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村講師_金剛經_第22片_台南同義宮_103/5/31 - 勤快地做『聽話照做』老實修行認理實修明白自己的愿立 - udn部落格
勤快地做『聽話照做』老實修行認理實修明白自己的愿立
作家:始終如一
文章分類
    Top
    劉芳村講師_金剛經_第22片_台南同義宮_103/5/31
    2015/02/16 20:59:11
    瀏覽:1505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劉芳村講師_金剛經_22_台南同義宮_103/5/31

    (感謝各位前賢們提供文字檔。文字僅供參考,若有誤謬,要以劉講師講課原音為主)

      各位點傳師各位講師各位壇主各位前賢大家好,後學沾到天恩師德老前人前人大德,以及感謝各位前賢給後學機會學講。

      我們今天講,我們之前在楞嚴經43集有講過的念佛圓通,可是當時是以大勢至菩薩修持法門為重點,可是我們今天是上金剛經,所以我們今天是以講金剛經為重點,然後講的範圍後學有特別用小箭頭,然後還有一個括弧把它括起來,我們從那邊開始研討。那因為後學一看了以後,確實就是我們修道要追求最高的程度,我們說達摩西來一字無,全憑心意用功夫。全部就在這裡,功夫全部在這裡。所以這個意境層次非常的高,就是我們意智境界的層次很高。所以後學特別在這一堂課,允許各位聽不懂,馬上舉手發問,後學用不同角度解說,只有這一堂課啦,所以特地跟各位講,因為程度非常高,已經高到無極、無極,頂點啦,沒有辦法在高了,所以我們心裡要有準備,要靜下心來才聽得懂,非常高的一個修持的方法。可是我們之前講的時候,竟然後學也沒發現有這個高的程度,因為那個時候是在大勢至菩薩25門的修持方法,那現在我們剛好是講金剛經,所以以金剛經的角度來看這一段,完全就不一樣了、完全不同。所以各位前賢不用客氣,鼓勵你當下有疑問馬上問,這樣才不會忘記,等到下課再問,想問什麼都忘了。那馬上問我們馬上用不同角度來解說,希望能夠讓我們真的能夠瞭解到,我們修的道到最高程度是怎麼樣的。那我們就開始。從釋迦牟尼佛亦對弟子舍利佛講如何念佛,各位有找到嘛?()

       汝今當知念佛事空念,所以這個釋迦牟尼佛跟舍利佛講,說你要知道念佛這個事情,念佛的事是空念。我們在凡塵念佛有一個名號,然後有一個佛像(佛的形相),那這樣就跟這邊不同了,這邊念佛的事是空念,念佛的事不能有念頭啦,這樣懂意思嘛?不懂要馬上說。念佛的事一點念都不能有,這樣才叫念佛啦。各位有沒有體會?有沒有?沒有一點念,那個才叫念佛。知道了嗎?(知道),念誰啊?(自性佛),喔對!哇!這麼棒咧!一下子就能夠體悟到,空念就是自性佛。

      所緣處是不應念,我們所緣,就是我們心已經有所屬,我們心已經跑到外面了,那個是不應該念。所以我們就可以知道說,這個念佛已經非常的高,那我們平常、我們外面整個念佛,都是有名、有相,都是有所緣(有所攀緣),那這個佛就明確的說,所緣處是不應念,那你看喔,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有沒有所緣?(沒有),沒有。就是獨立、獨一無二,離開眾緣,祂獨立的,所以祂沒有所緣。所以我們空念,我們這個所緣處是不應念,就已經把我們不生不滅的整個佛性都呈現,所以一講了以後,後學一看,哇!這麼棒耶,所以就跟各位互相勉勵。

       汝所念空,念亦復空,跟舍利佛講所念空,我們所念,我們有能念、有所念,那能念、所念空,就是已經到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所以空,沒有,沒有能、也沒有所,是空。那空本身亦復是空,不要著空啦,那個空的本身是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所以不能著空,是我們本性的。

       是無性空,能斷色想,這個就很重要了。那個無性空,那個空,空的本身,它不會生,這樣懂意思嘛?空的本身它不會生,無性空。那因為它不生,所以能斷,就可以斷掉我們的色(色就是形相),我們色跟想(念頭),是無性空,是這一種我們佛性本體,無所攀緣的,這一種它可以斷掉所有形相的念頭,斷色想。無性空能斷色想,能斷取想。那我們在凡塵為什麼會造業?就是因為我們有色想、然後我們有取想,害我們很慘,六道輪迴。那我們把這個斷掉,形相我們都不住在心中了,然後也不取相了。

       是人爾時不得無想何況於念,這個人、這個時候已經一點點念頭都沒有,何況於念能夠生發,就是沒有,全部都沒有,高不高?(),程度很高喔。所以後學就講說,這一篇可以使我們抓到修道的重點,要知道怎麼修在這裡面都交代,交代要怎麼修:色想斷掉、把取想斷掉。我們煩惱、我們凡塵的六道大概就沒有了,所以最難就在色想跟取想我們很難去斷,那很難斷的原因,就是對自己不生不滅的本體自信都不夠,我們對自己佛性的本身自信不夠。所以我們已經到達都沒有念頭了,恢復了不生不滅的佛性回來。

       是人爾時都無所有,所以各位前賢,我們假如全部都無所有,奧不奧妙?都無所有,就是擁有所有一切啦,那已經都無所有。你有所有,你就失掉所有一切;那你無所有(什麼都沒有),你就擁有天下所有一切。奧不奧妙?真的是,這一個意思有時候都不是字面你能夠知道的,一定要知道背面,它深裡面的、深層裡面的精髓所在。它到底在講什麼,已經都無所有了。所以我們要瞭解到,我們在凡塵有形有相,我們能夠擁有的都非常有限,一點點而已啦,那我們就滿足了。那假如說我們什麼都沒有了,什麼都沒有的話,我們就真的很寬廣、非常寬廣,寬廣到整個宇宙天地都是我所有,奧不奧妙?所以我們就是要體會,真的無所有了,我們不要在那個狹隘的小地方、小東西,我們去住,住在形相,那個都是過眼雲煙,馬上消失,就不見了。所以我們了解說,我們都無所有。

       寂滅無性,寂滅,我們了解到寂滅,就所有的生滅都滅掉了,寂滅。寂,如如不動了,到寂滅的狀態,這個時候我們就已經恢復到本來,我們佛性本體的那個本來就已經恢復,寂滅無性,已經它不會生發。

       所以不集諸想,已經不生發所有念頭、不生發所有的一切形相,所以不集豬想,所有的想我們都沒有了。

       滅一切法,把所有的法都滅掉。這個法包羅萬相,只要我們看的見、聽的到、摸的到、想的到,都稱為法,把這一些法都滅掉,沒有了,滅一切法。

      這樣子是則名為修習念佛,修道學習在念佛,這樣會念了嗎?這樣才叫做念佛。你若跟世間人講,等一下他就跟你說,你在說什麼。完全都不同,這樣才真的叫念佛。那什麼樣念佛,念我們自性佛,完全都不跑到外面啦,一點點形相、名稱都沒有,全部沒有。所以後學說,哇!這一篇真的來講金剛經,是最棒的。剛好在講金剛經的時候,上個禮拜前賢不是問說念佛法門,有沒有?促成今天的因緣,後學回去才會看,不然後學家裡也沒有,這道親提供,說有啦,那一張有啦,拿給後學看以後,趕快印,用小箭頭劃下來,然後拿去印,今天我們就可以看,所以促成這個因緣,我們有辦法講這麼高、這麼殊勝。

      道親問:劉講師請問一下,無性的那個性代表什麼?

    劉講師答:我們要知道,有時候我們大部分用性的範圍,都是以我們佛性為對象。所以它假如說特地、另外別的地方用,它有別的地方的意思在。那這個地方的無性,它就是說它不生發。那我們假如說用佛性,那用佛性我們會用如來藏。那如來藏含藏萬事萬相,它就不是無性。所以這個地方的無性,它特地用在我們念佛,不使我們心外放去攀緣、不使我們生發念頭,所以那個念佛的性是無性,讓我們已經不會再一直綿延不絕(牽扯一堆),都沒有、全部都沒有,這樣了解嘛?因為我們對性的印象,都會說佛性,所以在這邊佛特地用在念佛法門,祂用無性,祂用無性的無性,祂是說我們的不生不滅佛性本體,祂不是原來的如來藏,含藏萬相萬事,而是說佛性本體祂本身不生發萬相萬事,不生發、無、沒有。那沒有我們才真的叫念佛。那你有的話,一攀緣(一串好像肉粽),就沒完沒了。所以這邊用無性來說。所以後學很喜歡喔,真的問到重點。因為我們對性的認識,就是說,恩,啊就是佛性啊,不會說:性裡面還有特地的用法。你看佛用在念佛法門,講無性,跟我們講佛性,是不是不同角度?那我們要瞭解啦,不能在文字裡面就死掉了,一定要活用要瞭解。

      因為後面又接著說,不集諸想,假如說有性的話,它會收集很多的念頭,因為有性的話就會生發。那無性它不生發啊,就不收集再有的念頭啊。這樣了解了喔?喔對,我們這一段不求快,要求了解。

      道親問:劉講師這個無性,是跟五祖弘忍那個『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既無種,無性亦無生』,這個無性跟那個無性有關?

    劉講師答:它的涵意有點相同。因為它在講的時候,說我們有情的眾生來下種,然後因地果還生嘛,那你假如說你種那個佛因是種在無情、種在石頭、或種在木頭,那它不會生發佛因,是這個意思啦。就無性了啊!(道親答:無性亦無生),對啊!對啊!那個石頭它不會有那個生性啊!(道親答:無情既無種),恩,對!(道親答:那個無性跟這個無性是一樣),祂講是不同角度啦,因為佛在講念佛法門的時候,祂比較專啦。那個(五祖)在說的時候,它是比較一般化,我們一般的用法,一般我們社會凡塵的用。那釋迦牟尼佛講這個念佛的這段,它比較專,專在我們念佛的法門。

      道親問:那個世人在念阿彌陀佛,那個就是有為法,因為透過嘴巴在念就是有為(劉講師點頭,恩),那我們今天我們念佛圓通,這邊講的就是無為,就是回歸到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這是無為嘛,就是不起念啦,這才是真正的念佛,是不是這樣的意思?

    劉講師答:假如說我們這樣解說的話,那還不夠高,因為還在相對啦。那它這個是絕對。是一個絕對,沒有相對。我們說念阿彌陀佛,各位前賢阿彌陀佛就是無量壽啦,那我們的佛性就是無量壽。所以我們念阿彌陀佛也是在念我們的自性佛,可是我們在念的心態已經向外放,阿彌陀佛有一個形相,然後有一個名稱,我們在念的時候,心已經向外放了。那這個地方它完全都沒有,它完全沒有兩邊對待,它既不著有、也不著空,所以我說最高就是這樣,我們有時都不著有、就會著空,不著空就會著有,會兩邊會有著一邊,不然我們就著中道,就有著的時候啦,可是這邊祂一開始、一講出口,就讓什麼都無著。所以後學才說這個法門真的很高。那我們說有為、無為也是兩邊、對待,因為有為才出那個無為來對,你假如說沒有有無,無為就不要啦;有無、無為兩個合了以後,它就又恢復到本來了。所以我們要知道,有一些它是可以融通的,有一些它比較專門。那我們就是看我們研究那個時候的狀態,狀態是要專注的,那我們就要專注的角度來看待問題;那假如說我們是用一般通俗化,大家都能夠懂、能夠知道,那就用比較通俗化的角度來面對。所以都不同的,那我們研究就是要活潑、要知道、要瞭解。所以,修習,修道學習念佛,這樣才是正確。不集諸想,滅一切法,把所有的法都滅。所以我們了解,我們講佛性的時候,佛性它是如來藏,含藏萬相萬事,是有,雖然說當下是沒有,可是它含藏有、可以生發。可是這邊它已經把所有都滅啦,滅一切法,所以不集諸想,滅一切法。

       念佛名為破善不善一切覺觀,我們要念佛,那個名,念佛那個內容,名代表我們要念的內涵,就是要破善,你看連善都要破掉,各位就可以想像,高不高?我們凡塵假如說你跟他講說,要破善。他說:你這個了尾仔(台語)。連善也要破掉,破不善才對啊,為什麼連善也要破掉,所以就可以知道說,這個很超出的啦,不是我們凡塵一般隨便念一念就好,不是那樣,它是把兩邊全部摒除、兩邊全部都不要、都摒除。

      善不善一切的覺、一切的觀,那我們要瞭解,我們在凡塵能夠留的下來、能夠發揮的是什麼,就是覺觀,覺跟觀。那現在連這個都要把它破,覺觀都要破掉,你不能有覺有觀。所以後學講說太高了,真的不容易懂。因為各位前賢,為什麼說有覺有觀就已經是屬於生滅法,能覺所覺、能觀所觀有沒有能所?(),高不高?是不是生滅?所以你看連覺觀都破掉,是不是把能所都破掉,所以就已經呈現我們金剛本性,我們的不生不滅佛性本體全部都出現,所以整個講出來全部都是啦,都是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所以後學才說,我們這一堂課很特別,因緣很殊勝,上個禮拜前賢沒有問的話,我們還沒有講這一段。

       無覺無觀寂然無想,名為念佛。佛就作個結論。說要怎麼樣?無覺無觀,你已經沒有覺了、也沒有觀了。你看喔,這個跟我們凡塵喔,阿都無覺無觀都不用修了,什麼都不用了,你看差多不多,天地之差,真的差的太多。
    寂然,已經到達如如不動,那一種寂然。所以我們了解說,已經一點點念頭都沒有,寂然無想,這樣才叫做真正的念佛。名為念佛。

       何以故(就講原因為什麼要這樣呢)不應以覺觀憶念諸佛,不應該用覺跟用觀來憶念諸佛,這是我們凡塵的現相,凡塵都是這樣,都用覺跟用觀、跟用憶念,來念佛,都是所有的佛都是這樣的方式。

       無覺無觀名為清淨念佛,已經沒有覺、也沒有觀,這樣才叫作清淨念佛。所以我們假如說性理心法沒有聽一段時間,來上這個課,等一下就被捏頭(台語),都完全都跟社會都不合、整個都不行了,因為我們整個推廣都不是這樣,這樣真的差的太遠了。所以我們了解說,我們有四年多的薰習也才敢講這一堂課。四年多都不講的話,我們大概看一看,好啦,往後有機會再講,也不敢說。那已經都有這麼久的時間了,我們大概可以慢慢消化,慢慢了解說凡塵的修持方法,凡塵的認知,跟我們到底差的多遠,那我們想追的、們想修的到底什麼樣是正確,都有明確啦、明確交代。
       所以我們了解到,已經無覺無觀這樣才叫清淨念佛,沒有覺觀了,心都沒有外放了,這時候才是清淨的念我們自性佛,我們金剛本性都已經清淨,我們都念了。這樣會念了嗎?回去以後念念看,很好念,好不好念?所以當你體會的話,很好念,表示說你可以放下一切了,你所有一切都放下了,喔,很好念,就是金剛自性。那你什麼事情都把你卡住了,那你都很掛念,那這樣念不成啦,知道嗎?所以你有辦法都放掉的時候,喔,很好念,一下子就念金剛自性。好不好用?比那個萬緣放下還好用,這個還馬上念到金剛自性,你萬緣放下還有好幾百緣都放不下咧。所以我們了解到,我們已經無覺無觀了,已經身上所發生的所有情緒都不見、都沒有,你有覺有觀就有情緒啦;那你無覺無觀什麼都沒有,什麼都沒有的話,清不清淨?清淨念佛不是金剛自性嘛?對不對?好念嘛?很好念喔!就看我們肯不肯放下,就回去告訴自己,凡塵事放下、放下,放下念金剛自性,這樣就成了,這樣會了沒?更容易喔。還在考慮,考慮要不要?

       很多可以說,我們都放不下,真的在生活之中,很多我們都放不下。像教導小孩子、教導子女成長的過程,很多都有自己的意見,孩子有孩子的意見,然後溝通不來放不下,那就摩擦了。我們想一想,生活上就是充滿這一些啦,都是無所謂的、無關緊要的,那我們都擱在心上,那生活就過的不怎麼如意,很快喔,一轉眼,一生就過了,時間不等人的。我們說卡慢(台語)再來念,卡慢(台語)不是埋在土裡就是燒掉了。所以我們真的到達身上什麼都沒,無覺無觀一切都沒有、什麼都沒有的時候,這個時候叫作清淨的念佛,就是念我們的金剛自性。

       於此念中乃至無有微細心,所以各位前賢,於此念中的念就是我們金剛自性,於此念中這個念就是我們的金剛本性,在本性之中,乃至無有微細心,一點點微細的心都沒有。你看有沒有交代詳細?有沒有?交代有夠詳細啦,一點點微細的心都沒有。所以很高的修持法門,沒有微細心,沒有心念業,何況身口業,心念業都沒有了,哪有身口業。心就是意啦,心意,全憑心意作功夫嘛!那我們就瞭解到,全憑我們金剛心、金剛本心,然後專一的意念,這樣我們就可以真的修成。

      又念佛者離諸想,念佛者念我們金剛自性者,離開諸想,不能有念頭,不能跟我們企圖相結合。

    諸想不在心,所有的想都不在心。

       無分別無名字無障礙,看看我們金剛自性這麼逍遙,祂沒有分別、祂也沒有名字、祂也沒有障礙。可是我們現在反過來看,有分別、有名字、有障礙。跟這個都相違反。這個勉勵我們自己,佛既然這樣跟我們講,我們就努力說真的到達無分別狀態,已經都全部是一體了,有分別就不是一體,所以一體沒有分別。那也沒有名稱,名稱是凡塵要用,我們不在凡塵就不用了。那也沒有障礙,有形相才有障礙,那我們已經沒有形相了,沒有障礙。

       無欲無得不起覺觀,所以這個每一句講出來都很難做,可是都是一個最高指導法門,都是指導我們前進,就是要這個樣子。無欲就是沒有欲望,我們為什麼造了很多業,就是這個欲,欲望害我們。我要、我要,為了這個我要,害死了,六道輪迴脫離不了。那假如說無欲又無得,我們最困難就是無得,我們都要想有所得。那都無得喔,哇!那變成我活著要做什麼、都無得。沒有得到什麼阿,我們一口氣不來,我們得到什麼,真的什麼都沒有。所以我們通達,看開一點,無欲無得,沒有欲望,然後也不想擁有什麼,無欲無得。然後又不起覺觀,這個不起覺觀最困難,一定我們都會去欣賞、欣賞個什麼,那個欣賞就是起覺觀,有覺有觀。那我們沒有覺觀,有一點像老人痴呆,老人痴呆有沒有覺觀?無覺無觀,好像我們要修道那個樣子(道親說老人痴呆),可是老人痴呆是年歲成長器官老化,我們器官都老化,可是這個是我們修的、修到達的,修到達無覺無觀。所以我們要知道說,修有覺有觀容易,你修到無覺無觀,真的很難、很困難。所以幾個字就讓我們努力幾十年,就是要這個樣子,要努力、朝這個方向努力無覺無觀、不起覺觀。

       何以故,為什麼呢?隨所念起一切諸想皆是邪見,我們隨著我們念頭所起來的,一切念頭所想起來,全部都是不正確的見解,邪見就是不正確的見解、就是不正,見不正叫做邪,皆是邪見。

       舍利弗,隨無所有,無覺無觀,無生無滅,已經隨著我們無所有,我們已經都全部什麼都沒有了,就剩下金剛自性,我們只有金剛自性,那什麼都沒有了,那個時候,無覺無觀,無生無滅,這個時候叫通達是者,名為念佛,能夠通達這樣才真的叫作念佛。各位就可以知道說,哇!這太高了,高到無極、無極,無到極點了,真的很高喔,可是讓我們知道,有這個這麼高的法門,要我們去修、要我們去做,我們現在離這個法門還差多遠,讓我們自己知道,知道了以後努力就有方向了。

       如是念中無貪無著,就是在這一種通達念佛的狀態之下,那個念就已經是金剛自性了,這個念裡面一點貪也沒有、一點著也沒有,無貪無著。所以各位前賢,我們生活在凡塵,要說無貪、要說無著,真的都不敢說啦,一定貪的,一定著的。著,假如說我們很欣賞美麗景象,著不著?(),就著。那無著咧,可是也不是起厭煩喔,不是說無貪無著就起厭煩喔,沒有喔,所以就是要瞭解到這一種修持的狀態,我們本性是這個樣子。所以,讓我們能夠有努力的方向。

       無逆無順,無名無想,這整個所出來的文字、名詞,可以說都不多啦、文字很少,可是要做喔,卻都是很困難,很難去做。

      舍利弗,無想無語乃名念佛,我們都沒有念頭了,也沒有講話了,這個才真正的在念佛。

    是中乃無微細小念,一點點小的念都沒有。

      何況粗身口意業,小的念都沒有了,那粗的身口意更沒有。那我們會有六道輪迴,就是因為我們身口意造業。所以身口意業不作惡,莫惱世間諸有情,我們就是要瞭解,比丘的偈語開頭就開始教,身口意業不作惡,因為身口意害我們六道輪迴,那我們現在連身口意都沒有,那怎麼去造六道輪迴的因啊,沒有因可以造啦,要造因的工具我們都收拾好了,都沒有辦法造因啦,所以不煩惱六道輪迴。

      無身口意業處,也沒有身口意業的地方所在,沒有。

    無取無捨,沒有取捨,我們因為有取捨才造了很多業。

      無諍無訟,無念無分別,沒有諍訟,我們在凡塵生活假如說沒有跟人家諍訟的話,好像會很靜默,都沒話可以講,所以就會多多少少豆嘴鼓(台語),所以我們了解說,修到佛性本體回來了以後,沒有這一些東西,沒有諍訟、然後沒有念(沒有起心動念)、然後也沒有分別心,無念無分別。

       空寂無性滅諸覺觀,是名念佛,所以佛都一在講,滅掉所有的覺觀,可見覺觀對我們的影響很大,那對我們修證成佛也是影響非常寬廣,我們假如說覺觀太強烈,表示說還沒回到佛性本體回來,你已經沒有了,沒有能覺所覺、沒有能觀所觀,已經能所双泯了,已經恢復到金剛自性了。

      道親問:無覺無觀跟我們講正覺正觀有什麼差別?

    劉講師答:因為我們在凡塵,我們落入凡塵就是已經可以說、生活之中,所有的那個覺跟觀都不是很正確啦,我們現在喔,不要說講現在這個法門。我們講正常現象的正覺正觀就已經很不容易,因為很多現在一些都已經是非不分,真理不明,所以講出來以後明明很對的,就被整個抹黑啦,那明明是錯的,被捧上天了。所以你對這個你就看在眼裡,看在眼裡對你產生挫折,為什麼?不合理,那不合理不合我們佛性本體,那不合我們佛性本體我們看了難過,可是我們沒有能力去改變現象,所以從自己內心建立,建立正覺正觀,覺是正的,觀是正的,所以我們就是瞭解到,這個覺是佛性本體,觀是佛性的照用。聽懂嗎?覺是佛性本體,觀是佛性照用,祂的功用,一個是本體,一個是功用。那我們用,我們用佛性本體,用覺的時候,你用在正覺,正覺,你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正等正覺,是正覺喔,才可以成佛喔。可是我們現在,各位就可以瞭解到,你做得很正,你不一定受人家歡迎,你做的歪斜,可是人家很多人都捧著你,那為什麼有這種現象?就是表示正覺消失了,就是我們佛性本體消失了、沒有了,那沒有的時候,整個、我們要知道,瀰漫的氣氛它已經缺少浩然正氣,天地沒有正氣,邪氣來侵,邪氣來侵的時候,我們百姓遭殃,有災難,天災人禍都接連而來,這個就是因為正覺沒有,然後我們那個正觀更缺少,正觀就是社會的正義人士發出怒號,告訴大家要擁護真理,社會正義要維護。

       不然你看,那個無緣無故一個人拿著刀子,三分多鐘殺28個人,無冤無仇,那個什麼天象?在捷運車廂裡面,做在他旁邊的最倒楣啦,他開始殺人的三秒鐘,殺死三個人,一秒鐘一個,你看那個力道,那個解剖的時候說這個都是要人死命的,從肚子插進去拐上來心臟,一刀斃命,一秒鐘。後學說電視報導的太詳細不知道是好還是不好,那從龍山寺到江子翠,它開的時間三分多鐘,殺28個人,四個人死掉,所以我們就想一想,沒有人跟他有仇恨咧,他刀拿起來從那個龍山寺捷運車廂門一關,開始殺人,殺到江子翠停車跑出去,28個人,你看他的父母親出來跪著向大家道歉,人家都還說他做秀,時間太慢,七天才出來,你看父母親養孩子,養孩子很辛苦,竟然養到這種孩子,父母親蒙羞,都抬不起頭,往後看怎麼做人。所以我們了解說,這個為什麼?因為正覺正觀沒有,消失啦,所以我們修道人真的是要把這個框正,扶正天地的正氣,要有浩然正氣,你天地有浩然正氣了,我就說,他開始要殺人,你一個充滿浩然正氣就在他前面,他敢不敢動,天地的浩然正氣至大至剛,你那個邪氣一遇到了,馬上降伏了。

       所以我們社會現在,你看喔,一個智障者在玩計算機,動作大一點而已,又砍人,喔!整個車廂一直跑,大家都跑,跑到雨傘掉、眼鏡掉、手錶掉,驚弓之鳥。我們台灣大家互相扶持幾十年,被他三、四分鐘破壞,大家都互相猜忌,現在坐捷運,大家都養成動作,左觀觀右觀觀。然後禮拜四後學去上課,剛好不知道什麼原因一直打嗝、打嗝,旁邊坐了一個阿婆,聽到我在打嗝,一直移、一直移,移到隔一個位置過去,原來坐在我隔壁,看我在打嗝,坐到隔壁的坐位去,有這麼厲害?人與人之間互相猜忌,所以這一種生活不好過,要互相照護、溫暖。所以我們就是要瞭解到,想傷害人的人畢竟是微乎其微,可是只要你發生一個,不得了,你看搭捷運的人,一天就減少了七、八萬,不敢去坐。想搭捷運喔,不可以不可以,會被殺死。就這樣,所以我們想建立祥和的一個社會很困難,要破壞很快,一下子就破壞了。

       所以問到正覺正觀,因為我們講的覺觀已經超出這個太遠了,這個因為有覺有觀是在我們眾生的知覺之內,那我們要知道,我們修到真正的回到本來,到無極的時候,我們那個能知所知、能覺所覺都去掉了,叫無知無覺,那你無知無覺的時候,就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覺。知道嗎?就像我們一無所有了,就是你擁有全部的天下;那你說你擁有了,你就是一點點,這樣知道嗎?啊!不苟同啦!你講的都講得這麼高,爬不上去。不過要瞭解到,真理是真理,它是永遠在啦,看你要不要研究,你看我們自甘墮落,上天沒辦法,你自甘墮落啊,那受苦是誰在受?是我們自己在受啦,那你一直受一直受,受到苦已經沒辦法說的時候,你才肯回頭,所以我們踢的鐵板都不夠,踢得很夠的時候,死心踏地,回頭,真的修道,不來凡塵受苦了,那個才真正的成功了。可是我們很少人會遇到這麼挫折,因為多多少少都有做善事,所以那個很大挫折就不會來,那就沒有機會遇到,所以我們了解說,我們現在用理智來判斷,用我們自己的抉擇來決定,看看我們的人生要怎麼走,我們的一生我們自己掌握,要怎麼走,看是要繼續走六道輪迴,還是想超出我們這個氣數,可以回到無極,可以回到無覺無觀,寂然無想那個狀態,那個時候就全部無所不知、無所不覺。這樣覺觀跟我們在講的覺觀能夠分辨的出來嘛?阿,都沒人要回答。

       所以我們了解說,我們在凡塵在講的正覺,那個覺就是正確,就是認識自己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然後從佛性本體發揮來做事、來做人,這樣的話,你發出來的觀,就正確了,因為從佛性本體發揮出來,那個功能作用就正確,所以正覺正觀,這樣的話我們就不會危害到整個社會、不會危害到人類。那假如說我們要更超過一層,就是我們現在講的這個法門,無覺無觀,這樣分的清嘛?問的人啊,問的人不回應我(哈哈)

       念性尚無何況念處,念性,因為我們那個念的,它會自己生發,叫做念性。念性尚無,念性它不會生發念頭,沒有,那何況那個念的地方所在,更是沒有。所以,念性尚無何況念處。各位就可以知道說,這一篇講的真的是太超越了,太超越我們凡塵所研究的,大概後學講將近五年,第一次講,第一次講這麼深入的。

       是故如來說名念處,就是因為這個狀態之下,沒有辦法來稱呼、沒有名稱,所以如來說,稱性而說,就是它的名稱叫作念處,就是一個暫定的名稱而已。

       舍利弗,諸法若有決定體性,如析毛髮百分一者,是則諸佛不出於世,所以佛就明確的講,說我們凡塵的諸法,諸就是很多,很多的法,假如說有決定的體、有決定的性,好像我們分析我們的頭髮,一支頭髮把它分成一百分,而百分之一是真實的有,那這樣的話,佛不出現在凡塵。這樣懂意思嘛?就是我們凡塵沒有法是決定體、決定性。沒有體、沒有性。這樣知道否?()。其實它在講的意思是在講背後那個、背後。表面是在講說那個,假如說有體、有性,佛就不出現於世。那講說沒有體、沒有性,是在講什麼?那個是文字背後的意思。

       因為後學說,這個也是要講出來,領悟不容易啦,沒有體、沒有性,就是我們金剛自性。你看,看不出來喔!看不出來對不對?有體、有性那佛祂不出現在凡塵。為什麼?全部沒有,那沒有,那沒有的那個沒有是什麼,就是我們金剛自性。有沒有很奧妙?所以後學講說,當你在看這一段的時候,記得,看文字背後的意思,不要看文字表面,文字背後的意思才是重要、才是佛要表達的最重要的地方所在。

       亦終不說諸法性空,假如說諸法有決定的體、有決定的性,那諸佛不示現在凡塵,也不說諸法性空(諸法的性空)。所以我們了解到,凡塵講諸法性空,就是我們方便法門、方便法門、方便說法。

       舍利弗,諸法實空,無性一相,所謂無相,所以這邊又講,諸法實在就是空,萬法實在就是空,那沒有性,只有一相,什麼相,沒相。那這個沒相,所謂無相的這個無相,就是不要說的那個啦。

       如來悉見,你進入如,能夠感應而來,你就看的到。體會了沒?就是我們金剛自性,有沒有?(),我說不要講,不知道要多久才能看的出來,乾脆講一講比較快,那不要講一講就看輕耶,說那我都不用去想就會了,還是要喔、要領悟喔。所以如來悉見,見到什麼?已經見到金剛自性,已經見到了。我們見到了沒?(見到了)這個是說不回應你不好意思。

       如來以是說有念處,就是因為這個樣子,不能不說那個是什麼狀態,所以假名來說,有念的地方所在。

       舍利弗,念處名為,無處無非處,又把這個念處,後學就講那個念就是我們金剛自性。那個念的地方所在,它是沒有,無處。那不是一邊的,連那個無非處那一邊也不是喔,兩邊都不是。

    無念無念業,沒有念也沒有念業。

       無想無分別,無意無意業,無思無思業,無法無法相,皆無合散,也沒有合也沒有散。

       是故賢聖名為,無分別者,這個賢聖它的名字叫做已經沒有分別的、無分別者。

    那麼結果又把它落入是名念處,念處就是這樣,雖然是假名,可是裡面的內容佛又加以解說。

       如來以是說有念處,隨順無所有故,名為念處,隨順無所有,隨順我們金剛自性無所有,這樣它的名稱叫做念處。

    那麼隨順念佛名為念處,隨順著念佛它的名稱叫做念處。

      舍利弗,云何名為念佛?怎麼樣叫作念佛?

    見無所有名為念佛,會了沒?已經見無所有,你看什麼都沒有,這樣就是念佛啦。簡不簡單?你看什麼在念(台語),不對!什麼都沒看到,喔!對了!對了!會了嗎?不要聽一聽以後,反而愈迷糊。

       舍利弗。諸佛無量(無質量),就是沒有質也沒有量,不可思議不可稱量,所以我們了解說,已經到達佛的領域,它沒有質、也沒有量,都不能夠用我們凡塵的這一個形相來比喻。那不可思議,就是不能用心思口議。不可稱量,就是也不能夠用大小多少來稱量。

       以是義故,見無所有,名為念佛,就是這樣的原因,你看到無所有,什麼都沒有,這樣叫念佛。

      實名無分別,那個實就是實相,名無分別,那個實,實實在在的,就是無分別。

    諸佛無分別,所有的佛都沒有分別,是我們眾生在分別啦。

    以是故言,念無分別即是念佛,念沒有分別就是念佛。我們念有沒有分別?都有,我們的念都有分別,所以不是念佛。念沒有分別了,就是念佛。

       復次,見諸法實相名為見佛,看到諸法的實相,就叫做能夠見佛。所以我們了解說,諸法的實相,這個後學做一個比較簡單的比喻,讓我們都可以一下子就會知道。我們看到我們都有匾額對不對,那有字,有沒有?(),那我們看的印出來的字,那個都是虛相假相幻相,實相就是白紙。這樣有沒有看到實相,有沒有?(),這樣比較容易了解,對不對?實相就是已經表面的、去掉的,已經進入到裡面了,那我們字的表面都去掉,裡面就是白紙,白紙就是實相,那些字就是虛相假相幻相,這樣知道嗎?所以我們要見實相,我們做事也是一樣,都有一個假相(要好看),然後有實相(實用),實用的重要啦,那個相很快就變化。所以我們就是進入實相。見到諸法的實相,就叫做見佛,就已經看到佛。

       何等名為諸法實相,所謂諸法畢竟空無所有,所有萬法它畢竟都是空,無所有,全部都是沒有。所以我們就知道說,這個跟我們凡塵所謂的念佛,真的是差別非常的大。

       以是畢竟空無所有法念佛,用這個畢竟空無所有來念我們金剛自性、念佛。

    復次如是法中,這一種法。乃至小念尚不可得,一點點小念都沒有。

    是名,是它的名稱叫做念佛

    舍利弗!是念佛法,斷語言道。要念佛的方法就是不能用語言來說。

    過出諸念,就是超過我們的念頭。

    不可得念,有念都不是念佛,那沒有念了、不可得了,那個才叫做念佛

     

      舍利弗!一切諸念皆寂滅相,所有的念都是寂滅,都沒有那個生滅,都已經到達寂滅。

    隨順是法,我們隨順著這個寂滅相。

    此則名為修習念佛。修習學道念佛。

    不可以色念佛。不能用形相,色就是形相,不可以用形相來念佛。

      何以故。念色取相。假如說我們念頭裡面,已經有這個色、已經起形相。

    貪味為識,已經貪那個味道,已經有認識。

       無形無色無緣無性,是名念佛,沒有形相、也沒有顏色、沒有緣、也沒有性,這樣才叫做念佛。

       是故當知,無有分別無取無捨,是真念佛,各位前賢,會了嗎?會真念佛了嗎?可能都霧煞煞(台語)、聽到,喔,怎麼講得這麼超越、這麼深的程度。我們四年多來都沒聽過、也沒講過,沒講到這麼深的程度。所以我們要瞭解說,我們不知的、我們沒有學的真的很多,那佛把它點出一點點讓我們稍微寬廣,喔,原來有這麼高的法門,我們都沒有去探討,不知道。那以為我們所知道的就已經很多了,原來還差的很遠。所以後學才…,好,雖然很高、雖然說不容易了解,可是講下來畢竟有影響,最起碼對我們一個引導,對我們自己的思想、那個理路,可以引導更高。

      道親問:這個無取無捨怎麼解釋?

    劉講師答:我們喜歡就取;我們不喜歡就捨。取捨就是有喜歡、有討厭。我們討厭就捨,去掉我不要;我們喜歡就想擁有。那你無取無捨,沒有喜歡沒有討厭。(道親問:是不是著色跟著空的意思?)它倒不是這個樣子。它完全是一種心理狀態,我們想擁有跟想排斥兩個狀態。取是想擁有、捨是想排斥,是一種心靈狀態。那沒有取捨,我們就不列入兩邊對待。有取捨,我們造業就是從取捨來,有取有捨我們就會造業。

       若人成就如是念者,欲轉四天下地,隨意能轉,假如說我們已經成就如是念,就是成就我們的金剛自性,已經成就了,要轉四天下(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南贍部洲、北俱蘆洲),我們住在南贍部洲,那我們想轉四天下,隨意能轉,就是有很大的能量,有很大的佛性大用在。

       亦能降伏百千億魔,也可以降伏百千億的魔,就是已經都金剛本性發揮的淋漓盡致。

       況蔽無明,那麼大的功能都呈現了,那我們那個蒙蔽無明,把無明去除掉就很容易了。

       從虛誑緣起無決定相,這個無明都是從虛誑緣起,虛誑的因緣起來的,沒有決定相,它都不是固定的。

       是法如是無想無戲論,所以我們了解說,我們在凡塵要講說沒有戲論,細論各位知道意思嗎?就是講出來的話,有講沒講都沒有關係,那一些演戲的台詞,講出來都沒有義理的,沒有講也沒關係的。講出來、我們平常在講話,講出來都隨便講一講,那個叫戲論。那佛叫我們說在生活之中,就不要講戲論,因為對我們沒有幫助。

       無生無滅不可說,沒有生滅,那也不可說。

    不可分別,無暗無明,魔若魔民所不能測。不管是魔王、還是魔的部下,它不能測金剛自性,修到這一種狀態是什麼樣的能力。

       但以世俗言說,用我們凡塵的語言來說。

    有所教化,而作是言,就是因為要教化我們凡塵才講的,假如說不教化凡塵根本就不講。所以為了要教化我們凡塵然後才說。

       汝念佛時莫取小想,莫生戲論,莫有分別。所以這個交代到後來,倒是沒有那麼高了。說念佛的時候,念我們金剛自性,莫取就不要取小想,那個小的念頭你都不要有;那莫生戲論,不要有一些講出來沒有道理的話、那一些論調不要產生;莫有分別,也不要有分別心。

       何以故?是法皆空,無有體性,這一些小想、戲論、分別,法都是空,它沒有體、也沒有性。

       不可念一相,所謂無相,不可念只有一相,所謂的無相。所以我們了解說,很高的、最重要背後的,就是金剛自性。

    是念真實念佛,這樣就是真實的在念佛。

       所謂無生無滅無相無為。何以故?如來,不名為色,不名為想,不名為念,不名分別,不逆不順,不取不捨。非定非慧。都沒有落入一點點,我們所想的裡面的內容。

       非明非無明。如來不可說。不可思議。無相,汝今莫樂取相,莫樂戲論,所以佛一直告誡,我們不要取相、不要有戲論。

    佛於諸法無執無著,佛在所有萬法裡面,沒有執著,也沒有著。

    不見有法可執可著,沒有看到一個法,可以執、可以著。

       是人於佛猶尚不得,何況於念。所以我們了解說,我們人對佛的狀態都還不瞭解,那何況於念怎麼會知道、怎麼會了解。

       舍利弗!如是教者,名善知識。這樣來教人的話,就可以稱為善知識。

    第一義中無有決定,在第一義決定義裡面,它是沒有決定。

    這一段後學也只有知道說,是在大藏經抄出來,可是因為抄這一篇的時候,它的目標是大勢至菩薩修持法門,念佛圓通,並不是要到我們講金剛經的時候來加以宣揚。這個是因緣際會,才看到說竟然都在講金剛自性,從括弧裡面全部都是在講我們金剛自性。可是,各位前賢,你從頭到尾有沒有看到四個字,金剛自性?(沒有),沒有,全部沒有。可是它從頭到尾全部都是金剛自性。所以後學就講,達摩西來一字無,全憑心意做功夫。就是這個功夫啦。要我們做功夫就寫在這裡。可是我們看不懂咧,各位看的懂嗎!

     

       這段是佛對弟子舍利弗所說的念佛法門,和凡塵流通的念佛有點差別。佛所說的已回歸到真如本體,值得我們追求,即所謂的理性念佛,念佛即是念心,心佛一如,能所不二,寂而常照,是無念而念,照而常寂,是念即無念。了知佛即是心,心即是佛,

    心佛見泯(心也泯滅了,佛也泯滅了,見也泯滅了)

    能所(沒有能、沒有所,沒有四相,沒有三心)

    情亡(我們在凡塵六道輪迴,裡面之情都消失了了)

    寂然不動(回歸到我們的佛性本體了)

    湛然常住

       大勢至菩薩攝念佛人歸於淨土,言明都攝六根。所以非只口念,非意識心念,(不是嘴巴在念,不是心在念)是以(是我們人)不生滅圓湛根性真心而念,是佛對舍利弗的內容,因地心非常重要。用不生不滅的心,念不生不滅的佛,因果ㄧ致,絕對成就。再以淨念相繼為言,那只是過程。乃指心中那一念,是清淨之念。若有所思,不管是何內容,皆是妄念,必須離卻語言、文字、形相,所有一切世間出世間之事全部都遠離。

    結果我們還有半個小時的時間,可能這個解說的不夠詳細。所以時間還留下這麼多。

      道親問:劉講師要做到這麼高的念佛法門,可是在做的時候因為習氣很重的關係,還是會生發一些念頭,那還是要再做一些…(這聽不清楚)

    劉講師答

    所以我們是先把這一篇先了解,當然我們要做到這一種狀態是非常困難。可是我們要先了解,有這個法門、有這樣的狀態、有這個程度,讓我們有一個目標可以追求。那我們在凡塵的念佛,可以說我們有方便法門,可以來先自己做。

      就是念自性佛啦!我們念佛,就是口念、心念嘛!我們現在裡面講的就是這個樣子,大部分也都是這兩個方法,不是用嘴巴、就是用心,口念心念。

    那我們現在,就是用我們的『意』來念,就把那個專一的那個意,我們來念自性佛,這樣後學發現倒比念佛還要來的簡單、扼要。我們兩眼閉下來,然後靜守著,然後專門用心意來作工夫,那我們用專一的心意來念金剛自性,這個時候,你就回到你的金剛自性,反而我們會進步得很快。為什麼?因為你從金剛本性發揮,這個時候祂假如說生發意念、有起心動念,你那個知覺特別敏銳,那你發現起念,你馬上知覺,它馬上消失。可是又一會兒來了,來的時候你又馬上知覺,它又消失,那你就這樣連續做。不要很長的時間,你會發現,它來的那個沒有那麼密了,會慢慢的愈來愈稀稀疏疏,愈少,那愈少的時候你就可以、等於是守住你金剛自性了,就不用、那個時候就等於不用再念啦,就已經全部都是,念的本身就是金剛自性。

       這樣後學反而發現,會比我們嘴巴念、用心念還來的實際,來的效果大。各位覺得可行嗎?可以做喔,更容易了,比萬緣放下更容易了。

       有空你就坐下來、靜下來,等於是無所有了。我們剛才講的無所有,全部都沒有了。沒有的時候,我們現在就專門進入念,就是我們的念中,念中就是金剛自性,我們進入念、念的裡面、金剛自性裡面,你進入裡面了,那你就守住你那個念,看祂生不生,祂起心動念生,你馬上發現,耶!生念頭出來了喔!那你馬上發現,馬上能夠遏止它,不要再生了!你只要發現,它就沒了啦!在守,它再生,你再看,這樣一段時間,可能不要一兩個禮拜喔,你會覺得說,沒了,那個起心動念都解決了,很久都沒解決的問題,竟然做這個法門解決了。各位可以試試看,因為這個也是剛後學才想到的,因為前賢問起,想說對喔,這麼高怎麼練?先從方便著手,那能夠從念頭、各位前賢記得,念的本身就是金剛自性,念的本身,不同的地方在這裡,念頭,念的本身,我們起心動念都有內容對不對?那我們現在那個念的內容就是金剛自性,這樣會嘛?哇!又多一個撇步出來(台語),又多一個法門,不過這個好喔,這個來修會很實際,因為一下子抓到本體,那我們又藉著這個課,把那個葛藤、那個枝幹全部去掉,只要根源就好了。郭講師看法如何?

      郭講師:劉講師好,這樣的講法就是跟意守玄關就是很像,不曉的劉講師感覺怎麼樣?(劉講師:喔,跟意守玄關)。因為萬緣放下是不要因緣,念佛圓通是守住念、守住金剛自性;那我們意守玄關其實也是守住我們金剛自性,所以意守玄關是可以讓我們體會一個守的地方,反而不會漫無目的的…(聽不清楚),那這個好像可以比較直接當下讓我們心靜下來。

       劉講師答:可是這樣你一提了以後,後學馬上想到,住相(郭講師:對)。因為你意守玄關,第一個住相。因為後學不強調守玄關。因為後學就是有遇到過,除非你做的不驚起(聽不清楚),你很努力做,保證你中風。為什麼?你把全身的寫血液都集中在頭腦,現在的生活不像說鄉下這麼單純,有那個突發狀況,突然來一個很大聲的打雷,你頭腦受不了,你頭腦充滿血,微血管斷你中風,大血管斷你死掉。所以後學不鼓勵人家,你去死守玄關。只要你妄想都沒有,你就要回歸讓它自然循環。所以你一講,我就說,喔,那又回到老路,那回到老路我們講這一段就沒用。

       郭講師:對!那現在問題,我們就是守住念,可是怎麼守住念?

    劉講師答:所以就是要從這個裡面,從佛講的這個裡面的真理,我們去了解到,祂所謂的念、所謂的金剛自性是什麼狀態,假如說你從頭到尾你把它看了、把他領會了。你會知道說,我在說的念,不是我們日常生活起心動念的念、不是我們意守玄關的念,不是,是釋迦牟尼佛所說的那一種、我們的那一種什麼都已經空了、沒有了、什麼的狀態都摒除的那一種念,是不一樣的。

       郭講師:對!那就是怕說,不曉得怎麼著手,因為這個狀態就…(聽不清楚),怎麼樣去守住這樣一個,又沒有辦法言說,又沒有一個所在。反而萬緣放下是比較容易做,放下放下,那耳根圓通也是一個方法,就是說你有一個著力點。可是現在念一個沒有辦法言說、沒有地方所在的金剛自性,那就是怕不曉得怎麼下手。

    劉講師答:後學提起這個修持法,也是剛前賢一說了,那麼高沒辦法修,才想出來說,按照佛所講的那一種念來修持,那結果真的是,我們要了解,面對大眾的時候要大家做都沒有毛病,那個要很謹慎啦。念佛為什麼都念那個有形有相有名號,不會出毛病啊!那個很容易啊,不會出毛病。那我們做一般的功夫也是這樣,容易做不容易出毛病,這樣推廣就比較能放心啦。

       那當然假如說我們做比較、像這個專注的話,一定你要研究過這個內容,你才可以來做個事,你假如說都還沒有了解,那真的還不適合啦!那我們假如說又回去死守玄關的話,那樣後學是不贊成,因為那樣我們太死了,我們現在心要把它、讓它活化,不要讓我們整個死沉沉的那個心、修道的心呈現,是我們跟整個天地融通的。那假如說我們死守玄關的話,怎麼通?

     

       還有沒有要講的,提出來大家互相,因為這個是第一次講,那因為法門也是太超出我們想像之中,都不是在平常我們所能夠去講、去了解到的範圍,都很超出

    ,所以按照後學在講的時候,說兩個小時可能都還不夠解說裡面的內容,那可能解說的都不夠詳細,再詳細化部分都可能還不夠,所以可能對這個內容的認識都還很粗淺,那你很粗淺的時候,要探討到這麼深的一個法可能就不適合啦。

       道親問:劉講師,那像做耳根圓通是要聞性去討消息,那如果這個念的話,是不是聞性都不用,然後直接把所有的精神回收回來?是這樣子?

    (劉講師:你說耳根圓通怎麼樣?)就是最後是用聞性嘛!那聞性不用的話,把所有的精神全部都收回來,然後去保持那個念嘛?

    劉講師答:修耳根圓通還要修武器啊,(沒有啦,不是修耳根圓通,就是那個聞性,那個功能作用不用,全部都收回來),那個都是細節部分啦,在修持的過程細節部分。所以我們瞭解說,對一個修持法門,你愈熟悉的話,做起來就愈得心應手,愈容易成效,功效都呈現。那假如說我們對一個法還不是很熟悉的話,那做起來就會很辛苦又見不到成效。以往我們是講說,先認識佛性的輪廓,萬緣放下一念不生,那個很容易做,又很容易發現我們佛性的狀態,。那了解狀態以後我們還要深入,深入怎麼樣來修,使我們真的能夠回歸到我們本位,使我們能夠真正的整個都去掉,我們所有的脾氣毛病、貪嗔癡慢疑,全部都能夠去掉,真的回到本來,怎麼樣才能夠這樣做,怎麼樣才能到達,大概都是在這方面在努力。像我們一般改毛病去脾氣,這個大概都我們要私底下自己做,那有在探討的法,都比較專、會比較專注。所以後學當時看的時候,從我們金剛自性下手,從金剛本性來做,這樣不會偏啦,不然我們修久了,很多道親幾十年下來,修什麼都不見了,都變成茫茫。很多啊,像斗六一些老前賢,修了幾十年都縮腳(台語),遇到就對他說你怎麼都…,阿多幾十年都沒變啊,就覺得很可惜啦,修了這麼久的時間投入,也都是很全心投入,可是到後來都什麼也覺得說什麼也沒有成就。那我們就是要瞭解說,沒有從心性下手,真的在現相來說的話,是什麼也談不到。那你有從心性下手的話,那不一樣,最起碼都發現自己心都不同,有修跟沒有修心完全不同。有修的心跟沒有修的心是不一樣。那我們瞭解說,我們假如真的很努力在修,你真的愈來就會愈了解到整個天地之間的運作、整個天地之間的變化,那你了解的時候,你怎麼樣去幫助這一些眾生,因為眾生都是追求現相、追求物質享受,那你要他來追求成佛成道,真的他都沒有那個心,他都不想。所以我們就要用一點心說,不要那麼困難,容易一點,只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之中,加入某一些不同的觀念、不同的作法,而可以使我們整個人生改變,我們是說在我們這麼多的道親,大家都已經都有得道了,那得道的道,性理真傳是我們點道就說的,那我們真的要得到性理真傳,那我們真正的得到性理真傳,對我們來說利益在哪裡,我們有沒有見到利益。我們說真水真火已齊全,當下即是真陽關。那我們有沒有到啊?好像說還隔了一層,還差了一截,那真正的咧,當下即是,當下你回觀就是到家了。可是畢竟我們那個程度都還沒有到、這麼能夠伸縮自如的狀態,所以還是需要努力啦,這個就是要大家能夠提供一些自己的心得,然後來幫助整個大道的運作。

       你看我們老師也是很辛苦,你看一直推廣大家研究性理心法,那我們真的要坐的下來,功夫真的練的也是很夠啦,練不夠還坐不住,所以我們要發揮一點同胞之間、道親之間能夠互相提攜、互相勉勵,因為畢竟這麼難得的大道已經得道了,不修實在可惜啦,那要怎麼成就才算成就,自己心裏面都有數啦,自己心裡面都有自己的底,要怎麼做大概也都會有一種自己計畫,應該怎麼去做、怎麼去努力。

     

    有沒有人要發表心得,因為還有十分鐘。

       問:一般人在念佛,像在念經那種,那他會講說迴向,那迴向功德,也是有哪一整整迴向功德。那像我們現在念我們自性佛,當然我們是不是…要迴向(聽不太清楚?有差別嘛?

    劉講師答:所以各位前賢,我們要了解到那個迴向。因為我們在文字做工夫啦,說你念經了以後,把那個念經的功德迴向給眾生,那個是鼓勵,鼓勵我們念經啦,鼓勵念經對經的經文裡面深入,鼓勵你去念,那念了以後,你說我念了一遍了,有功德我迴向給眾生,念了十遍了、一百遍,你就會貪啦,你會貪的話,那個提供的人他就達到目的了。他就是要你這樣。

       那我們要知道迴向的意思,迴就是回過來,向就是向自己。所以你念經得到迴向是你自己,是你自己啦。那你念佛迴向也是你自己,迴給你自己。然後你說,我念很多的功德,功德要迴向,也一樣迴向給你自己,是回到自己。那個怕人家講話,你都那麼愛貪功德,所以我們說迴向給眾生。以那個文字來引導眾生,念佛修道,那個是這樣。那你真正的涵義,他迴向的意思迴向菩提啦、迴向菩提,就是讓你覺啦,那一些動作要讓你覺,那他就已經達到目的了,覺。所以我們要知道說,你說來念自性佛,那我現在要迴向給誰?我就念自己啊!不用考慮那個問題啦,最重要喔!它是在於我們的那個心態。有沒有自己對自己佛性有信心,重點是在這裡。你對自己的佛性有信心了,那你可以從佛性本身發揮力量,那個本身發揮的力量非常大,那我們一般都沒有從我們佛性的本身發揮力量,所以力量都不大,那我們相信也沒有相信自己佛性,都是相信外面、相信外佛的比較多。所以它重點,我們要知道說念佛重點,就是要我們堅定自己那個心,那我們什麼心,後學今天講的就是這個啦,就你什麼都沒有了,那個才是對啦!可是我們,各位就可以了解到,你要到達什麼都沒有了喔,我們會很失望,我們所求的好像不是這樣,我怎麼學到什麼都沒有,不喜歡這樣。可是我們就是要了解到,你真的能放捨掉天下所有一切了,你真的能夠放捨到什麼都沒有了,成功啦、成就啦!可是我們人都不希望這樣,就不希望這樣的成就,都希望擁有,不然我也擁有一點名、或者大家都對我恭恭敬敬,那個都是假的啦,真修者他不要這個,他都不要,他所要的是恢復到金剛本性、原來狀態,那我們也是啊!自己也修,鼓勵大家也,恢復到自己本性光明,自己的本性光明。那能夠在凡塵幫助眾生,盡量就幫助,因為我們每個人的壽命都不多啦、不大。一下子一生就過了,過了就回不來了,過就過了,就沒有了,所以我們就盡量,在生活的時候給眾生方便,能夠幫助的就盡量幫助。然後我們深入真理,研究透徹。假如說人家有煩惱,他為什麼煩惱,你幾句話就給他解決了啦,為什麼?因為你從理去分析。說你現在這個煩惱都是多出來的,那你怎麼樣做就對了,他的煩惱就不見了。你看是不是幫助人?所以我們研究就是想幫助人。很重要的啦。

       像這幾天就有前賢打電話問後學,找了非常久都打不通,說我的電話都是熱線,然後就問:不落入因果跟不昧因果有什麼區別?就為了這一句話,他說他困了十幾年。我說啊,這很簡單耶。我說不落入因果不可以啦,你跟人家講不落入因果他為非作歹,他不知道那個不能做。那你跟他講不昧、不迷昧因果,就是了解真理,因果是一定的,你因不能做,果才不會呈現。所以解開了,喔,幾十年的煩惱就不見了。所以我們就是幫助人,研究真理幫助人,然後也幫助我們自己,解除困難,我們自己有時候也都時常會啊遇到困難,然後也幫助自己解決困難,然後也幫助大家,這樣變成一個很祥和的蓮花邦。不像說你去坐車,左看看右看看,不知道有什麼動作,那樣就生活太沒意思了,凡塵畢竟很短,要活得很有意義。

     

    ◎剩下約2分左右提問題。

      :有半年的時間,晚上11點多上床睡覺,當睡著的時候,幾乎每天都哈哈笑,笑到自己醒過來,有時笑聲很大聲還會把同修吵醒,請問劉講師這個是什麼情形?

    :喔這個太誇張了那個高興到過頭,可能是之前努力修沒找到方法,現在找到好方法了高興,之前我都這樣講你真的了解到自己佛性本體,晚上睡覺都會偷笑的,那個就是這樣引起來的,他就比較誇張一點,哈哈~叫他要約束自己就好了,那個很容易啦!約束自己就好了。

       :請劉講師在講解一下,破和合僧罪無邊。

    :那個破和合僧因為我們凡塵就有那個挑撥離間啦!那個兩舌,挑起人家那個鬥爭那一種情形,哪個叫破和合僧,所以我們了解它那個五逆罪裡面破和合僧,就是他們和合在修道你看的不順眼,然後你去破壞他們的那一種和諧,使他們之間不想再修道了啦!

       在我們內心修持方面來講那個破和合僧,就是破掉我們的眾緣聚會,我們眾緣聚會緣聚則生,緣散就滅,所以我們在凡塵會六道輪迴就是緣聚,因緣聚會,然後我們就一直六道輪迴,那假如說我們把我們所有會落入六道輪迴的因緣,我們全部都破壞,不讓它聚會,所以我們就不會走入六道輪迴,所以在內心的修持來講破和合僧是好事啦!在實際生活來講人家修道你去破壞他們,那個是罪過啦!是兩個角度。下課!


    ※非常感謝天恩師德,活佛恩師慈悲開設性理心法班,諸佛菩薩慈悲諸多的因緣聚會,劉講師慈悲傳達解說最上乘佛法殊勝,以及感恩各位前賢提供分享,感恩十方諸佛供養。

    引用:

    1. https://www.youtube.com/user/TsungJie

    2.https://onedrive.live.com/?cid=93f6cb7e149d1059&id=93F6CB7E149D1059%21105

     

    回應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