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劇本的15個節奏 - 編劇一起來!阿凱老師說故事~ - udn部落格
編劇一起來!阿凱老師說故事~
作家:編劇一起來
文章分類
    Top
    好萊塢劇本的15個節奏
    2011/04/22 14:01:06
    瀏覽:3118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好萊塢劇本的15個節奏

      

    ptt原文作者:JACKSZERO

    Blake Snyder
    著作的一本電影劇本創作工具書 "Save the Cat"
    是繼70年代 Syd Field The Foundations of Screenwriting 後,
    最具影響力的一本書。已經成為UCLA電影系必讀的課本之一。

    Blake Snyder 那傢伙也不小氣,書裡面很多的秘訣也公佈在他個人網頁上面
    http://www.blakesnyder.com/

    以下是所謂的 "Blake Snyder Beat Sheet"BS2),也是書中最精華的部份
    (
    僅擷取部份翻譯,更多細節,可以參考他的個人網站):

    "Blake Snyder Beat Sheet"
    BS2 是幾乎每一個故事片裡面會出現的點。有些人會說這些只適用於好萊塢的主流電影,但這些其實是故事劇本的基本元素,只要是在說故事的電影都會有(包括國家地理頻道的記錄片),只不過可能出現時間點比較不一樣而已。

    (以下各段落的時間點,都是以一部110分鐘的電影為基礎,通常劇本1頁就是1分鐘)

    1. Opening Image
    影片中出現的第一個畫面;通常這個畫面代表了你整個故事的主題/tone/以及態度(例如:「大國民」神秘的豪宅,「愛情不用翻譯」裡面 Scarlett Johannson 若隱若現的屁股,「駭客任務」裡面結合了科幻跟武俠的追逐場面)。劇本中第一個畫面如果能夠跟最後一個畫面可以相互呼應(如一組「使用前跟使用後的照片」)那就再美好不過了。

    2. Theme Stated
    通常電影開演之內的五分鐘左右就得把主題帶出,不論是由角色之間的對話或動作。或者是說,劇本開始的五分鐘前後,一定要提出一個有趣的問題或論述,
    有待主角/導演/觀眾一起去解答。而一般我們認為很無聊/沉悶/看不懂的電影,通常就是這個環節沒有處理好。

    3. Set-Up
    電影開場的10分鐘左右是編劇介紹/建構這部電影世界的時候:
    角色跟角色之間的關係「個性」他們要什麼等等。
    在這開場的十分鐘前後也要展現一些主角的缺點
    (如:主角是個酒鬼、主角是處男、主角跟老婆之間關係不好等),
    這些缺點在後面會回來造成一些主角的困擾或笑點。

    4. Catalyst
    電影開場12分鐘左右就要出現的劇情轉捩點:
    比方說一通告知有錢老爸去世的電話、主角女友被抓姦在床、
    主角回武道館發現師兄師妹被敵人殺光光 and etc
    換句話說,就是讓主角告別安逸生活的一個事件。
    如果這個點不夠強,觀眾會認為這部電影「沒有劇情」。

    5. Debate12-25 min
    發生了轉捩點之後,主角要面對的自我掙扎要繼續走下去/幹下去嗎?
    (如 「駭客任務」裡面 Neo 選擇要吃藍色小藥丸還是紅色小藥丸)。
    記住,主角在這一段要積極主動一點,這樣才夠「英雄」,觀眾才會有認同感。

    6. Break Into Two25 min
    主角自我掙扎後,他// 在這個點決定接受任務,
    決定啟程去消滅魔王/魔戒、決定參加選美比賽、決定勇敢去愛等等...
    故事正式進入第二段。

    7. B-Story30 min
    進入第二段的同時,也要開始進行故事的第二個軸線。
    主角的愛情故事通常都發生在第二條故事線;
    這一段也是讓主角認識新夥伴的一個最佳機會。
    主角在這一條故事線裡面認識的人,
    最好是有著跟第一段人物恰恰相反的性格,才能凸顯出跟第一段的舊世界的不同。
    第二條故事線雖然是探索主角的另外一面(主要是內心戲),
    別忘了還是得反映你電影的主題... 這是讓你用另一個角度去表達電影主題的機會。

    8. Fun & Games30-55 min)「遊戲時間」
    比方說「終極警探」裡面 Bruce Willis 跟恐怖份子玩捉迷藏、
    「王牌天神」裡面 Jim Carrey 用他的神力捉弄身旁的人、
    Spiderman
    主角利用剛獲得的超能力在紐約市區跳來跳去玩耍、
    「食神」周星馳開始建立爆漿撒尿牛丸王國。這一段是專門給主角做一些有的沒的事情。

    9. Midpoint55 min)中間點...「遊戲時間」結束的時候。
    如果到目前為止,主角都是一帆風順,那中間點就是他好運的高潮/瓶頸了;
    中間點之後一切開始往下,直到最後的悲慘結局。
    相反的,如果主角到目前為止都一直倒霉,中間點就是他運氣的谷底,
    這個點過後就開始發憤圖強(或是得到什麼武功秘訣,愛的鼓勵),運勢漸漸往上。

    10. Bad Guys Close In55-75 min
    在之前的中間點,也許主角暫時打敗了敵人,
    但在這一段,敵人會重整旗鼓來一段大逆襲。
    主角的敵人在這20分鐘內的勢力越來越強大,這一段結束前得把主角逼到角落。
    這個「敵人」不一定要是真正的一個「人」,也可以是命運、天氣、自我極限等等。

    11. All is Lost75 min / 12. Dark Night of the Soul75-85 min
    在這個時間點主角已經被逼得走投無路。
    這一段必須要有個跟「死亡」有關係的主題:
    死去的可以是主角身邊的好友或是主角心中某個理念,甚至主角自己也可以死去
    (不過會在下一段復活.... 聖經裡面的耶穌跟「駭客任務」的 Neo 都玩過這一招)。

    13. Break Into Three85 min
    正當一切看似絕望的時候,主角開始反敗為勝。
    往往讓主角反敗為勝的關鍵是他在 B-story 那條故事線裡面認識的人或發生的事:當時看似小事的事件或人物,在這時卻變成反敗為勝的關鍵。

    14. Finale85-110 min 結局
    主角借由第二段裡面所認識的人、學會的事,成功的打敗了敵人,
    並且建立了一個全新的自己/全新的生活/甚至全新的世界。
    主角在故事開頭的那一些小毛病、懷習慣或問題,也都解決掉了。
    比如「變臉」(Face/Off 最後 John Travolta 除了成功殺掉壞人,
    也變成了一個愛家的新好男人。

    15. Final Image110 min
    片子最後的畫面要跟第一個畫面相呼應。
    比方說一開始看起來很落魄一個寂寞男子,
    最後的畫面可能就會是發達的男子跟他的漂亮女友牽著手朝向夕陽走去之類的。
    片子的第一個畫面跟最後一個畫面,
    可以當作一組「使用前 VS 使用後」的照片,反映了主角在這故事的旅程中的改變。

    資料來源:http://twghome.pixnet.net/blog/post/25679250

     

     

    回應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