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話:33年上漲33倍的
~「東三省造宣統元寶庫平一錢四分四釐」
2021.6.2 陳宗嶽寫於台北
這幾天宅在家裡整理收藏的銀幣,赫然發現近日頗為熱門的「東三省造宣統元寶庫平(所謂「庫平」,是清政府收徵租稅,出納銀兩所用衡量標準,訂立於康熙年間,1908年清廷度支部擬訂統一度量制度,規定以庫平為權衡標準,庫平兩為37.301克)一錢四分四釐」我竟然收了15枚,這些都是我在1988年1~2月間收藏的,可見當時從大陸經過香港流入台灣的「東三省造宣統元寶庫平一錢四分四釐」數量不少。會收這些小銀幣,一般是到錢幣社閒逛時,在沒有中意的袁大頭或大清龍銀時,為了不空手而回而隨手買下的一些小銀豪,像這樣的「東三省造宣統元寶庫平一錢四分四釐」小銀幣當時售價為台幣60元,其中有逆背、復打的價格再調高至2~3倍。
※「東三省造宣統元寶庫平一錢四分四釐」33年上漲33倍
到2021年6月1日的今天,這類在中國大陸異軍突起熱門的「東三省造宣統元寶庫平一錢四分四釐」小銀幣,俗稱貳角或貳毫銀幣的市場價格,因為台灣這類中國銀元的價格完全追隨大陸,也就是「哪裡有錢東西就往哪裡匯聚」,因此查訪大陸網站的價格,滿分70分,評鑑分數在30~40分之間的普通等級「東三省造宣統元寶」貳角銀幣的大陸市場流通價格大約在500元人民幣(折合2175元台幣;6月1日1人民幣等於4.35臺幣),而在台灣約在台幣2000元上下,雖然台灣有些網站的出售價格開到3500元~5300元之間,但是實際成交的不多。評鑑分數在40~50分之間的美品等級約在700元人民幣,評鑑分數在60分以上近未使用的則是一幣一價,至少在2000元人民幣以上。
單純就價格而言,從台幣60元上漲到2000元,33年上漲達33倍,扣除近10倍的物價上漲,應該還是不錯的收藏投資。1985年我開始收藏銀元時,袁大頭一枚台幣200元-250元左右,儘管當年的薪水不高,一個月薪資總能買個100-150枚。到2021年的今天,經過2005年-2012年與2019年-2021年兩波的銀幣上漲潮之後,袁大頭一枚已經漲到台幣4500元-5000元左右,並且還以每年5%-10%的趨勢上漲中,即使薪水高了,每個月薪資頂多只能買個20多枚。因此,今天的「中國近代機鑄銀幣」已經成了奢侈品!所以就收藏中國近代機鑄銀幣的時機而言,當然是以前好!
※「東三省造宣統元寶庫平一錢四分四釐」的鑄造歷史
1905年(光緒31年)清政府希望通過政府改革來挽救清王朝的崩潰,將盛京五部調入北京,裁撤奉天府府尹建立東三省,由盛京將軍統管所有事物。1906年(光緒32年)任命盛京將軍趙爾巽為東三省總督,全稱「總督東三省等處地方,兼管三省將軍,奉天巡撫事」,在瀋陽境內設有一府、一廳、三縣。1907年(光緒33年),清廷將奉天、吉林和黑龍江合稱為東三省,新任東三省總督徐世昌到任後,奏請在東北鑄造三省通用銀元,同時將奉天和吉林兩省的造幣廠合併,稱為東三省造幣廠,並委請天津造幣廠代鑄了一套「東三省造光緒元寶」銀幣。同年,奉天造幣廠為東三省鑄造了「東三省造光緒元寶」銀輔幣,因為吉林造幣廠在1908年、1909兩年的銀幣產量很低,滿州地區的造幣由奉天廠負責,也不再標示奉天省造。隔年奉天造幣廠鑄造東三省造銀圓四種:七錢二分、三錢六分、一錢四分四釐及七分二釐,因東北地區通用雙角銀幣,到年底時其他面額銀圓被大量回爐改製。
光緒34年10月21日光緒皇帝駕崩(1908年11月14日),次年新帝宣統皇帝愛新覺羅·溥儀(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登基,是為清朝第十二位皇帝,也是末代皇帝,字耀之,號浩然,在位時間為1909年-1912年。辛亥革命之後,一些清朝遺民仍然使用宣統年號紀年。1917年張勳擁戴溥儀復辟時,稱宣統九年。此時為配合民間使用習慣,只鑄造「東三省造宣統元寶庫平一錢四分四釐」二角銀幣一種,鑄造時間從1909年開始到1915年共計7年,可區分為三個時期:
一、宣統年間1909年~1911年:宣統元年(1909年)東三省造幣廠開鑄庫平一錢四分四釐的銀幣。先前東三省造「光緒元寶」的七錢二分、三錢六分銀幣鑄造極稀,很難看到,反而是一錢四分四釐,俗稱貳角的銀幣鑄造有相當大的數量。由於奉天當時的經濟狀況及人們的習慣,在商品交換中大多使用著一錢四分四釐的銀輔幣,並逐漸得到各界商民的認可。東三省在晚清時期已形成小洋本位,以「小銀元」為地方貨幣本位,以小洋12角(2角6枚)合銀元一元,在東三省廣為流通。
此時鑄造的「東三省造宣統元寶庫平一錢四分四釐」銀幣,直徑2.4公分,重5公克,銀幣依照鑄造前後分成兩種:
第一種,正面中央珠圈內鐫滿漢文「宣統元寶」四字,圈外上端鐫「東三省造」,下端鐫幣重「庫平一錢四分四釐」,左右兩側分鐫一個六角花星。銀幣背面中央鐫一個鹿角坐龍,上端鐫英文「FIRST YEAR OF HSUAN TUNG」或「1st YEAR OF HSUAN TUNG」,下端鐫英文滿州省「MANCHURIAN PROVINCES」,Manchurian意為東北或滿洲;)province意為省,州。左右兩側分別鐫一個六瓣花星。
第二種,正面與第一種相同,中央珠圈內鐫滿漢文「宣統元寶」四字,圈外上端鐫「東三省造」,下端鐫幣重「庫平一錢四分四釐」,左右兩側分鐫一個五角星。銀幣背面中央鐫一個鹿角坐龍,上端鐫英文滿州省「MANCHURIAN PROVINCES」,下端鐫重量1MACE(錢) AND 44 (應為4.4)CANDAREENS(分),左右兩側分別鐫一個六瓣花星。另外,中國銀幣上通用的“7 MACE AND 2 CANDAREENS”英文字樣,實際上,"MACE”來自印度文masha,意思是一個小面額的錢幣(a small coin)。而"CANDAREENS”是馬來文kanduri,意思是一個重量(a weight)。
二、辛亥革命後的1912年~1913年:民國初年,奉天造幣所改為財政部奉天造幣分廠,東三省名義上歸屬北京政府,實際上受奉系軍閥割據、日本侵華勢力的制約,繼續鑄造舊模銀輔幣,日本為阻撓中國中央政府統一,一再干涉奉天造幣廠將銀輔幣成色統一到《國幣條例》規定的成色標準。民國元年(1912年)3月,奉天造幣分廠鑄造東三省宣統元寶舊模庫平一錢四分四厘,截止1914年4月,該廠共鑄輔幣600萬枚。
此時鑄造的「東三省造宣統元寶庫平一錢四分四釐」銀幣,直徑2.3公分,重5.2公克,成色八成,正面中央珠圈內中空無滿文,繞珠圈鐫漢文「宣統元寶」四字,圈外上端鐫「東三省造」,下端鐫幣重「庫平一錢四分四釐」,左右兩側分鐫一個八瓣芒星(六瓣長花星)。銀幣背面中央鐫一個鹿角坐龍,上端鐫英文東三省「MANCHURIAN PROVINCES」,下端鐫重量1MACE(錢) AND 44 (應為4.4)CANDAREENS(分),左右兩側分別鐫一個八瓣花星。版別共有兩種。
三、1914年~1915年:民國三年(1914年)3月~4月24日停鑄。當時為緩解因小銀元流通量不足而引發的金融危機,奉天都督呈准財政部,由財政部奉天造幣分廠用宣統元寶樣式趕造20萬元七成色小洋。該幣利用舊模稍加改造而成,正面中央「宣統元寶」無滿文,珠圈外有「東三省造」、「庫平一錢四分四厘」,左右分列八瓣芒星;背面中央鹿角坐龍,上端鐫英文東三省「MANCHURIAN PROVINCES」,下端鐫重量1MACE(錢) AND 44 (應為4.4)CANDAREENS(分),左右分列小芒星或八角星。直徑2.3-2.4公分,重5.2-5.3公克,成色七成,版別共有三種,分別是芒星版、小八角星版、大八角星版。據東三省中國銀行行長潘鴻寶致總行函透露,該廠共鑄輔幣805~920萬枚。
同年,奉天造幣分廠開鑄「東三省造宣統元寶庫平一錢四分四釐」梅花版貳角輔幣,至1915年。該幣正面中央鐫梅花,環列「宣統元寶」四字,圈外上端鐫「東三省造」,下端鐫幣重「庫平一錢四分四釐」,左右分列芒星; 銀幣背面中央鐫一個鹿角坐龍,上端鐫英文東三省「MANCHURIAN PROVINCES」,下端鐫重量1MACE(錢) AND 44 (應為4.4)CANDAREENS(分),左右分列芒星或八角星。直徑2.3公分,重5.2公克,成色八成。
1916年張作霖被北京任命為東三省巡閱使領奉天督軍,兼省長,控制奉天、吉林、黑龍江三個行省,成為奉系首領統治東北,此一時期經常會發現一些含銀量很低或是銅質鍍銀之小銀幣,這與1916年時張作霖採取嚴厲措施,打擊不法錢商及日本人用鈔兌銀熔化套利、破壞經濟秩序有關。
※「東三省造宣統元寶庫平一錢四分四釐」的版本
總括而言,「東三省造宣統元寶庫平一錢四分四釐」二角銀幣鑄造時間達7年,其中真正屬於宣統年間鑄造的只有銀幣正面鐫有滿文的幾種。有文章記載「東三省造宣統元寶庫平一錢四分四釐」粗分約有30多種版本,細分更有700多種版本,真是族繁不及備載,僅次於袁大頭的1000多種版本,其中僅是星形圖安部分就有如下四類:
1. 三星,中星為一個大五角星,上下為各一個小五角星,幣面分配各有一組三星。
2. 空心星,為六角基地空心,分配各有一個空心星。
3. 單星,幣面分配各有一顆五角星。
4. 米花星,中有圓點,幣面分配各有一顆米花星。
由於其繁多版本,使其版別的研究與探討也比較深,富有成果。也因為其眾多不一樣的版別,使其被銀元收藏者稱之為普品中大頭、普品中珍品。
※「東三省造宣統元寶庫平一錢四分四釐」成為收藏市場上熱門藏品
2008年以來,大陸市場的錢幣藏品在各大拍賣會上風頭鵲起,國內外對於清朝龍洋、龍郵的熱捧不斷升級,讓眾多的投資者感受到了中國龍藏品的收藏價值和潛力。迄今歷朝鑄造的銀、銅幣沒有哪一種可以和「東三省造宣統元寶庫平一錢四分四釐」鹿角坐龍相比,究其原因有四:
一、鑄造歷史悠久:鑄造時間已超過105年,已成「古幣」。
二、蟠龍圖案優美:龍是中國人的代表圖騰,普受承襲中華文化的華人所喜愛,加之這枚銀幣上的鹿角坐龍圖~是藝術造型優美的盤龍浮雕作品,張牙舞爪、騰雲駕霧、氣勢磅礡,龍鱗精緻、栩栩如生,工藝精湛,鑄造精美,是富含歷史紀念意義的革命文物,具有歷史價值、研究價值、觀賞價值和收藏價值。
三、存世不多不少:1911年(宣統三年),東三省全境人口為18,415,714(奉天為11,018,517,吉林為5,538,405,黑龍江為1,858,792),按當時市場流通需要至少要近億枚,民國年間有紀錄的鑄造量已達1500萬枚,即使經過近百年的銷毀重鑄,按照1988年由香港流入台灣的數量推估,存世至少仍有數十到百萬枚,符合可炒作的基本數量。
四、市價相對便宜:相對袁大頭每枚已到1100元人民幣,將此枚只有袁大頭1/6價格的「東三省造宣統元寶庫平一錢四分四釐」炒高一倍到500-600元人民幣也只是恰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