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05 21:00
x1
在部分退休公教團體強力遊說下,國民黨近期力推停砍公務員年金案,讓軍公教年改議題再度浮上檯面。為此,國民黨團推動修正「公務員退休資遣撫卹法」多條條文,目前仍在委員會審查階段。
儘管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藍綠召委已安排兩場公聽會,各界仍對年改議題意見莫衷一是,難有交集。
《今周刊》綜整各界對年改議題常見疑問,專訪專精年金制度的台大社工系名譽教授、前政委林萬億以釋疑。
請問(以下簡稱問),公教年改自107年7月起實施至今已6年多,迄今最主要成效為何?
林萬億回答(以下簡稱答):從107年下半到112年因此所節省經費,各級政府已挹注退休撫卹基金合計2078.5億元,再加上國軍配合政府精簡政策挹注款每年100億元、5年500億元,總計已挹注退撫基金2,578.59億元。
隨著公教年改持續調降退休所得,年改節省經費將持續增加、挹注退休撫卹基金,預估到2030年,約可再節省2800億元挹注退撫基金。
問:若此次國民黨相關修法通過,自113年元旦起停降所得替代率,會對退撫基金或年金制度有何衝擊與影響?
答:如果《公務人員退休資遣撫卹法》(退撫法)「第37條附表三」(以下簡稱表三)被凍結,未來沒年改節省經費可挹注退撫基金,將使退撫基金減少挹注約2800億元,投資收益亦將同步減少。退撫基金用罄年度將提前4到5年。
以公務人員為例,年改效果使基金用罄年限延後至民國140(2051)年,112年新進人員個人確定提撥專戶實施後,用罄期間提前至135年。政府承諾依法(公務人員第93條、教育人員98條)分年編列預算,撥補因新進人員退撫新制實施後所致財務缺口。若附表三被凍結,用罄期間仍將提前至135年。
問:部分退休公教團體主張在高通膨下,年改後所領月退金不敷生活。年改方案「足以支應生活所需」標準為何?是否有隨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調整機制?
答:以近年物價飛漲飆升對高齡者影響擴大為由,作為凍結表三適用,是錯誤關連。
關於退休人員退休所得可能因物價波動或高齡家庭CPI年漲率高於全體家庭0.3%,致生活受到影響,這在106年修法時已考慮到,遂在「退撫法」與《公立學校教職員退休資遣撫卹條例》(退撫條例)第67條訂有相關內容。
條文所指,公教人員退休所得受物價波動影響達一定比率(正負5%)時即應調整。以113年為例,主計總處發布的CPI累計逾5%,軍公教人員或遺族相關退撫給付金額調升4%,並回溯自該年元旦生效,約52萬餘人受惠,已回應CPI對退休所得影響。
問:退撫基金水位低時,以調高提撥費率、遞減所得替代率、由政府以公務預算挹注等途徑,會有哪些效果、影響?
答:我國公教人員老年經濟安全保障涉及《公教人員保險法》、「退撫法」、「退撫條例」等法。前者屬「確定給付制」(DB),保障固定退休金,後兩者雖名為「確定提撥制」(DC),實際運作卻以「不足額提撥」為基礎,政府負最終支付保證責任,形同「確定給付制」,費率分攤比例為個人35%、政府65%。
社會保險及確定提撥制應維持財務自主性,社會保險採「隨收隨付制」,由現代工作人口支付上一代退休金,若所得替代率過高,將導致保險費率上升,影響世代公平。確定提撥制則根據累積提撥金及投資報酬計算退休金,若基金不足,最終責任仍轉嫁至政府,形成潛藏債務,增加未來工作人口負擔。
▲台大社會工作學系名譽教授、行政院前政委林萬億。資料照,今周刊攝影資料庫。
政府作為雇主已分攤65%費率,除因戰爭或經濟大恐慌等不可抗力因素,否則不應設計出要政府公務預算額外負擔的機制。退休金制度目的是保障老年經濟安全,應以適足經濟生活水準為原則,通常與在職薪資所得掛鉤,避免退休前後生活水準落差過大。
OECD國家公共年金稅前毛所得替代率平均約為50-60%,表示退休後維持適足生活所需約為退休前所得五至六成。高所得替代率需伴隨高提撥費率和投資報酬率,否則無法實現。然提高提撥費率將降低工作人口可支配所得,增加雇主負擔,因此多數國家傾向將所得替代率控制在適當範圍內,並透過多層次年金制度分擔風險。
2016年以前,我國公教人員退休金制度存在高所得替代率、低提撥費率及不合理優惠設計,致累積潛藏債務超過政府財政負擔能力,人民不能接受,才因此有2012年以來的年金改革,「但馬政府做不到,蔡政府勇敢承擔,做到了」。
問:公務人員協會前理事長李來希主張,政府推動年改時是考慮國家財政困難,如今台灣稅收「超徵」很多,甚至到處撒錢,繼續犧牲退休公教不合理。
答:李來希在2016年年改時就曾主張政府很有錢、潛藏債務是假議題,然年改旨在不合理年金制度帶來的財政負荷與不公平,並非因應政府財政困難。近年政府因經濟發展出現稅收超徵,這是全體國人共同貢獻,並非用來專供公教人員提高退休金的財源。
稅收超徵不撥補公教退休金,並未對不起退休公教人員。年改後退休金制度已回歸合理,任何試圖利用政治手段讓制度倒退至過往不公平保障的行為,無法獲得人民支持。公教退休金應以制度化方式解決,無需依賴超徵稅收,避免重回相對剝奪的舊時代。
超徵稅收應用於提高全體國人基本生活水準與增強國力,例如因應氣候變遷的風險、縮短高科技發展帶來的數位與財富不均、提高便捷安全交通、提升國民健康與福祉、教育下一代成更有能力國民、提高國家自我防衛能力等。
問:部分退休公教控年改違背契約精神與信賴保護原則,為何不宜因此「改回來」?
答:106年年改對現職人員尚未退休部分適用新法規定,已退休人員則僅影響新法生效後的退休金發放,未追溯扣減生效前已領退休金。依據「大法官第717號解釋」適用生效後的法律關係,而非溯及既往終結的法律或事實關係,即便減損預期利益,也不受禁止法律溯及既往原則限制。
優惠存款制度經多次調整,公教退休金所得替代率仍維持在80-95%(25-35年資),因大部分公教人員所得替代率計算基準為「本俸兩倍」,然實質薪資僅為本俸1.6至1.7倍。因公式導致所得替代率看似偏低,但實質替代率可能逾100%,因此社會普認年金制度應進一步改革。
從從「法規變動所欲追求之公益」與「人民信賴法規存續之信賴利益」兩者加以衡量,現行社經環境已迥異於退撫新制實施之初,今制確實存在公教退休所得過高,致社福資源分配不均及年金財務負擔過重,。
若不及時改革,恐持續擴大政府及退撫基金財務缺口,所累積沈重財務缺口將轉嫁由後代子孫承受,嚴重者將損及國家永續發展。
延伸閱讀:
軍公教「反年改」喊退撫基金破產是假議題!銓敘部:8成已月領逾5萬「停降替代率慘的是他們」
問:有人主張在職時每年提撥24萬元,年改後所領金額被砍得很不合理,該主張有何疑慮?
答:公教人員因職級、薪資不同,每月提撥金額不等。提撥費率是公教人員(年功)薪額加一倍之12%-18%提撥,自攤35%、政府攤65%。如某人一年提撥總額24萬元,假設提撥費率15%,換算其提撥金額(本俸二倍)為160萬元,月薪約12萬元,屬高階公務員。
假設年資35年,退休金所得替代率目前69%、5年後為60%,實領月退休金有8至9萬元,每年可領96到108萬元退休金,哪裡不合理?
如113年元旦起廢止適用表三,所得替代率將介於71.5%(40年資)與39%(15年資)間,違反當年年改目標之一「合理調整所得替代率」;當年(106年)年改就是因公教人員退休所得替代率過高,且提撥不足,致基金瀕臨用罄危機。如凍結改革成果,明顯違反當年年改要讓年金制度永續的美意。
況如前述,公教人員以「本俸加專業加給」或以「本俸加學術研究費」之薪俸制度複雜,所得替代率採「本俸2倍」為分母,使分母變大(多數實質薪資平均約本俸1.6-1.7倍而非2倍),致低估退休所得替代率,換算退休所得其實高於實質薪資。
這樣計算會低估實質薪資所得替代率,因此實際所得替代率應是再乘約111.8%,亦即,凍結表三後,40年資者實質退休所得替代率仍達約79.93%,就算是30年資仍有68.76%,較OECD國家水準仍屬偏高。
此外,退撫法、退撫條例67條規定每4年檢討CPI調整退休所得,一旦凍結表三、不再減降所得替代率,將出現「退休所得不再減降」,且「每4年隨CPI調整」之雙重保障,實屬不公。
相關新聞:
軍公教年改6年了,可省下至少3千億!立院12/5審藍版「停砍年金案」,是否「倒退嚕」看3大關鍵
你可能還想看
瀏覽:行動版 | 傳統版
udn.com ©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