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宋詞)
世路崎嶇,風未靜、江天雲湧。
憶往昔、黨外崢嶸,志堅如嶽。
綠起輪替寒暑換,親歸附庸煙消散。
問興亡,誰與看時潮,堅心擁?
今逢亂,重燃炬;攜眾志,披荊棘。
盼本土深耕,遠思通眾。
超越藍綠開新局,志在群星耀長空。
共此時、再塑千秋業,乾坤共。
台灣的政黨政治經歷了數十年的發展,從威權體制下的黨外運動,到民進黨的誕生,再到今日的多黨政治,台灣民主的進程有目共睹。然而,隨著2024年的政壇變化,我們看到了第三勢力在台灣政治版圖中的重要性和挑戰,因為它在國會有左右政局的力量。
茲從歷史脈絡、現狀分析和未來展望三個層面,探討第三勢力的重組與發展,並呼籲時代力量、社會民主黨、台聯黨等小型政黨抓住機會,聯合起來,取代民眾黨,形成新型第三勢力。
第一部分:歷史脈絡中的第三勢力
在解嚴之前,「黨外」勢力是國民黨以外唯一的政治力量,這些人奠定了日後台灣民主運動的基石。1986年民進黨的成立,使黨外勢力成為組織化的反對力量。隨著時間推移,2000年的政黨輪替,國民黨、民進黨和親民黨形成短暫的三足鼎立局面。然而,親民黨因與國民黨的密切合作(如「國親合」),逐漸淪為附庸角色,因而泡沫化。
2014年後,第三勢力迎來新的發展契機。以柯文哲為代表的無黨籍政治人物,以及時代力量等的崛起,為台灣政壇注入新血。然而,僅短短十年間,這些勢力卻因內部分裂和信任危機逐漸式微。時代力量的影響力幾乎消失,而民眾黨則因柯文哲的貪腐案件和朝向國民黨的過度合作,被視為「國民黨的附隨組織」,而逐漸泡沫化,如同過去的親民黨一樣。
第二部分:第三勢力的現狀與困境
2024年的政壇發展凸顯了第三勢力面臨的挑戰。柯文哲領導的民眾黨因貪腐案件受到輿論譴責,並未展現政黨應有的自省能力。該黨不僅全力袒護涉案人士,甚至在立法院與國民黨合流,背棄選前對選民的承諾。這一行為導致民眾黨的支持度大幅下降,其政治可信度幾近崩解。
此外,國民黨的「新黨化」傾向令人憂心。昔日以「反共」和「經濟建設」為核心價值的國民黨,如今卻與中國關係日益密切,與民眾對其傳統形象的期望背道而馳,尤其最近在立法院,反共的法案幾乎都通不過,而如選罷法的對罷免的加嚴,財劃法草率地向中央奪錢,為報復大法官竟然修改憲訴法,使憲法法庭凍結違憲的審查,都在在使人民感到,國民黨要搞爛台灣,不希望被人民及憲法機關監督。
相對地,民進黨卻在執政期間逐漸展現出過去國民黨的風範,如國慶時使用中華民國國旗、國歌,國軍保衛中華民國,並且沿續兩蔣時代的反共路線,而且蔡英文執政八年,證明民進黨執政,一樣可以創造經濟奇蹟,使股價創新高,GDP成為亞洲四小龍的首位,而且在國際外交上,台灣的能見度,高度成長,證明民進黨有穩定的執政能力。
在這樣的背景下,台灣的政治生態亟需新的平衡力量。一個真正獨立、具有理想性的第三勢力,能在民進黨和國民黨之外為選民提供更多選擇,並促進政黨競爭與政策創新。
第三部分:第三勢力的重組與展望
當前的政治動盪和民眾黨的式微,為時代力量、社會民主黨、台聯黨等小型政黨提供了難得的重組契機。過去的經驗表明,只有透過整合和合作,小型政黨才能突破「零和博弈」的困境,實現政策影響力和選舉成效的雙贏。
在重組過程中,新型第三勢力應該具備以下特質:
1. 價值核心明確:第三勢力必須在政策與理念上有別於傳統政黨。以本土意識、社會公平與民主深化為核心價值,才能吸引選民,特別是年輕族群的支持,最近證明,柯文哲和民眾黨的核心人物,都不具備這種特質。
2. 組織化與專業化:過去一些第三勢力因組織鬆散而難以長期運作。未來的第三勢力需加強內部管理和政策研究,確保其在國會和地方政治中能有實質作為。
3. 跨界合作:台灣的政治分裂常阻礙政黨合作,但第三勢力應以超越藍綠對立為目標,與公民團體、專業組織緊密結合,形成多元聲音的政治平台。
未來政治生態的可能走向
假使第三勢力能成功重組,未來的台灣政局可能出現以下情景:
1. 民進黨逐步取代國民黨成為「保守」但穩健的執政黨。
2. 重組後的第三勢力成為「進步」與「改革」的象徵,挑戰民進黨的政策缺失。
3. 國民黨因「新黨化」進一步邊緣化,失去主流民意支持,而民眾黨則完全泡沫化。
這種新的政治格局有助於提升政策辯論的深度,並為台灣政治帶來更多元的選擇。同時,新型第三勢力若能堅守理想並展現能力,將不僅是一時的政治現象,而是台灣民主深化的助力。
結語
2024年的政壇變局表明,台灣的政治版圖正在快速演變。第三勢力的重組不僅是回應選民需求的必要之舉,更是民主制度持續發展的關鍵一步。在這樣的歷史時刻,時代力量、社會民主黨、台聯黨等有志之士應該攜手合作,重塑一個既具本土意識又能超越藍綠對立的政治力量,以取代投機、貪腐而沒有理想性和檢討能力的民眾黨,使未來成為民進黨與新的第三勢力輪流執政的狀態,國民黨因新黨化而逐漸被邊緣化。唯有如此,台灣的政黨政治才能在穩定中前進,為下一個世代奠定更堅實的民主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