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看見英國品牌、大陸上汽母廠、台灣中華汽車組裝的好車MG HS等在台灣汽車市場開紅盤,以物美價廉的「市場價值創造者」或是「價格破壞者」的行銷及形象,獲得國人的喜愛,在日系豐田、本田及美系福特的廠商要求下,又用第一年零件自製率15%、第二年25%、第三年起35%來限制。
經濟部美其名說是要維持公平競爭的環境。但是骨子裡,就是「仇中幽靈作祟」及石器時代的汽車產業「保護主義」延續。
這種「不食人間煙火」、「抱殘守缺」的政府,要保護這個扶不起的「阿斗」到何時?
當國際汽車市場風起雲湧,韓國品牌車已是每年銷售幾百萬輛汽車的大廠,而大陸新能源車銷售攻城掠地躍居世界銷售量首位之際,我國經濟部對於國內汽車業又是以保護主義的方式在扶持,難怪同樣是過去亞洲四小龍的韓國現代、起亞已成功創立品牌行銷國際,台灣的汽車業還是被日系車廠和泰、台灣本田「割韭菜」!國人與他國相比相對只能以超過國民所得雙倍的價格購買汽車,而和泰賣豐田汽車就能在「市場價格壟斷」下,每年大賺四十幾元EPS。
好不容易有了MG,讓要求物美價廉及沒有日系品牌迷戀的消費者可以有選擇好車的機會,並降低購買汽車的負擔。如今又要在經濟部保護這個「阿斗」的既得利益下,國人將被強迫付出更高的「保護費」。
錯誤又過時的「抱殘守缺」政策,在沒有競爭壓力下,只會讓國人在消費汽車上被日系台製車廠予取予求,只是用國人的更重買車負擔來餵養「汽車產業」,這種心態不只是不健康,對汽車產業進步寵溺,根本是用國人的血肉餵「車蠱」了。
在高額進口關稅及高額貨物稅「保護」下,日系車廠及政府口袋賺飽飽、笑呵呵,痛苦負擔的永遠是買不起進口車,又只能忍受所謂的日系品牌的「國產車」剝削,淪為汽車市場的「殖民」,這是廣大買所謂的「國產車」消費者的無奈及怨懟。
MG來了、紅了,讓國人買車有了發一怨氣及不滿的出口管道,在黑暗中看見了光!
希望中華汽車MG能繼續堅持著「價值創造者的初衷」,不要被「阿斗們」用零件在台自製率給打倒了!