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geunerweisen (Gypsy Airs) 《流浪者之歌》- Pablo Sarasate ☆☆☆ - GW 的部落格 - udn部落格
GW 的部落格
作家:GW
文章分類
    Top
    Zigeunerweisen (Gypsy Airs) 《流浪者之歌》- Pablo Sarasate ☆☆☆
    2010/04/11 08:21:45
    瀏覽:15949
    迴響:1
    推薦:9
    引用0


    【簡介】

    Zigeunerweisen (Gypsy Airs), Op. 20, 是由西班牙擅長為小提琴譜曲作曲家Pablo Sarasate,在1878年為小提琴和交響樂團寫的C minor調曲子。

     

    流浪者之歌是完整的章節,以節奏分為四個部份:

    1. 平板:      窮苦無依生活經歷的鋪陳。由弦樂拉幕起始,再交由小提琴介紹故事大綱。

    2. 徐緩板:  悠悠的細述流浪吉普賽人, 被當地人驅趕的不幸遭遇。需要飛快彈跳的琴弓(flying spaccato)和跳飛的運弓技巧。

    3. 極慢板:  腳步 蹣跚的坐蓬車緩慢前行,繼續永遠無家可歸的流浪旅程。以消音的技巧奏出悲傷的旋律。

    4. 極快板:  紮營後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跳舞狂歡。獨奏技巧中包含了主要是連串琴弓在弦上快速的彈跳(spiccato),同時按(stopped)双弦的音(double stopped),人工和音(artificial harmonics),和左手撥弦。

    (節譯)Wikipedia  

           

    【心

    對古典音樂的喜愛始自小學,當時伴在家父膝前,陪聽海飛兹(Jascha Heifetz)的小提琴,和魯賓斯坦(Arthur Rubinstein)的鋼琴演奏唱片,以及各名家交響樂,雖然不懂,耳濡目染的聽過不少。個人偏好優美耐聽的古典音樂中的精華,艱澀難記聽不下去的就留給專業去品嚐咀嚼。

    數年前曾經有一段時間,喜歡在睡前戴著隨身聽耳機,聽自己選錄的古典音樂精華錄音帶,洗浄煩心瑣事,藉音樂的保護幕躲藏以隔絕來逃避現實,幇助入睡,其中包括小提琴愛好者必聽的《流浪者之歌》。雖然我不會拉小提琴,但略懂同為弦樂器的吉他,經過數百(如果没有上千)次的耹聽,我應該分辨的出各個版本的音質優劣。

    小提琴名家之間的演奏音質差異非常的細微,需要豎耳仔細耹聽,一個音符都不放過。音色好壞決定於技巧的熟練,才華的資質,樂器的手藝,敏鋭的感觸,經歷風霜,溼度的調節(木質樂器音色受空氣濕度影響)。

    小提琴初學者的刺耳噪音很恐怖,小提琴名家高音控制不當仍會些微的刺耳,《流浪者之歌》更是充滿著跳躍的一連串極高階音符,全方位音符的迅速跳躍技巧應是非常的難。如果技術不夠爐火純青,就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即使是些微刺耳的琴音,我只會煩躁不安,難以繼續。

    住在紐約市的美籍猶太裔伊扎克帕爾曼(Itzhak Perlman)是廿一世紀的世界頂級小提琴名家。Itzhak Perlman演奏的《流浪者之歌》技巧細膩,音色圓潤而不乾枯尖鋭,他的一連串極高階音符像夜鶯叫聲般的悅耳(2:30/8:38),以小提琴從簡到繁拉出至少卅多種美妙音色,是近乎完美的傲世傑作。

    後來意外發現海飛兹的版本,立刻加入收藏,我沒有資格批評世界頂尖前輩的作品,心中還是難免比較一下,覺得Itzhak Perlman在(2:28~2:32/8:38)處沒有像海飛兹在(2:33/8:57)處略有中斷。此外Itzhak Perlman的琴聲(3:09~3:12/8:38) 好像比海飛兹的版本 (3:17~3:20/8:57),感覺起來稍潤1%,可能是空氣溼度差異,這是會影響音色的,不過海飛兹的音符如行雲流水般更流暢。

    流浪者之歌就是要表現出吉普賽人大剌剌的,敢愛敢恨,充滿著情緒激盪起伏。美籍韓裔的小提琴名家Sarah Chang演出精湛,結尾飛快有力瞬間急停,劇力萬鈞非常痛快,有助發洩偶而心中鬱悶,如喬峯般仰天長嘯。


    【歌曲】Itzhak Perlman - Pablo de Sarasate, Zigeunerweisen Op.20

    【歌曲】Jascha Heifetz - Pablo de Sarasate, Zigeunerweisen Op.20 (Gypsy Airs)

    【歌曲】(Sarah Chang) Zigeunerweisen op.20 By Pablo de Sarasate

     

    回應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1) :
    1樓. 芸之
    2010/04/12 13:52
    嗯~

    這首曲子也是我學生時代很常聽的曲目之一,記得每次聽時,總是渾身起雞皮疙瘩。我最喜歡前段和最後段。

    謝謝你提供帕爾曼版本,我只聽過他拉電影配樂,沒聽過他演繹古典曲目。他真是讓人敬佩的專業演奏者,即使不良於行殘而不廢精神還是讓人覺得很感動!

    我覺得帕爾曼最厲害的,是不論快慢板,每個音符都清清楚,著力均云從容,不含混帶過。

    他那把小提琴,是
    1714年出自於義大利弦樂器名匠Antonio Stradivari手藝最精湛的時期。

    有時,當人有某種缺陷時,反而會在音樂感觸上特別敏鋭來補償,天生我材必有用。


    GW2010/04/12 20:00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