一舉措,反成為現今建商難以整合並進行重建之主因,市場方得以保存至今。

    忠信市場入口有好幾處,與井字類似,市場內外新舊建築間落差很大。面臨被拆除轉賣的它目前除了原有居民外,又有許多商家、咖啡廳與文創產業進駐,成為一種不同的面貌景點。

    沒落的市場,沒有人聲鼎沸的喧鬧,只有魯味攤老闆的二胡樂音,在市場裡裊繞。踏入忠信市場就像探訪一位老朋友一樣,慢慢走、靜靜看、輕輕聊,這是個只有老客戶、老鄰居才會來光顧的地方

    肉販攤來了個客人,由於市場老舊又屬封閉空間的關係,市場裡顧客稀稀落落的,很難想像這是個百萬人口大都市中心裡的市場。

    阿嬤的鋁製蒸籠熱氣騰騰,數十年如一日,古早味的市場裡自有有熟悉的古早味。忠信市場的步調是安靜的、緩慢的,跟外面的喧囂城市有種衝突的美感,更讓這裡的藝文工作室都蒙上一層神秘的色彩。

    一樓是店家,二樓以上住人,為了做生意方便,市場走道全加上了屋頂,以免下雨壞了生計,這種房子在民國60幾年時頗為常見。

    由於頂棚僅部分採用透光材質覆蓋,整個空間顯得幽暗,但也因此換來了忠信市場特殊的氛圍。

    也許是屋舍狹小的關係,許多生活物件與廢棄品被堆砌在門口走道旁,就像街頭即興舞台劇的佈景,每個在小角落都在凌亂中寫上自己的故事。

    在某次活動中留下的藍色雨滴仍高懸空中,繁華過後的蕭瑟,就像忠信市場的寫照。

    臺灣獨立旗幟、萬國旗…政治議題也曾在市場中吵嚷過。

    「台灣不服貿」也來過,廣告多樣性在市場中也無所不在。

    轉角處的白色建築是一座性別書坊「自己的房間」,店名引用英國女作家Vriginia Woolf的一篇知名短文:一個女人要創作,一定要有錢和自己的房間。

    門邊上明顯的七彩燈飾隱喻著,牆上的海報、文宣,亦強烈的表明性別訴求。

    鏈住的椅子,是無言的性別控訴呢?或只是防盜的緣故,留給大家一個想像空間,這些老建築在一群藝術家進駐後,氛圍變得迥然不同。

    60年代的老鐵馬和縫紉機,擺進屋裡太擁擠,索性上了鎖在家門口排排站。

    近乎絕跡的偉士牌機車,正與年邁的忠信市場,相互輝映。

    「營業中」的告示牌宣告本店正常營業,這在空屋與店家錯落的忠信市場裡是很重要的。

    空瓶在地上牆上當擺設,小酒館的外頭也可以很文青。

    零食櫃上的標語,清楚呈現店老闆的訴求。

    近年來,幸虧一群文化工作者的熱心投入,老市場方得以藝文方式再活化。

    這裡有個特別有趣的地方~公廁。早期囿於空間與經濟因素,一般人家裡是沒有廁所的,公廁在當時即扮演著重要的社區衛生角色。忠信市場的公廁還保留著,而且貼上了許多彩色的馬賽克貼磚美化,繽紛亮眼的彩繪公廁,也是將創意融入生活的代表!

    這間民藝店,大紅外觀相當搶眼,店主人過去在台南讀書時愛上了手作古物的質感與特色,多年來已累積相當數量的臺灣早期特色物品。牆上除了藝術作品、春聯及植栽外,也擺有主人自己的畫作,值得前往一探究竟。

    從門口的擺設顯示,這是一戶人家,造訪忠信市場可別大聲嚷嚷,會引起民怨喔!


    客人不多,正在"度辜"的老闆倒是不少!反正客人也不多,趁沒人的空檔補個眠兒。

    路口冷飲攤家開賣了,早市中場休息後,換我這攤上場囉。

    隱藏在市場裡的廟宇,是在地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虔心祈福,望神明庇佑蒼生。

    上午十點的陽光穿過屋頂,落在寫滿歲月痕跡的水泥地板上,陳舊凌亂的市場,麻雀雖小,五臟卻還俱全,手上大包小包的物品,已足一日所需

    老市場傳統攤位與文創工作者的特色商店,新與舊、現實與藝文,在老舊空間裡交錯,市場雖然老邁,卻流著藝文氣息的新血。

    市場一隅,沒上緊的水龍頭自來水涓涓滴滴落入水槽,發出規律的聲響,蛻變中的老市場能否生生不息的流傳下去,正持續考驗著居民與文創工作著的智慧。

     

    回應
    迴響(3) :
    3樓. 雨初
    2016/11/11 11:55

    非常喜歡Irises的攝影風格, 走在不起眼的老街巷弄間,妳總能捕捉那空氣中瀰漫著歲月與歷史的人文氣息。

    歡迎雨初來賞文

    irises念舊

    隨著年齡的增長也不希望被遺忘

    懷景、念物

    也自戀年輕歲月

    See iris2016/11/13 18:38回覆
    2樓. 如果雲知道
    2016/11/10 04:41
    拍得好有FU讚啦
    謝謝 See iris2016/11/13 17:05回覆
    1樓. 竹子
    2016/11/09 15:13

    好有味道的文章!

    道盡了後街人生的滄桑與無奈~


            

    自從超市、量販店各處賣場掘起後

    傳統市場逐漸被取代

    尤其寸土寸金的大都會更是如此

    忠信市場改建似乎是早晚的事

    過度時期進駐的文創業者正為老市場披上新裝

    歡迎竹子來賞文

    See iris2016/11/13 17:02回覆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