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山煙囪文化~新東糖廠
台東有兩個糖廠,一個是東糖糖廠、另一個是新東糖廠。新東糖廠擁有許多稱呼,如「都蘭糖廠」、「都蘭紅糖文化園區」以及「新東糖廠文化園區」等等。
東糖糖廠位於台東市區,建立於1913年,隸屬於台糖公司。位於都蘭的新東糖廠則於1933年創設,原為日本殖民時代的私人糖業公司,與台糖公司的糖廠相比較,不管是廠房還是區塊規模,都顯得精巧迷你。
新東糖廠(又稱都蘭糖廠)位於台東縣東河鄉都蘭村台11線省道旁,曾為臺灣東部地區的紅糖製糖工廠,風光一時。
新東糖廠建於昭和8年(1933年),2次世界大戰末期曾遭盟軍砲彈轟炸,但木造房舍、辦公室、升旗台和工廠皆保存完整,糖廠經營至1991年始熄燈謝幕。現轉型為新東糖廠文化園區,將閒置空間轉化,提供地方部落、文化藝術團體演出場地,並為東臺灣藝術工作者交流、展演的舞台,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充滿藝文氣息的空間。
閒置的廠區透過巧思,成為結合藝術創作與美食休閒的藝術文化園區,進入廠區大門後,廣場的舞台中央即展示著大型漂流木雕創作。
製糖工廠旁豎立的大煙囪,早已成為都蘭村的地標。
機器早已不再運作,諾大的空間裡,舊時機械設備被保留著,季風將斑駁鏽蝕的鐵皮,吹的啪啪作響,新東糖廠的歷史記憶,隨處可得。
廠區一隅,立牌解說紅糖製造的流程。
野鏡頭藝術展示區,定期更換藝術主題與展出,透過鏡頭介紹台東之美。
都蘭小房子是由地磅室所改造的小食店,訴說著一個女人從台北來到都蘭的夢想,捨棄優渥都市薪水,堅持簡單、愜意的生活。店裡的二手家具、隨意擺放的小裝飾,加上圍繞著小屋,以漂流木打造的吧檯,讓這裡瀰漫著與繁華城市迥異的鄉間悠閒風情。
不管您是遊客還是工作人員,累了,歇會兒吧!和著太平洋吹來的徐徐涼風,用心體會這東台灣小村落的風情。
茅草屋是用餐的地方,到的太早,還沒開始營業。
希巨蘇飛(Siki Sufin)木雕工作室,用漂流木把祖先的故事呈現出來,不管是木雕中的勇士、婦女或神明,都被賦予了新使命。
鏽蝕的鐵管與軌道,為運送原物料台車,畫下了休止符。
原有的倉庫,已規劃為各式展場,展出藝術家的作品。
屋頂採光窗孔斜灑的光線,與藝術創作巧妙結合。
造訪時展場展出李金霞女士女性思維創作展—光,走在意象的途中。
光,為宇宙總能量;光,如母親愛的容量;光,可以無所不在;光,在人類的心中,是希望存在的燈塔,指引人性向上;心靈有光,可航行於宇宙之間不滅;心靈有光,可以改變世界的黑暗。
展覽室內、外一隅。
台11線上的台11酒寮,有獨賣的台11手工啤酒,晚上才營業,簡易搭建的木造舞台,台下椰樹段木,簡單拼湊成一個可以大聲聊天、喝酒、聽歌的區塊。
台11酒寮旁,未著制服的"駐衛警",在園區裡認真巡邏。
這改造過的古董級老重機,葫蘆裡賣著什麼膏藥?要待帆布拉開才揭曉!
廢棄不要的東西,透過藝術家的巧思和巧手,常成為人們驚嘆的裝置藝術作品。
這是煙囪下69號歡唱美食館,園區許多空間塗抹上原民彩繪,並且不定期更新,當你造訪時,與我所見圖騰不同時可別感到詫異,這老舊的園區可是一個活潑充滿生命力的所在。
「好的東西擺進來,看見喜歡就來buy,謝謝光臨說good-bye」,這是好的‧擺手創藝術小店,還記得「都蘭國小」的書包嗎?那就是好的‧擺創造的作品。
記憶中,老榕、舊宅往往與糖廠畫上等號。
昔日糖廠辦公室,目前變成頗有懷舊風味的咖啡館。
糖廠就在台11線旁,成為單車族休息落腳的好所在。
廢棄廠區常見爬滿綠色藤蔓植物,是最天然的裝飾品。
大鄧伯花也來牆面湊一角,混沌的窗影中,依稀看見糖廠煙囪影像。
廢棄零亂的製糖廠區,經歷過多少的日曬雨淋,斑駁鏽蝕、七零八落的鐵皮,有種蕭瑟之美。
破敗的鐵網門上,鐵皮焊接的甘蔗圖案早已鏽蝕斷落。敵不過時代的變遷,一場場煙囪文化落幕秀,在全臺各地上演。謝幕之後,好戲卻在後頭,一如台糖各地糖廠的轉型新生,新東糖廠的改變,也賦予它話從頭的新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